APP下载

论儒家传统德性观的伦理领导力在企业中的实现

2015-03-29张圯姣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德性领导力领导者

张圯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0065)

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和理论体系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当中所强调的人的主观需求的满足和组织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出发点上。重视个体的主观需要,重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和领导理论的基本态度,在这种背景之下,组织当中的领导行为如果失去了约束和规范,组织的行为就有可能损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食品药品领域的公共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也正在引起人们的担忧。为了能够在市场化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实现各种组织和社会整体的良性互动,减少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发生,传统儒学思想当中的德性观就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其存在价值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传统儒家德性观当中的伦理领导理论

为了分析儒家思想当中能够为当代社会的领导行为所借鉴的内容,本文将首先对传统儒家学说当中关于道德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的论述进行总结,为全文奠定理论上的基础。

首先,儒家的传统德性观是一种道德政治观,强调统治者或者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儒家传统学说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学说强调统治者应当成为“内圣外王”的统治者,其中,“内圣”主要指领导者应当在自己内心当中具有极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成为圣人是成为领导者的先决条件。而“外王”的观念实际上是指统治者或领导者将自己内在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自己领导和管理的具体行为的过程。只有有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成为合格的管理者,要成为管理者应当首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的人,这是传统儒家思想对领导能力的一个基本概括。

其次,在实践当中,管理者应当用一种“克己复礼”的态度加强自我的约束和控制,保证自己的欲望能够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实现。实现欲望的过程不能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不能使社会当中的其他成员的利益受到伤害。伴随着儒家思想本身的不断发展,这种“克己复礼”的理念当中更加熔铸了程朱理学关于“天理”和“人欲”之间的讨论,这在本质上就丰富了“克己复礼”的内容,将统治者的行为提高到了对整体性的自然规律加以顺应,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施以“权变”来实现组织的不断进步的程度。

最后,儒家的传统道德政治观要求统治者在不断的自我修行的过程当中,将自己的观念向自己所管理的对象加以推广,从而使管理的目标能够实现。这种自我修为的过程被《大学》一书概括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等过程。这要求领导者在领导的过程当中,首先以自己的内在修养为管理的出发点。应当做到对自己的内心能够施加正确的引导,平静的看待一切事物,即使独自一人时也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探究并得知事物的内在规律,将自己的行为作为被领导者的典范,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整个领导的过程,在儒家看来,其起点是领导者的自我修养和控制,过程是亲力亲为的将自己的行为作为示范影响被领导者,并通过一定的秩序整合自己的被管理者,最终管理整个组织,使组织走向繁荣发展的境地。

由此可见,儒家传统的德性观当中首先明确了道德政治的基本观点,在强调统治者应当通过自我约束,用自己的行为对被管理者施以影响,并最终使自己的组织得到有效领导的观念,其内容是一套完整的领导理论。

二、推行儒家伦理型领导在中国社会存在着广泛的基础

经过前文的分析,儒家传统的德性观当中包括着非常深刻的关于领导方式的论述,而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当中,依旧存在着推行伦理型领导的社会基础,这是构建中国本土伦理领导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中国长期存在的宗法制观念的影响为儒家伦理型领导理论的实施奠定了社会基础。儒家学说就本质而言是适用于宗法制社会的一种领导理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引领者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目的。而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宗法制观念,能够为儒家德性领导理论的重新推行奠定社会心理基础。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突出的,在中国人所构成的组织当中,拟家庭化的人际关系广泛存在,没有血缘关系,但通过共同的地域出身、学校教育背景等因素组合成组织内部的非正式团体是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某一团体内部往往建立起一种模拟的家庭氛围是这种模式的存在形式。这种人际交往模式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比较强的凝聚力,而其存在形式也有利于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的推广。

其次,道德和领导资格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社会当中依旧受到重视和强调。中国长期推行道德治国的政治管理模式,管理者本身应当成为道德方面的楷模,没有道德方面的崇高素养就不能胜任领导工作的心理依旧存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领导者的选拔模式是基于对道德的认知的。长期以来,作为主政一方的官员,管理者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已经成为人们的心理习惯。这种心理习惯和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利用这种习惯构建起以道德素养形成领导力的管理模式在中国本土社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然后,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形成也在要求企业管理者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僵化的社会经济管理体系逐步松动并最终瓦解,新的法律和社会规范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形成,这使得在经济领域内,社会内部逐渐呈现出一种失去规则约束的状态。而我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循序渐进,逐步打破规则,实践在前,规则调整在后的客观现实,又鼓励着人们突破既有的规范和秩序。最终这些后果带来的是市场内部的无序,一些公共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就使得上到国家管理部门下到普通群众,都开始认识到市场经济内部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作为支撑的问题,传统的伦理道德正在走向回归。

综上可见,宗法制和道德治国的社会历史传统乃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在要求各种社会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回归伦理化领导的轨道当中,伦理型领导的构建和儒家德性观的重新推广都具有比较强的社会基础。

三、中国本土伦理领导力的构建模式

由于儒家学说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伦理型领导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基础,儒家德性观也能够从理论上为伦理型领导带来很强的道德支撑。但是如何在目前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当中构建起适应中国本土的伦理领导力,还需要本文深入的分析。

首先,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管理者应当将儒家德性观内涵化为组织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由此建构起适应组织自身的伦理领导力。非营利组织包括政府、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非企业组织,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能是这类组织的共同特点。因此,非盈利性组织应当着重将自己的运作目标和儒家的德性观加以整合。儒家德性观的核心内容是“仁”的观念,“仁者爱人”是对这一观念的完美诠释。作为一个组织,所有的行为要围绕自身所设定的目标进行。“仁”的观念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目标的一个部分或者一种诠释,能够给整个组织的行为带来本土化的内容。这同非盈利组织不以自身的资源的增殖和增加为目标的本质特征是完全适应的。领导者通过对“仁”的观念的认知和修养,来引导组织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个过程,也是将儒家传统的德性观转变为实践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两者由此可以得到统一。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是不会改变的目标。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的伦理领导力的构建不能和企业的本质属性相违背。使用经济杠杆对这些企业进行外在性的引导是提高这些企业伦理领导力的有效方法。在这方面,政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将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的调节,补全市场的失效,能够促使企业领导者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伦理体系的塑造。对能够负担较多的社会责任的企业基给予税收方面的减免,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够从企业的成本收益等角度得到体现,促使企业承担社会义务,体现儒家思想当中的伦理观念。西方经济学在这一方面提供了较多的理论工具。外部性理论是西方经济理论当中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买卖之外第三方的影响的理论。外部性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收益和社会成本乃至于收益存在差异性,因此存在生产的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当边际社会成本高于边际私人成本时,就会出现企业生产过程的问题。而当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时就会形成生产不足的问题。政府作为市场价格机制之外的力量,应当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将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内部化。对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通过征收庇古税的方式将外部成本转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成本,从而减少过剩生产;对于外部收益较高的企业,政府应当对企业施以补贴措施,使企业能够在生产当中获得社会收益,从而使生产不足问题得以解决。

第三,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决定企业的生产行为的前提,国家不能盲目的改变价格体系以实现伦理目标,否则会破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过程,损害经济效率。伦理道德方面的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对人本身欲望的约束,而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不同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的实现。儒家德性观的实施不能以变更企业的基本性质作为前提,而应当以在伦理道德的框架之下实现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实现自身利益但不伤害他人利益是这种关系的最好概括。单纯根据道德目标变动企业生存的条件将最终导致市场竞争机制扭曲,并因为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而带来经济资源的浪费,这最终会伤害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建构伦理型领导力的过程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第四,企业领导者应当结合企业的内部状况选择实施伦理化领导的方式和方法。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要遵从于组织演进的规律。对于已经高度成熟的企业或者组织而言,强调“克己复礼”的观念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任何一个组织存在的前提是这个组织能够提供一定的职能,得到外部支持,而外部支持的增加将带来组织的扩大和发展。当一个组织比较成熟,其外部支持的规模相对稳定时,企业内部资源总量的固定化就会带来人员的固定化,保守者将会取代激情者和攀登者成为企业内部的主流。一旦内部人员结构相对稳定,就会产生为了小集团利益而伤害组织整体利益的趋势。通过“克己复礼”的要求,引导员工遵守企业的内部秩序,体现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的庄重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企业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在儒家学说当中,对内部资源的整合需要将管理者自身的道德引领作用体现出来,形成示范作用,用“垂范”的方式实现“齐家”在当代企业管理活动当中依旧存在重要的意义。

最后,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伦理化的领导方式所创建的企业道德优势能够成为企业的外延产品或者形式产品。在现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当中,实现企业市场势力,增强企业对抗竞争者的核心能力是产品的差异化。在比较成熟的行业内部,核心产品方面的差异已经相对较小,外延产品或形式产品的差异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而企业如果重视伦理化领导,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仅可以给自己的企业知名度带来益处,也能够使企业的产品被赋予一定的伦理标签,能够帮助企业逐步赢得客户,使客户减少接受产品所必然面临的信任成本和心理成本,也能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从而帮助企业赢得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获得市场竞争力。

四、总结

对于非营利性的组织,儒家德性观的相关思想可以被直接内涵化为组织的目标,通过组织的总体目标对每个成员加以约束,能够引导组织的伦理层面的进展。而对于企业,应当首先尊重其追求自身利润的内在动机,使用经济杠杆,通过企业的成本收益状况,由企业自主的决定自身的经营行为,倒逼企业实现伦理和社会责任目标,构建伦理型领导体制。在企业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企业领导者应当引导员工通过“克己复礼”的方式尊重企业的内部秩序,并通过管理者自身的示范形成伦理化和道德化的经营运作氛围。在市场竞争当中,儒家的德性观也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方面的优势,形成无形的产品差异。儒家传统的德性观当中首先明确了道德政治的基本观点,为伦理型领导奠定理论上的基础。宗法制和道德治国的社会历史传统使得伦理型领导的构建和儒家德性观的重新推广都具有比较强的社会基础。在对企业进行伦理化领导的过程当中,领导者应当首先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据所领导的组织的情况选择领导方案。

[1]李军.中国先秦儒家领导伦理思想及其世界意义[J].领导科学论坛,2013,(6):38-40.

[2]成中英,晁罡,申传泉等.美德的有效领导:基于儒家视角的政治领导力分析[J].管理学报,2014,11(11):1601-1604,1710.

[3]王琪.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今领导与管理工作的启示[J].神州(中旬刊),2013,(7):281-281.

猜你喜欢

德性领导力领导者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思想的逻辑理路与启示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传统德性论的困境及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