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P 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29汪洋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汪洋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言

近年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许多大学毕业生学习英语十几年,却无法达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就导致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受到社会的不断质疑[1]。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毕业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差,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差。所以,我们必须对过去一直以基础英语为目标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在这个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ESP)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就成为了必然。

此外,经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很多中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已达到了一定水平,一些高中生甚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大纲》和当前正在实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规划》,在能力标准和课程目标等环节上都有相似的地方。这就预示初高中学校将会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而大学英语教学则是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过渡。

1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及其特点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中文翻译是“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意思指与某一种特定职业或者专业相关的英语。它是按照语言学习者的特定的学习目标和特定的就业需求而特别设计和开设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在特殊工作环境中应用英语处理工作的交际能力。在国内,我国不少高校大力发展ESP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开设了许多ESP 相关课程。

ESP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以下两个特点:(1)ESP 教学目标清晰。仅仅是为了语言目的而去学习语言,这不是ESP的教学目标,而是要以语言为基础来学习某种特定的专业课程。(2)ESP 教学强调学习者的分析能力(needs analysis)。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要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learning needs)[2]。ESP 教学突出在某一特定学科范围内,学习者语用能力方面可以得到提高。学习者以英语沟通为目标,强调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之间的关联。

2 大学英语教学开展ESP 教学的必要性

ESP 模式的英语教学不仅突出了语言教学的特征,还包容了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这种交叉学科融合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开展ESP 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2.1 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仅仅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并不重视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这种教学模式在某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但无法在根本上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交际英语能力。ESP 模式的英语教学突出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目标性比较强,这就有助于减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压力。学习内容有了针对性,对英语学习就不会再有畏难情绪了,这就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ESP 模式的英语教学具有实践融合理论的特点,把教学重心从“英语知识”转移到“英语应用”上来,把英语知识和学科知识很好地进行融合,使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2 符合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够顺利地在相关行业工作,发挥专业特长,这就要求专业和行业要有对应性。大学英语是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相关行业范围内,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实践沟通的能力。ESP 模式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在英语实践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这种“以实践为主,以就业为目的”的ESP 教学模式,把相关的英语教学资源都放在学生身上,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他们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其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2.3 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ESP 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职场上日渐明显。ESP 英语教学突出交叉专业学科的包容性,例如职业、专业、企业和实践技能等相关特征,课程体系的注重学科实践性特征,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入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让学生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相互结合起来,这就促进了学生在未来职场的适应性。此外,ESP 英语教学理念还能指导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就业模式,例如为一些相关企业专门培养“订单人才”等就业模式。

3 ESP 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学生尽管学习了十几年英语,但由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仍然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要求“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设置在第五至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30 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设置专业英语文献翻译、专业英语阅读、专业英语写作等课程。保证专业英语学习四年的持续性”。这就从战略的层次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但如何来实施呢?

3.1 加强ESP 课程开设的合理性

ESP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以社会需求为核心的理论,重视所学课程的工具性和市场性。很明显,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层次的,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发展都在国内,少数学生会参与国际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因此束定芳教授提出,一刀切式地设置ESP 教学课程是一种教学资源浪费的表现。所有院校和所有科目都进行全英语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这也并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3]。而少数一些适合的课程用英语进行教学,就能吸引部分国际学生入校就读。

一些院系有开设ESP 课程的需求,就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相关的教学资源,同大学英语教学部一起来成立ESP 课程小组,研究、讨论和制定ESP 课程的教学对象、计划、模式、课程、考核等教学大纲,把ESP 应用到协调管理的公共选修课体系,一起来解决ESP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形成“协调课程为学生”的教学管理理念,变“逼我学”为“我想学”。不仅强调了课程的目标和差异,也展现了课程的独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技术能力、语言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2 完善教学大纲,强化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技巧、跨文化交际等方面[4]。要想最终达到专业交际的目标,就必须把语言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对应地结合起来,还要准确地应用到专业信息交流的实践环节中去。当前,虽然我国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在不断发展,但还是无法满足学生专业信息交流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ESP 教师则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实施“打开国门”战略中,我们国家要想提升各个行业竞争力,特别是对外经贸等涉外行业的英语沟通水平,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不可少地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交际人才。

3.3 重视ESP 教师的培训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熟练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和相关学科的专业技能知识是ESP 教师所必须达到的标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师只是少数[5]。当前负责ESP 教学的教师,要么是英语专业教师,要么是其他相关专业教师,这些教师仅仅掌握某一领域或方面的知识。要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学院要支持和鼓励英语教师提升学位,继续攻读其他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许多高校已出台了相关方面的政策。英语教师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充分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这种措施有利于ESP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但是英语教师提升学历一般选择的都是文科专业,很少有教师会挑选理科专业。所以,对于专业是理科方面的ESP 教师,应该从中挑选出英语基础扎实的教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继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院校,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方式,即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专业教师的职责是负责准备最新的专业知识材料,英语教师课堂进行教授,对于课程中的专业问题和难点,专业教师必须提前向英语教师讲解清楚;而英语老师则负责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之,两者的分工必须明确,合作流程要规范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合作教学的开展,实现ESP 理论的优势性。

4 结语

当前,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语言,在国际间的经贸往来、科技影响、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科技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来临,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目标已迫在眉睫,ESP 教学已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总之,ESP 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基础语言教学和专业技术方向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新理念,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更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元化人才,达到教学双方的双赢。

[1]邓东元.探析ESP 教学现状与发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Robinson,P. C. 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York & 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Ltd,1991.

[3]梁雪松.英语专业ESP 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6,(4):30—45.

[4]王洁.关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8,(3):9—12.

[5]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教学和研究,2003,(1):31—33.

[6]Blake,R.& Kramsch. The Issue:National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7,(91):247—249.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