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2015-03-29王海军岳志荣张旭尧
□文/王海军 岳志荣 张旭尧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秦皇岛)
一、文化生态学内涵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1869年他的著作中首次提出,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作用机理的学科。而文化一词在古拉丁文中就有所记载,在不同的时期赋予的含义不同,直到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将文化进行定义,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文化做出了不同的界定。但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学者们都认为文化应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内涵。而文化生态学是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社会问题的,它是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文化这一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民俗体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进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一直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价值层面等文化生态学指标对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探究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为其生态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二、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通过到秦皇岛市民族宗教局、体育局、文化局等进行实地调研与走访秦皇岛市各市区和各县、镇、村的当地居民来探析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要困境有哪些。走访与调研的结果表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是制约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受西方竞技体育和文化的影响,居民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限制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缺乏专门的民俗文化管理部门;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在以目的理性化为实质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仅去传承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民俗体育文化,却忽略了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缺乏部门的保护措施;秦皇岛市民俗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主要通过老一辈的“言传身教”或以“血缘脉络”的方式进行,存在着传承与保护严重断层的现象,导致缺乏专业人才和后备力量;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承担起应尽的义务,进而导致传承工作的全面性不足;缺乏专门和健全的体育组织。调查表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组织的项目仅有赛龙舟、地秧歌、陀螺、荡秋千和武术项目,而其他民俗体育项目多为自发组织,久而久之将会造成大量宝贵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流失。
三、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的文化生态学分析
(一)从自然环境层面分析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自然环境是构成文化生态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着特定的民俗体育文化。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气候适宜,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地貌以低山丘陵、平原和沿海区为主,由满族、回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43 个少数民族组成,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体育文化,使当地的民俗体育文化较丰富。如青龙满族自治县处于群山怀抱之中而发展的民俗体育项目有荡秋千、高脚竞速、攀岩、弯弓射箭和陀螺等体育项目,而秦皇岛市海港区利用其周围的地理环境(水域特点)发展的赛龙舟,并成功举办了多次京津冀龙舟大赛,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培养了人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更体现了民族精神。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促进民俗体育的蓬勃发展。但民俗体育的开展同样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如:荡秋千比赛,每年一届的京、津、冀三地龙舟对抗赛等大型赛事举行时,烟花爆竹、汽车尾气排放、废弃垃圾等方面产生的对水环境、大气等方面的污染。我们要在实现挖掘、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不破化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二)从经济环境层面分析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面对全球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社会发展趋势,民俗体育项目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已逐渐被忽视。对民俗体育项目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节假日、庆丰收等活动来对待,而需要借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来盘活地区经济,秦皇岛市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由于受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可以借助当地旅游风景区的自然资源来开发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以弥补淡季旅游的不足,将旅游产业与当地的民俗体育文化(如太极拳、武术、高脚竞速、板鞋竞速、踢毽子、放风筝、赛龙舟、荡秋千、陀螺、地秧歌等)相融合,形成资源优势互补,既丰富了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又提高了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的知名度,同时对当地的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保护作用,逐步与商业结合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但要兼顾生态环境与文化内涵,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
(三)从社会环境层面分析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我们应依托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俗体育的扶持政策(如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河北省四年一届的民运会、两年一届的单项秋千比赛,秦皇岛市每年一届的京津冀三地龙舟对抗赛),使秦皇岛市民俗体育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借鉴蒙古族以举办的“那达慕大会”为契机,将民俗体育文化与经济贸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积极主办区域性民俗体育活动赛事,为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传播其所承载的内核价值,实现民俗体育文化与人文社会环境和谐共进的目标。
(四)从价值观念层面分析秦皇岛市民俗体育文化。价值观念是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基本观点与信念,人的价值观念指引着人的行为活动。随着社会进程加快,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入侵,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较强的牵引导向作用,影响区域居民对民俗体育文化价值的认知情况。我们应深入挖掘与整理其真正内核价值的东西,重塑优秀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形象,更新认识,让那些被视为“落伍”的民俗体育重新回到民众心中。地方政府要加大扶持文化发展力度,如荡秋千、赛龙舟等项目对于培养人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有较强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加大宣传与扶持力度,依托秦皇岛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举办民俗体育赛事,既弘扬了民族精神也发展了民俗体育项目,进而推动了秦皇岛市文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1]尤勇.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热点问题分析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
[2]张华江,王林等.地域性原生态民俗体育发展的现实进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4.
[3]王俊奇.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与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