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智力资源的网络文化发展机制研究

2015-03-29苗志刚付山亮曹莹宋文灵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女子职业中学河北保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智力人才资源

□文/苗志刚付山亮曹 莹宋文灵(.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女子职业中学 河北·保定)

基于人才智力资源的网络文化发展机制研究

□文/苗志刚1付山亮1曹 莹1宋文灵2
(1.河北金融学院;2.保定市女子职业中学 河北·保定)

网络文化受众广泛,教育特质明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出“绿色节能”的人才智力引进新模式。

人才智力;网络文化;M O O C

原标题:基于人才智力资源的网络文化发展机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8日

根据《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号)的精神,决定将清华大学在内的7所部属院校作为试点单位,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启动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对于网络文化建设意义提升到了更高的认知层面,并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促进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一、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泛在学习在教育行业的不断普及,各高等院校逐步意识到大学生面对手机和计算机的时间远远超出了面对教师的时间,而且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正在产生着“润物细无声”式的深远影响。有的高等院校已经着手校园网络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在网络文化建设与传播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与规范的作用。但纵观全局,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知不清。对于网络文化认知不清,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是一些高等院校对于网络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现象”层面上,对网络文化也只是停留在“关注”层面上,普遍认为网络文化并不十分严肃,娱乐成分较大;另一个层面是对于网络文化需求认识不清,建设的网络文化资源没有能够看作是真正的“商品”,考虑到它的社会需求,更没有进行“定制”生产,而是沿袭传统课堂中的填鸭式教学形式进行教授,网络文化建设仅仅是从教育需求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到网络文化市场的真正需求,没有目标指向性。因此,生产的文化产品得不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更无从谈起其文化产品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

(二)资源浪费。如今大多高等院校对校园信息化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有政策倾斜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优势资源同时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硬件设备以及分配了更大的带宽,相对于阵容强大的设备、设施,网络文化资源以及建设能力却都相形见绌,形成了目前“有枪没弹”的尴尬局面。这无疑是对于硬件资源的浪费。另外,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拥有网络文化网站,但网站上大多网络文化资源却来自互联网或是商业购买,自身建设程度较低,大多资源分享度不高,针对性也较差,这是一种对于软件资源的浪费。

(三)管理匮乏。大多高等院校网络文化单元的建设归口部门并不明晰,导致校园中文化资源建设缺少统一规划与规范。各类有能力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单元缺乏统一的管理,建设资源种类繁多但不成体系,缺乏协调一致的建设规划,甚至建设目标也不尽相同。从需求分析到设计规划,从资源建设到资源发布再到收效反馈,在整个建设体系中表现为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

二、网络文化建设人才智力层级解析

制约网络文化建设的速度、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内外两个因素。外部因素即为相关支持政策的缺失。但随着各级政府、文化企业、高等院校对于网络文化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相关政策也将不断出台与完善,可以预见这一制约因素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基本解决。内部因素即为人才智力支撑系统的不健全。人才智力是制约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智力的缺失对于文化建设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影响与制约相当明显。“广开进贤之门,广纳天下英才”同样是保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之根本。

总体上讲,高等院校在人才与智力领域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科学合理配置现有优势资源,完善人才智力支撑系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潜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焦爱萍将网络文化行业所需人才划分为三种类型:核心人才、支持人才以及辅助人才。本文沿用其对人才划分的三种类型,并且在人才的功能与形式上有所改进。我们认为核心人才是指能给予网络文化建设战略管理、策划总监、高端技术和艺术指导等的人才;支持人才是指主导网络文化建设,并进行设计开发、经营管理的人才;辅助人才是指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并进行具体的技术支持、运营维护、市场推广等的人才。网络文化建设人才同样呈现出金字塔形的分布结构。辅助人才处于金字塔形底层,由计算机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或是其他有志向、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组成。这部分人员众多,建设

热情高涨,且颇具想象力与创新力。支持人才处于金字塔形中间层,由相关专业教师所组成,组成成员在资源建设方面都颇具经验,队伍稳定责任心强,并且能引导与规范大学生进行资源建设。核心人才是由相关专家组成,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背景,丰富市场生存经验的人才组成。相信对于一般高等院校来说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核心人才无疑是缺失的,这必将严重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现阶段高等院校在引进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才时,在经费投入、政策倾斜、人事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尽然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人才暂时不具备引进的条件,但可以引进人才智力资源。这样既可以弥补核心人才不足的现状,又可以在最大限度地提升支持人才与辅助人才在知识、技能、艺术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三、高等院校专项人才智力资源引进模式

(一)传统方式下的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人才智力资源包括人才与智力两个部分。传统方式下人才资源的引进,是将核心人才引进到本单位,其智力、成果、经验、技术等都为我所用,为本单位网络文化发展服务,这一方式的确避免了因资源要素完全开放而出现的过度开发与利用现象,进而导致建设能力逐步弱化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引入人才资源时却困难重重。除了以上阐明的问题外,处于人才金字塔顶端的核心人才也是数量奇缺。即便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核心人才也是千金难求。而在传统方式下的智力资源引进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智力资源可以概括理解为才人对于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总结,最终以适当形式呈现的资源,如专题讲座、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著作等等。智力的引进无疑是购置、分享优质的智力资源。但这些智力资源缺少所依附的“人才因素”,优秀的资源只有“讲”没有“解”,资源交互性能大大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网络文化资源快速发展的建设需求。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与智力引进方式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而对于人才智力的引进无疑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即为“请进来”和“走出去”。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是资讯的海量汇集与光速传播。核心人才再也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的邻居。网络搭建起我们了解世界、互通有无的桥梁,如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MOOC学习平台的出现与广泛应用,就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团队搭建了一个优秀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MOOC平台上不仅可以系统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接受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还能够与行业专家进行类似于“面对面”的沟通与联系。我们就以MOOC平台为例阐述网络平台对于人才智力引进的重要意义。

1、提升自身队伍建设能力与创新水平,带动后备人才的提高与成长。在《2014年MOOC学习者调查报告》一文中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行业领域内提升职业能力成为选择MOOC平台学习的第二大动力,人数占比达到22%以上,此项数据从侧面也说明了MOOC平台对于提升相关业务能力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学习模式下,知识热点呈现系统式、贯穿式连接形态。MOOC平台承载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大学成体系的教育资源。类似传统课堂的标准化教学,能够随时穿越互联网为全世界的学习者所轻松获得。在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民主化以及教育公平的大潮中,我们每一所高等院校都必将收益,网络文化建设队伍中支持人才与辅助人才的建设能力与水平自然会得到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资源建设团队,逐步缩小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能力差距。随着MOOC平台上教育产业链条的成型与重组,更多的社会风险投资与专业产业公司的渗入,知识、技能与经验逐步与市场对接,基于MOOC平台的学习变得更加实际和有效。

2、借鉴先进的建设模式与管理理念,拓宽国际视野。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学习模式下,知识热点呈现聚合式与分布式相交叉的形态。MOOC平台对社会化网络、行业专家、志趣相同的学习者以及相关网络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并且通过适当交流媒介,为学习者提供咨询、交流、思考与分享的专题学习情景。cMOOC学习模式更加适合支撑人才,因为这一层级的人才无需再接受传统课堂中系统化的学习,他们所期望的是能够将已具备的各项业务能力提高到新的层次水平上。采取听取行业专家讲座、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等学习方式,都可以增强建设技术手段和积累建设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建设团队的国际视野和见识,从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文化资源建设模式与管理理念。从这一方面讲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急需人才——核心人才并不急需引进,在MOOC搭建的平台上随时可以为我所用,更为重要的是为我所用的核心人才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随时都有新鲜血液注入的庞大的人才智力群体。

3、丰富网络文化内涵建设,提升高等院校自身影响力。李仁武在认为网络文化狭义指以互联网作为媒介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文化活动,而广义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为高等院校,随着高等院校对于MOOC的不断渗入与融合,网络文化建设能力将会大大加强,师资队伍、技术水平、经验技巧、经营理念等都会大幅提升,并且与世界顺利接轨。不仅如此,高等院校也将从单一的MOOC平台课程内容的受益者,转变为MOOC平台资源的建设者。有实力的高等院校在MOOC平台也会占有一席之地,建设有属于高等院自身的校本课程,在MOOC平台上传播自己的网络文化建设观点与理念;引进一批先进人才智力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栏目,提升高等院校的影响力。这些行为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更加宽泛的网络文化活动。

依靠MOOC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与交流,成本低廉见效迅速。这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探索的一条“绿色节能”人才智力引进的新模式。相信随着人才智力的引进与开发,还有效果评价、人才流动、智力输出、激励保障等各项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以及与人才智力引进的产业、法规、管理与服务等政策的出台,一定能够充分地发挥国内外优秀人才智力的独特作用,为高等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任毅.“西学东用”在当前的意义和影响——以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为例[J].人民论坛,2014.3.

[2]韩锡斌,翟文峰,程建钢.cM O O C与xM O O C的辨证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态链整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课题“基于M O O C平台的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RS-2014-3046);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泛在学习理论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0333)

G 124

A

猜你喜欢

智力人才资源
人才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