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寓辅导员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2015-03-29李睿

关键词:学生公寓公寓辅导员

李睿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党委宣传统战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休息的重要区域,是大学生人员集中、停时较长、情况复杂的场所,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公寓内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的稳定。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的管理与服务,做好学生公寓区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对待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公寓辅导员及公寓管理体制概述

公寓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的专职管理人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期间,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俗称“90 后”。其成长于全球化、一体化、网络化的背景下,生活经历简单,社会阅历浅显。考入高职院校主要是由于学习热情不高,成绩低下,自律性不强[2]。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公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应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手,创新学生公寓管理体制和模式,实行学生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公寓思想教育、管理、服务、安保、保洁等一体化统一管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是大学生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二是由学校总务后勤部门管理;三是由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管理。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虽然三种管理模式都能实现学生公寓管理的正常化,但受以工人为主体的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所限,其管理只注重在管理与服务,忽视或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致使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发展滞后,学生公寓未能成为对学生生活教育、规范管理的有效阵地。而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又直接影响学风和教风的形成,影响学校的稳定,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隐忧,因此加强公寓管理工作对于当前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2 创新公寓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实行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社政〔2004〕6 号)文件要求:“各高校要选拔一批管理能力强、思想作风好、政治素质高的教师从事公寓辅导员工作。公寓辅导员要多关注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善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3]实行公寓辅导员制度能切实做好学生公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力度,把学生公寓建成学生生活、学习的温馨家园。学生公寓区域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以强化行为规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管理;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等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全方位服务,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实行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问题,理顺关系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拥挤的公共空间和有限的公共设施极易导致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公寓管理人员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与以往相比,常规化的公寓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传统的公寓管理体制,凡事以“管”字当头,重处理、轻疏导,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与公寓管理者之间无法建立良好关系。而实行公寓辅导员制度,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具体体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既减少管理层次,避免了多头管理,强化了教育功能,同时也是学院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需要。

3 公寓辅导员工作管理体制的创新

3.1 坚持创新是公寓辅导员制度的保证

3.1.1 理念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和“教育为主”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公寓管理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启发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在日常管理中推行人性化管理,增强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情味和说服力,构筑以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校园、公寓、学生三者和谐发展为归宿点的学生工作理念。

3.1.2 管理方式创新——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的内涵

学生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即:为学生公寓配备专职辅导员,实行公寓辅导员管理体制,并实行学生公寓区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学校赋予公寓辅导员更多的工作职责和权利,授权负责学生公寓区域内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服务、安全及保洁管理,同时对各系、总务后勤等部门进行协调、监督,实行学生公寓一体化统一管理。公寓辅导员的职责与任务不仅实施对公寓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学生公寓区域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公寓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学生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在学生公寓区域内实行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物业管理等一体化管理。其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公寓区域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管理不够规范、服务不够及时、文化建设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公寓管理模式,加大了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对新时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4]。

3.1.3 运行机制创新——规范公寓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

把好用人关,实施完善的职业准入制度是选聘优秀公寓辅导员的首要条件。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将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优秀人才吸纳到公寓辅导员队伍中。健全管理与考评制度,更好地调动公寓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公寓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创建公寓辅导员自身独特的职业内涵、职业规范与发展机制,形成以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为主要抓手,以公寓学风建设、公寓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环节,切实做好公寓内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5]。

3.2 公寓辅导员管理体制在实践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2.1 公寓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的关系

公寓辅导员要与专职辅导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做好工作衔接,及时交流、反馈学生情况,针对临时情况和突出问题及时沟通,形成公寓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此外,学校还应从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对公寓辅导员在物质待遇、职称晋级等方面予以保证,要按专职辅导员的待遇予以实施。

3.2.2 公寓辅导员与后勤总务部门的关系

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想教育工作与后勤总务、物业管理工作既有本质区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在学生公寓形成各部门责任明晰、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学校实行学生公寓一体化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相对简单便捷,公寓管理与学生思想教育之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在公寓管理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很快得以解决。

3.2.3 公寓辅导员与学生管理部门的关系

专职辅导员受学生管理部门与系(部)双重管理,而公寓辅导员是学校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能机构,其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都必须受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理。这样就避免了公寓辅导员的多重管理问题,从而保证公寓辅导员队伍的高效运转,步调一致。

4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实施的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实行公寓辅导员管理模式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类思想政治问题,有利于维护学院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宁。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公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加强对学生公寓内的学生管理,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措施、新方法。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公寓辅导员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的措施,不断推动公寓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动公寓辅导员事业的健康发展[5]。

[1]陈月红.高等院校公寓辅导员威信树立方法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5):23—24.

[2]李睿.关于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9):124—125.

[3]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z2):48—50.

[4]卢文汇,孙福兵.高校公寓辅导员十年(2002—2011)研究综述[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9.

[5]唐勇.高校公寓辅导员工作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6—120.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公寓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末日公寓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数字公寓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