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

2015-03-29刘乐群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院系教学质量监控

周 晓,朱 强,刘乐群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安徽 合肥 230061)

1 引言

近年来,因为扩招、资金紧缺、教学资源紧张、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的明显下滑。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保障教学质量,成为高校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难题。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2号文件,要求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1]。基于此,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成为热点问题。

目前,对高校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监控体系中学校层次的体制研究己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却忽视了对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不同院系不同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尽相同,这使得院系的教学质量保障有着其特殊性,因此院系级教学单位不能全盘照搬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本文将以计算机学院为例,重点讨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情况。

2 传统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问题

传统的高校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求严格按照学校统一计划模式来监控教学各环节,这种模式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极大的弱点,首先是院系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和人员始终是被动式的管理,管理层次复杂,环节繁多,管理成本高,管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多时候都取决于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其次是这种传统的体系主要面向各教学环节,分散式管理,没能真正实现整体的运行,这样非常不利于教学系统的自我监督调控。第三是这种传统的体系过分强调了监控管理者的职责,而忽略了对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参与度和职责[2,3]。目前很多研究者将各种管理理论应用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用来解决以上问题,其中包括著名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totale quality control)是由全面质量控制之父阿曼德·费根堡姆博士(Armand Vallin Feigenbaum)在1961年提出的,他主张用系统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不仅生产部门参与,同时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参与,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建立质量,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再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全面质量控制理论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全面控制,即以优质为中心,实行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二是全面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4]。

根据理论的提示,借助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来对教学质量这一特殊对象,实现全面质量的监控、全过程的监控和全员参与的监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第一,教学质量监控不仅要重视事后监控,更要重视事前的预防性监控;第二,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是全员参与,并通过组织建立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及其人员来保障质量;第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必须重视全过程监控,不单是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更加要注意中间环节的衔接和其他环节的监控管理[5]。

4 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照高校教学各环节的特点,基于“教育目标一教育目标的达成”的相关理论来进行构建,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这种建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缺乏统一标准,不重视反馈监控回路,监控方式和监控对象单一,虽然工作量也比较大但是效果不明显,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基于传统建构方式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新体系时,优化建构方式,通过借助国际通行的管理标准方式来统一标准;通过以评促建、建立反馈回路的方式来完善体系。

教育部在2004年8月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提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包括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6]。

计算机学院是属于教学单位,大部分是一线教师,相对而言专职行政人员较少,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执行者和管理者都不是属于专职,人手相对也紧张,体系建构不能复杂,要简单直接,执行起来要方便流畅。所以,计算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由目标与标准、组织与制度、评价与反馈三大基本部分构成。

4.1 目标与标准部分

这个部分包括目标系统和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是通过实施教学管理和监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监控希望的结果。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目标设置的基础之上。学院教学监控目标系统关键则在于人才定位和培养方案设计。

4.1.1 目标系统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一般本科院校和新进本科院校都是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因此人才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具有成熟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技术,并能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符合社会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以此为依托,结合专业现状与教育教学规律,提出培养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所必须的课程体系。它是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实施的方案与计划。以往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的理论教学远远多于实践教学,这并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在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时,调整实践和理论课比例,增加实践内容和实践学时。

4.1.2 标准系统

教学质量标准是科学准确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和准则。以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质量标准制部分由学校统一提供,不分学科专业,不能体现学科和专业特色,采用这样的标准无法正确细致地评价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情况。因此,新的质量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借鉴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结合本科教学评估指标参数和标准,按照学科专业特色重新细化修订或补充完整。

新的常用教学质量标准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选择与建设、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与练习评改、辅导与答疑、课程考核、专业实习实训、教育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答辩、教学技能等。内容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规范教学过程、科学评价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依据。

4.2 组织与制度部分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载体和运行机制,而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系统则是监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

4.2.1 组织系统

组织系统应该包括管理、监督两个部分构成。管理组织承担教学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教学工作组织实施、教学环节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调控等工作。管理组织由院系分管教学管理的领导、院系学术委员会、各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组成。

监督组织依据质量标准对教学各环节质量进行全过程、全人员监督,分析监督结果,并得出更为直接的、更为专业的一线评价反馈意见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监督组织由院系聘请学科专家、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论教师、在校学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以一定的比例和方式参加构成。

4.2.2 制度系统

没有制度的组织是盲目无效率的组织,也不可能真正达到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明确体系内部各部分职能、规范监控工作流程、实现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保障机制,是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

目前计算机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主要包括三期(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试卷命题与评阅检查制度、考试巡考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制度、实习实训检查制度、学生学习预警制度、年度教学质量测评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学生导师指导制度、教学能力人人过关制度、新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制度等。

4.3 评价与反馈部分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就是对动态变化的教学系统进行有效的调控,以便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控制论指出,对系统实现调控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7]。评价与反馈系统的作用就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提供有效信息、反馈信息,不断优化教学系统,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部分也是整个监控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4.3.1 评价系统

教学信息的收集是通过对教学系统各部分的评价来实现。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评价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8]。教学评价是评判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学评价仅局限于通过考试来测评教学成果。虽然有评价反馈,但是由于手段单一,对象单一,导致调控效果不明显。因此,新的监控体系更重视多种方式开展全面教学评价。例如,教学准备情况检查、教材质量评定、备课情况检查、教学技能测评、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作业与辅导答疑检查、命题与试卷检查、试卷与考试成绩分析、毕业设计和论文检查等等。将主要评价活动常态化,并对评价结果收集统计分析处理,结合相关质量标准,作出诊断性判断。

4.3.2 反馈系统

监控反馈是教学管理和决策组织获取信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8]。反馈系统将来自评价系统的诊断性评价,结合实际情况统计分析后,给出相对具体有效的整改意见,有针对性的反馈给相关人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的监控体系中反馈系统除了反馈评价信息之外,对于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还要通过分析统计,给出分析报告和调控建议,供管理决策组织参考。

反馈系统除了与其他系统一起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回路之外,其自身也必须是闭环的。由于以往很多监控体系只反馈无监督,导致反馈调控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新的监控体系中,要建立闭环反馈系统,能及时对反馈效果跟踪监控。

综上所述,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以上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构成,目标和标准是基础,组织和制度是保障,评价和反馈是关键。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推进,优化教学系统。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将二级学院的教学系统看做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利用已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监控,不断调整优化系统,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年.

[2]李明.高等师范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张秋硕.普通高校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建构与运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A.V.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

[5]张公叙.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年.

[7]N·维纳.控制论(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8]加涅等著.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