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估时作业成本法在钻井行业应用浅议

2015-03-29□文/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成本法钻井成本

□文/杨 璐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估时作业成本法在钻井行业应用浅议

□文/杨璐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提要]钻井工程的整体规模大、投资高,并且属于高风险作业,需消耗大量的资源。钻井公司降低钻井成本核心就是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做到科学的核算成本。

估时作业成本法;钻井成本;控制成本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4日

一、标准作业成本法和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和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制造费用在企业成本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而人工和材料在整个成本构成中的比重在逐渐下降。标准成本法对人工、材料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将人工和材料按着工作小时和用量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再以人工小时或者人工费用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这就在现代化生产制造企业中逐渐显露出其计算成本方法的不合理性尤其对于那些产量小工艺复杂的产品更为严重。然而随着企业生产战略的转化,制造费用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和直接人工有所关联,而是与生产准备和营销、订单的处理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一些其他间接费用而言例如管理费用,企业只是单纯的把它作为当期费用冲减企业的营业利润,并不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之间分配成本,这样不利于企业更好地做出生产经营决策,因为企业通过标准成本法下所算出的产品和服务成本并不完全真实,会有失真的现象。例如企业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只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盈利的应该继续生产经营,但实际上可能只有部分产品和服务有着150%~300%的利润,而大部分的产品和服务损失了50%~200%的利润。

传统作业成本法(简称ABC),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美国杰出的会计师埃里克·科勒。早在1941年,埃里克·科勒就在《会计论坛》上首次发表关于作业及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探究的论文。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究作业成本法,随着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并在20世纪90年代在制造业企业中率先得到应用。而我国对于作业成本法多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在实践应用方面并不多,并多是在制造业企业中。简单地概括,作业成本法就是把作业作为制造费用和其他间接费用归集的对象,同质成本归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通过成本动因,把间接性和保障性成本按照组织分享资源的多少分摊到各项作业上,最终分配到各个订单、产品和客户身上。作业成本法解决了标准成本法分配成本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划分企业的生产流程,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分配间接费用,提高了企业成本计算的精确性。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准确的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构成,更加有利于管理人员做出更好的生产经营决策,以此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赚取更多利润。

虽然传统作业成本法看起来很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被广泛的推广和被企业采用。2003年美国贝因咨询公司做了一项关于管理工具使用情况的年度调查显示,传统作业成本法的采用率仅仅只有50%,排名位于中下。这主要是由于传统作业成本法操作十分复杂,建立该系统的成本比较高,并且需要后期的维护,且维护起来也十分繁琐,并且不能根据生产工艺、技术的改变而随意调整。尽管传统作业成本法中包含了大量的作业,但对于实际运营的复杂性其并不能充分并且准确地反映出来,所以在实际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作业成本法并未得到广泛的普及。

二、估时作业成本法简介

2004年11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卡普兰发表了一篇文章《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文中指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为了弥补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而产生的,它是以时间作为资源成本分配的依据,通过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和作业单位时间数量两个指标相乘,得到某项作业的成本,即成本动因分配率,这种方法将传统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结合在一起,统一以单位作业耗时来代替计算,计算程序简单。把这种方法称之为估时作业成本法(TDABC),估时作业成本法解决了传统作业成本法不能被广泛采用的障碍,简单来说就是估时作业成本法相较与传统作业成本法更简单实用。经研究对比分析估时作业成本法和传统作业成本法,从资源成本的分摊和计算模型对于复杂营运情况的反应,指出TDABC在应用时具有很大的优势更容易被实施,模拟了企业的实际运作的过程,对于公司复杂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资源使用效率以及不同作业在时间处理上存在的差异能够被准确反应,并且TDABC对数据的存储、估量和处理上没有太大要求,模型更易于根据生产技术而更新。

该方法替代传统成本法(包括作业成本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外的众多领域和行业,例如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制造业、教育业以及电信业等。且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估时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的应用尤为成功,这当中包括钢铁企业、食品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等。

三、钻井企业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估时作业成本法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估时作业成本法可以反映复杂多变的业务流程,快速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和获利能力,因而估时作业成本法更适用于钻井服务行业。首先,估时作业成本法在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的阶段,仅仅只需要两个参考数:产能成本率和每个成本对象耗用资源所占用的具体时间,这样就可以将资源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其次,在计算各项作业所需的时间上,传统作业成本法采用的是实地调研的方法,而估时作业成本法则主要通过企业业务人员的估算得到,其中大量的数据可直接从企业ERP中获得,大量节约了调研的时间和成本。

对于石油钻井行业来说,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钻井成本在日渐增加。而劳务费用和材料费用(钻机、泥浆、原油、管具)更是钻井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企业领导层对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视,企业高层在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这就为估时作业成本法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组织和制度的基础;从另一方面而言,几乎全部的钻井企业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在钻井行业的企业已基本得到了普及,企业都已经引进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和财务基础管理集成平台等等。同时钻井行业中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的得到了提高,这也就为钻井企业实施估时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就目前而言,钻井企业都采取了单井核算与成本管理分析,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这说明钻井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渗入了作业成本法的思想,这就为钻井企业下一步引入时间驱动理论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钻井企业应用估时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在当前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油价势必要随着国际趋势走。然而现如今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难度也在不断增加,钻井工艺的变化,人工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了油田勘探开发成本的持续上升。钻井工程的整体规模大、投资高,并且其属于高风险作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所以钻井的投资占整个油田的投资比重高达30%~50%。

估时作业成本法解决了传统成本法在计算单井成本时,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使核算出的成本信息更加准确。例如,钻具的摊销,钻井企业对于钻具的摊销采取的是按着进尺来计算,分低于1,200米,1,200~2,200米,2,200~4,500米等,按着这区间段分为直井和斜井,斜井每进尺比直井多10元。但每口井所耗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按着进尺来计算钻具摊销,就会高估了钻机月小的油井成本,同时也会低估钻机月大的油井成本。所以引入了时间驱动因素就会使计算出的单井成本更加准确,为分析成本、进而制定出钻井成本控制的改进措施和考核方案,挖掘降低钻井成本的潜力,加强钻井公司的成本管理,为控制成本打下科学的基础。

目前,很多企业都注重精益化管理,精益管理记录业务流程的质量和循环时间,但并不十分关心资源和成本的信息,而引入估时作业成本法可以弥补精益管理的不足之处。企业根据财务数据可以分析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以此减少甚至消除非增值作业,例如那些消耗高成本资源产能的流程。另外通过确认耗费资源产能的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努力来减少完成增值作业所需要的产能。同时利用作业预算,能确认通过精益管理可以实现的资源产能减少量。有了估时作业成本法,精益管理就可以通过改进流程从而实现节约资源。

五、结论

在计算钻井成本方面,估时作业成本法即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所出现的会计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又可以补充传统作业成本法所出现的不足之处,例如信息难以收集,系统不能随意更新等问题。采用估时作业成本法可以使成本分摊方式更简单、能够有效地反映企业运营的复杂情况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估时作业成本法还能有效地反映出企业对有效产能的利用情况。钻井企业采用估时作业成本法这种先进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重视控制成本,做到从源头开始控制成本。只有控制好成本,做好成本预算,才能增加钻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占据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它可以帮助企业持久的获取利益,全面提升钻井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使企业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平心,李志学.作业成本法在石油勘探业的应用与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冯力丹.石油钻井作业成本动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07.

[3]田中禾,刘俊宏,谢可可.估时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之关系[J].金融与济,2007.5.

F27

A

猜你喜欢

成本法钻井成本
自升式钻井平台Aker操作系统应用探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扫描“蓝鲸”——观察海上钻井平台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
裂缝性致密储层钻井完井液漏失损害带模拟
G0-7“工厂化”井组钻井工艺技术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