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外传播的对策研究

2015-03-29申利莎,韩艳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特色理论

韩艳菲(1989-),女,河北邯郸人,云南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

·政治与法律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外传播的对策研究

申利莎1,韩艳菲2

(1.河北师范大学 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2.云南大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671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传播中,面临很多不利因素。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只有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才能更好地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的传播效力,增强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外传播;不利因素;对策

作者简介:申利莎(1989-),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D61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2正是因为该理论体系包含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及建设性的观点,所以它真正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效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是针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而提出来的,因此各个组成部分所要面对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就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邓小平理论所要面临和解决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方向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面临和解决的情况是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所要面临和解决的情况是关于发展的大问题。该体系包含了邓小平理论,并以此作为自身理论和实践的起始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作为承接上一个理论和下一个理论的重要链接点,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起到了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党的报告曾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11-12这不仅是对我国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很好总结,更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所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以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作为切入点,可以更有力地说明该体系充分具有历史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鲜明特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外传播的不利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幅关于中国开展特色实践建设全貌的壮丽画卷,它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的风采,而且开辟和铺平了中国未来前进的征途。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但是在国外的推广进程中,它却面临着许多有形和无形因素的阻碍。

1.西方发达国家的抵制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的一些媒体和学者很不负责任地大肆宣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模式论,面对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一些学者竟认为只是学术界的观点而已,其实不然,其言论的目的是为了歪解人们对中国实践建设的的认识,更是为了达到否定长期以来中国实践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党的建设的最终目的。甚至有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宣传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其他国家进行的一种文化侵略,如果对这些错误的认识不加以制止的话,那势必会阻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的宣传脚步。

2.传播组织偏于官方,传播个体的水平不高

中国政府作为宣传的主力军之一,不仅大大加快了其特色理论对外传播的速度,而且扩大了其传播的范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只是依赖于政府的宣传,也有很大下足,例如,限制了该理论对外宣传的整体思路,等等。传播个体一方面由于学历背景低,对理论体系的理解不够深刻,更为严重的是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理论的传播趋于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在宣传时过多地考虑政治意识形态的因素,往往忽视利用其他新鲜因素,外国人对中国理论感兴趣的是它排除了政治意识形态的那部分,长期以政治意识形态作为宣传的切入点,而不尝试以外国民众感兴趣的中国儒家文化、京剧等作为着手点的话,势必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传播媒介的单一化

过于依重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中的作用,而不尝试使用其他的有效载体或传播形式,将会在无形中使其理论的传播媒介呈现单一化的或无序化的态势。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通信网络、卫星通讯技术、跨国广播电视的发达和普及 ,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网,在这个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爆炸的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外传播本该充分利用网络的巨大优势,但是却忽视了这些媒介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民间个人、组织团体和外国人士的作用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

4.“媒介霸权”的存在

“媒介霸权”是形容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网络、信息等方面先进的技术,从而所形成的一种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规模巨大的跨国传媒企业,从而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媒介传播行业。而这些传播行业的存在会对本国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的对外传播形成巨大的阻力。如果在全球的每个角落里,都建有这种带有西方发达国家印记的传播工业,那么这些传播工业无形中会成为传播西方价值观的工具。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制作文化产品“所需要的设备实际上都是由发达国家设计和制造的,并且符合它们的社会和市场情况”。[3]他们借助自己在世界各地建立的跨国传媒集团,将其本国的价值观等意识形态观念隐藏于各种文化产品之中,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隐蔽的思想控制,从而达到了价值观同化的效应。因而,势必会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和有效传播。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外传播的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期的对外宣传和推广,可以有效地实现和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相关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状况的有机结合,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 更好发挥指导作用”[4]。因此,必须积极应对不利因素,为该理论的对外传播提供有效的应对之策。

1.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外传播的坚强后盾

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无论是四大文明古国,还是西欧和美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且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综合国力的强大,不仅使其传播的理论得到了高度的关注,而且大大提升了传播力。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之所以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得以广泛传播,究其原因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国力。西方国家高度发展的经济、先进的科学水平使得他们的语言、生活方式乃至价值取向无不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在中国古代史中,汉唐、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相比较于其他朝代而言是相当频繁的,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这和当时较好的社会大环境、国力的雄厚密切相关。总的来说,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高低和本国的综合国力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综合国力强的国家国家传播能力就强,反之则不强。总所周知,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先进和传播能力最高的国家,原因就在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增强其感染力,凸显理论的魅力,从而为理论的顺利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1)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对外宣传的作用

伴随着公共外交的兴起,作为公共外交力量之一的民间力量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而,理论的对外传播需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民间力量这一载体的作用。西方民众崇尚自由民主,所以相比较于“官方宣传”和政府行为的过于操控,他们更愿意接受来自与民间的宣传。民间力量在组织管理、活动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民间团体或个人在与海外联系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叙述或讲解,也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年会、体育赛事和学术交流等多种活动,邀请相关人员或者外国民众来华参观和旅游,通过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让海外人士切身体会到中国特色理论的理论魅力和实践魅力。民间力量大多是自发组织或形成的,在组织运行、经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所以需要国家加强引导和管理,只有不断完善民间传播的机制,才能够充分利用民间组织和民间人士来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的影响力。

(2)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

海外华人华侨拓宽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渠道,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对外传播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拥有庞大的华人华侨队伍。他们中的大部门人即有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又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故乡情结。这支队伍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海外有着广泛、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文化冲突与融合日益明显的今天,华人华侨是沟通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重要纽带,所以,要学会和善于用好海外华人华侨这支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队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添加无穷助力。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进行传播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传播技术的巨大进步,致使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在全球得以快速的普及,把世界的每个角落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传播链条。互联网作为 21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体现,它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度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传播优势,网络日渐成为人们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工具。所以说,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的快速传播和发展,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力量。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等,对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国际舆论和公众意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3.善于利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

传播与语言休戚相关,语言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如果没有语言作为传播的载体,那传播的目的根本无法到达。因而,理论体系的相关传播必须要高度重视语言的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对外传播是跨越不同国家,面临不同文化的传播,其宣传的对象是完全不懂或很难懂得中国语言和语境的读者。外国读者在接触、认识、消化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因为语言的内在差异性,而不能很好地接受或理解其深层含义。语言的差异性使得外国读者不能或者很好地认识和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更不用说是理解、接受体系的内容,更不会对其产生预期的效果和影响。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对外传播时,要认真和耐心地研究对象国的文化,尤其是对象国的语言文化,要学会用对象国的语言进行翻译和宣传。在翻译时,一方面可请懂中文和精通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翻译,另一方面也可交给能熟练运用外语和精通外国文华的中国文化专业人才翻译或直接用外语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外国读者的语言要求,在符合他们逻辑思维习惯的前提下,真正实现中国理论的国际化传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科林斯巴克斯.全球化、社会发展和大众媒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胡锦涛.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08-12-19).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8-12/19/content_16975411_4.htm.

责任编辑:之者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EN Li-sha,HAN Yan-fei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confront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and predicaments in other countries due to a variety of reasons, particularly in the developed counties in the west.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from all aspects, only adopting proactive countermeasure can we enlarge the spread effectiveness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strengthen the nation's influence and cohesion in the world.

Key words: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xternal communication; negative factor;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