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
2015-03-29董惟昕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文/董惟昕(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 陕西·西安)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
□文/董惟昕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 陕西·西安)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图书馆领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观念、服务模式、服务手段以及读者信息需求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创新服务观念与模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措施,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
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2日
引言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知识渴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网络环境下快速、高效的文献资源获取需要,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增强和扩展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主要存在形式。用户需要为其量身定制服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便捷性、灵活性、有效性、智能性等特征。因此,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得到普遍的关注,成为现代数字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大亮点。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刚刚兴起,如何在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具体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构筑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这项课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传统高校图书馆以文献收藏和向读者提供图书借阅为主要服务工作,向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包括一次文献的外借、阅览、馆际互借、复制等,也包括二次文献的传递,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等参考工具的提供)。书库阅览室实行开架借阅制度。现代的高校图书馆拥有开放的电子阅览室,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和查阅电子文献资源,采用网上即时服务、建立了网络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以及文献信息简报等信息平台,为读者提供二、三次的文献加工整理,实现双信息服务,同时又要向读者提供跟踪服务,要打破为读者服务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从各个方面满足读者广泛的需求。
(二)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服务工作创新观念不够。一个优秀的馆员就是一个专业的咨询师,必须对咨询者的问题能非常冷静地看待处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现在高校图书馆馆员对图书馆岗位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图书馆馆员的考核机制很不完备,使得相当一部分馆员的职业生涯模糊,观念落后,与读者缺乏沟通,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创新意识。
2、读者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利用率低。图书馆拥有浓厚的学习、阅读氛围,馆内丰富的书刊资源可供学生查阅。但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购忽视了读者需求,与读者交流不够,读者参与图书采购的程度低;图书出版市场繁荣,文献选择难度增大;馆藏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采购方式单一,招标采购存在利益的冲突。对此,就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及相关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目前图书馆文献采购遇到的问题。
同时,读者对馆内的电子资源利用率低,许多读者到电子阅览室少,对数据库的使用、文献检索等服务项目了解甚少,需要开展相关培训,知识讲座,让读者全方位了解图书馆服务项目。
3、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不到位。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面对海量的各种文献资源,读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图书馆员为其提供综合性、专业性的信息检索服务,需要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优势,为其提供经过检索、挖掘、整理的专业信息。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应用规模小、数量少,总体上处于探索阶段;系统设计偏于简单,应用水平偏低,模块功能不完善;个性化信息服务形式比较简单,一般只包括一些简单的查询服务,服务内容也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应用效果不明显,用户还不习惯使用网络个性化服务。
二、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创新服务观念与模式
根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观念,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
(一)创新服务观念。高校图书馆必须跟上时代步伐,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思想,站在读者的立场,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培训,研究高校读者对创新服务的新要求,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
(二)提高读者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利用率。图书馆需要多方面、多角度揭示馆藏,优化藏书结构,建立需求反馈机制,做好滞书剔除工作,促进文献资源的合理流通,加快文献信息传递速度,减少文献利用过程中的人为误差,缩短文献流通的时间和周转期,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知识讲座,文献检索,知识查新培训,变文献资源“以藏为主”为“以用为
主”,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体系,形成资源共享、全方位开放的服务格局。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建有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图书馆都建有电子阅览室,发挥网络优势就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多、品种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其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能和最好的检索方式提供给读者。也就是以网络资料为依托让读者能够通过互联网随时查阅信息,并能使馆际互借、联机访问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资源共享方式得以顺利实现,为网络终端的用户做好服务,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三)开展更多的个性化读者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硬件设施,需要把网络技术和读者服务工作更好的结合,多开展知识查新,文献检索培训,在全校开展图书馆资源的服务宣传,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学生阅读周、新书导读、图书资料派发、书展荐购、网上书店信息荐购,特邀讲座、国内外书展、网上调查,馆际借书优惠周,数据库试用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更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把读者所需的信息自动地、主动地推送给读者,使图书馆读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图书馆需要开展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如掌上音视频服务、移动阅读、图书馆读者论坛或留言板、E-mail、电话、读者服务评价网络化,使信息收集、互动反馈、服务读者成为可操作的现实。图书馆与读者充分交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曙南.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
[2]唐维.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探究[J].场馆管理,2014.1.
[3]董惟昕,贾国柱.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及读者资源利用调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6.
G 252
A
本文得到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JK 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