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2015-03-29蔡运荃
蔡运荃
(广东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1 第二语言习得及其对高职英语学习的价值
第二语言是指第一语言之后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包含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第四语言或其他更多语言,是就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而言的,与语言习得环境无关。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克拉申(Krashen)首先区别了“习得”与“学习”,认为“习得”与“学习”相对应,用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方式。1957年Robert Lado 在其《跨文化语言学》(Linguidtics Across Culture)中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提出了对比分析的策略,重点分析了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问题。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干扰,通过对比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之处克服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对比分析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理论学基础之上的。
高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在本质上对于学生而言,属于“第二语言习得”,但是这种“第二语言习得”有其特殊性,较之于普通高校等类型学校的英语教育而言,高职学校的英语教育还应该重点突出其职业性。据统计,在当前的高职学校英语教育专业开设中,商务英语占比52%,应用英语占比21%,英语教育占比18%,旅游英语占比9%。从这些学校的英语专业设置而言,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于英语在职业工作中应用的重视。因此,高职学校的英语教育除却一般的二语习得学习路径之外,对于职业英语的应用植入也非常重要。
2 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一般路径
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有着英语教学(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即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这种普遍性主要指的是英语学习的普遍规律;这种特殊性主要指的是高职学校教学环境,高职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等方面具有的特殊性。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于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策略具有其本身的具体要求。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分析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策略,我们有必要在此之前对基于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一般路径进行认知和分析研究。
直接法(Direct Method)。从根本上说高职学校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强调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职业环境下的英语交流能力以及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学习的策略也应该基于不同语言视角下的文化差异认知及其实际应用。直接法作为一种知识和技能的直接输入,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可谓至关重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的底子较差。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课程文本,使得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单词、语法,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对他们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之余可以多进行一些文本测试,如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 (True)or F (False)according to the passages you have read during the semester,进而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or Aural-Oral Method)。听说法提出学习语言必须先学听和说,在听和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学习读和写。这种方式是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内在规律。当前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往往容易成为“哑巴英语”,学生可能会认识单词会阅读,但是难以用英语进行对话,因此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学研究者普遍认为:“Chinese schools do not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own ideas about what they are being taught,instead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ccept whatever the teachers tell them.”因而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非常必要。
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ed)。视听法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视听法除了注重听说还注重“看”,这种看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和研究”的过程。高职学生可以从书本上、从生活中观察,从交际中认知。在认知中需要重点进行“Identifying the research purpose”“Identifying the research method”“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the results and interpretation”,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3 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3.1 加强对学习者的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产生于20 世纪60年代。科学合理的偏误分析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高职学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用中式的汉语思维和语言习惯进行英语学习认知。经常会在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出现中式英语,如:
Tom is very likeEnglish,because he thinksEnglish is very much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There are many students likeEnglish in his class. Theyin the morning readEnglish aloud.Theyin class listen very carefullyto their te acher. sotheir English studythe best.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句子结构、词语应用方面非常容易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但是这些表达却不符合英语文化和交流习惯。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研究非常必要,要理清产生偏误的原因究竟是思维习惯还是具体的学习认知,只有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和策略。
3.2 将理论研究与二语习得实践融合
众说周知,当前高职学校的英语教育往往陷入文本理论的教育,主要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对于概念和论证知识以及实际英语中的“是什么”和“怎么做”等领域的教育较少,这种缺乏实践的高职英语教育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教学的实践意义得不到发挥。比如当前环保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Nowadays,more and more people focus on the low carbon living,our evenrioment is becoming bader,all of u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protect our evenrionment,as a student on campus,we can also contribute to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完全可以试着让学生去研究“What can we do on campus to help reduce carbon emissions”这样一些问题,从生活中的实践出发去思考和判断,并将英语的学习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3.3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
Hutchingson(1987)提出了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英语教育方法和理念。此后的英语教育逐渐将他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践,针对不同的英语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具有高度一致性。只是当前高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学生本身学习动力不足,英语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彼此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也较少,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在此情况下,探讨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投入高职英语教育具有必要性。高职英语语言学习过程更是涉及众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不断深入系统了解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深刻互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心理特质及特定的文化环境,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1]冯丽萍.从普遍语法到浮现理论——从习得顺序研究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视角的发展[J]. 社会科学家,2011,(1):157—160.
[2]陈俊华.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J]. 理论月刊,2007,(4):132—135.
[3]高源. 信息差任务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积极作用研究[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29(6):153—157.
[4]王建华.浅议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0(3):102—104.
[5]周瑾.改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成人教育,2012,(4):119—120.
[6]龚竹.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才智,2014,(2):59.
[7]刘爽.高职英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电子制作,2014,(5):194.
[8]徐莉莉,常卫萍.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3,(24):158—159.
[9]Rui Niu. Unexpected Realities:Lessons from China’s New English Textbook Implemen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Leadership,20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