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2015-03-29侯德鑫
□文/侯德鑫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北京)
一、引言
投资银行作为活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金融机构,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参与资本市场配置,成为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为双方建立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并节省了交易环节和费用,实现资本的高效率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银行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体。我国银行在境外设立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也扮演着投资银行的角色。但是,我国投资银行业竞争混乱、管理水平低劣、专业人才欠缺等因素制约了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完善,与西方近百年发展的投资银行业相比,中国投资银行业在风险预防、控制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向国外成熟投资银行学习借鉴。
二、我国投资银行市场风险概况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我国的证券公司就是起实际作用的投资银行。其核心业务就是一级市场的承销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只有少数券商有少量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在金融创新、金融顾问、项目融资等方面发展较晚。我国证券公司的几大主要业务如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承销业务等受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
(一)证券经纪业务市场风险。证券经纪业务主要赚取佣金收入,各项业务对证券市场状况的依赖很大。证券市场活跃,交易量大,经纪佣金增加。伴随增量资金的进场,股价上扬,新股发行上市的业务机会增多。同样,证券市场利好,自营投资的获利机会也大大增加。由于投资银行通过证券营业部向客户提供服务,而营业部自身并不具有独立法人的地位,且在日常工作中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再加上存在的地域等方面的因素,投资银行不能对营业部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监控,对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市场风险在所难免。
(二)证券承销市场风险。证券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利率的变化使证券发行方案与初衷相反,给投资银行发行计划的实施带来风险;同时,市场价格波动,发行价格不合理,发行进度的不可控性导致发行不畅,投资银行不得不动用巨额资金包销大量发行证券,对投资银行资产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或对投资银行经营造成损失。
(三)证券自营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对自营业务的影响主要是指证券市场是一个价格多变的市场,像我国这样的新兴证券市场更是呈现着价格大起大落、难以预料的特点。虽然证券市场价格运动的方向主要受基本面因素、技术面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证券价格,特别是短时期内的证券价格容易受市场内突发事件、谣言和投资者投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另外,证券公司的风险偏好、资本规模及资产结构的变动情况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总之,市场风险给业务发展集中在资本市场的证券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四)资产管理市场风险。《证券法》及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要求,投资银行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得向委托人承诺投资的收益,但是一些投资银行在开展该项业务时,仍然存在违规进行保底和收益分配承诺的现象,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将本来应该由客户自身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化成为由投资银行承担实际的亏损。再加上资产管理业务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收益分配机制,这就造成了收益分配品种单一和凭经验确定,客户可选择的机会少,投资银行在遭遇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时,缺乏相应的风险应对能力。
三、我国投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是从降低市场风险的角度考虑的。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环境还不够成熟,在业务运作和管理上还缺乏完善的运行和监管机制。在这一阶段中,金融业必须担负起稳定大局的作用,同样这也给金融业的监管增加了广度和难度。
(一)市场风险意识不强。中国投资银行的市场风险意识与业务发展脱节,从最初盲目追求利润造成风险过大、破产频发到目前受国外投资银行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意识虽然较为抽象,但对投资银行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十分重要。
(二)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投资银行业是一个发展相对迅速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国外投资银行越来越多的应用数理模型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而我国投资银行在模型应用方面明显落后,使用数理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价的投资银行数量很少,更谈不上将以定量分析计算出的公司自身的风险状况数据反映到报表中。
(三)产品和服务市场化程度低。我国投资银行没有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局限于传统的证券承销和经纪业务,不利于顺应发展的潮流,应当大力推进新产品开发和创新,实现业务转变,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稳定增长,并合理有效地规避市场带来的多样化风险。
(四)缺乏市场化人才机制。没有具备知识、能力和经验于一体的人才队伍和人才国际战略,也使投资银行不能应对市场变化的突出问题。鉴于国内投资银行经验所限,建立和完善一套专业人才开发、留用机制尤为重要,积极引进人才,创新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留人、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投资银行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四、我国投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措施
(一)资产多元化,分散风险。对于有相对独立的多种资产构成的资产组合,随着组成资产的数量增多,非系统风险就可以通过分散化被降低。从理论上讲,在实践中,证券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要将有限的投资分散在众多证券品种上意味着要承担较高的交易费用,对他们并不现实。那么,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来分散风险是中小投资者可行的选择。
(二)利用金融工具避险,风险转移。金融衍生工具可以简单定义为价值依赖于基本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是投资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将风险从发行者或投资者一方转移到更有能力或更愿意承担风险的市场主体身上。根据标的资产的不同,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分为股票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和信用衍生工具。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四种基本类型,其他金融衍生工具都是由以上四种基本类型经过金融工程技术复合或变化而成。
(三)风险资本准备,风险承担。无论是资产多元化还是风险转移,都不可能规避所有的市场风险,因此投资者仍要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风险承担指面对无法或没有实施规避的风险,则需要以充分的准备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如何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最糟糕情况,并做适当与充分的准备。承担风险才可能获取市场收益,或承担更大的风险来获取超额市场收益。因此,证券公司的风险承担是必然的选择,证券公司为此要做的工作是做好应变准备。
五、完善我国投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促进市场细分,提供个性化服务。与美国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资本回报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投资银行长期以来在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推动下,形成了一种高度依赖经纪业务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投资银行提高生产率,而且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市场环境起伏变动和偶发因素给银行经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其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上,我国投资银行必须推进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不断细分市场,针对各类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提供相对个性化的服务,加强证券自营、资产管理等非经纪业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构造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和收入结构较为单一,利润来源中依然是传统的证券承销、并购等业务占绝大多数比例,而国外大型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广,收入结构也较为均衡。在保证基础业务稳步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各种资本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清算业务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分散市场风险,使公司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的程度得到控制,避免主要业务受到单一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而对整个投资银行造成沉重打击。
(三)积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虽然具有转移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功能,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系统性风险。纵观我国金融市场,仍然是传统的金融业务占据统治地位,与美国金融市场上种类繁多的衍生品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存在明显的差距。所以,对于我国的投资银行而言,在吸取次贷危机经验的同时,不能因噎废食,而应积极稳步地推进金融创新。在面对国际金融市场中层出不穷的创新业务、产品和工具时,应该加强学习,通过引进、模仿和自主性再创新,拓展盈利渠道,进一步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但是,在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避免对金融工程技术、模型和创新方法的滥用,防止技术性风险和模型风险;二是要首先确保基础资产的质量,然后进行金融创新,以此防止系统性风险。
(四)审慎进行国际化扩张。金融机构国际化扩张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伴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国投资银行的海外并购将是大势所趋,具有很多的优势。通过国际化扩张,我国投资银行不仅可以增强资本实力,迅速发展壮大,而且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有效配置资源,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金融机构之间跨国合作越来越多,将世界金融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细微的断裂,都有可能对整个链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可见一斑,原本只是美国信贷市场上的一次动荡,最终却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我国投资银行在享受金融全球化益处的同时,更要注意防范来自世界金融市场的各种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银行加速全球化扩张步伐,片面追求海外资产规模的增长,而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最终在90年代后期遭遇“滑铁卢”。我国投资银行要吸取这一经验教训,在全球化进程中扩张规模固然重要,但更要立足自身,致力于不断提升竞争力,保证长期的稳健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投资银行应充分意识到,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失衡也在不断加剧,由此引发我国投资银行海外投资风险加大。因此,海外运作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国际化扩张还需要利用相关法律和多种市场手段,构建适当的风险识别和防范体系,改善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责任,以此来有效规避国际市场上的各种风险。
[1]何勇.中国投资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
[2]冯有利,王静.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及业务创新[J].北方经济,2008.13.
[3]尹蘅,孔维成.美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架构对我国的启示[J].海南金融,2007.5.
[4]陈游.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08.11.
[5]周兰亦.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5.
[6]谈伟军,陈代全.次贷危机对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的借鉴意义[J].中国证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