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生物农药对粘虫作用的室内生测试验
2015-03-29常向前
常向前 张 舒 吕 亮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湖北省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64)
粘虫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大面积粘虫爆发会造成粮食减产并威胁生产安全。2012年,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的成灾面积近467万hm2,损失超过20亿元,引起农业部高度重视。
粘虫在湖北省主要发生于小麦种植区,2012年发生面积为8万hm2(次),其次为玉米种植区,发生面积为0.68万hm2(次),水稻及杂粮种植区的发生面积不大,为0.5万hm2(次)左右。田间常用乙酰甲胺膦、敌敌畏等化学农药防治粘虫,不仅严重污染环境,破坏有益生物,而且由于不当的施药方法,田间防效并不理想。
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环境安全、对生态负面影响小等特点,应该纳入粘虫综合防治的范畴,并研究其作用特点,以提高田间防效。本文用室内生测试验初步了解了几种生物农药对粘虫的作用特点,为粘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生物农药2种:20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河南禹州市百灵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市售);80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合肥鼎丰农药化肥有限公司,市售);化学农药1种:30%乙酰甲胺磷乳油(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市售)。根据推荐剂量,配置生测药液浓度。
1.2 试虫
在24℃的养虫室内,盆栽小麦(华麦2152),当麦苗长至20cm~30cm时,将初孵幼虫接至麦苗上,当至3龄幼虫时,将幼虫单头装入培养皿内(直径6cm),饥饿6h以上备用。
1.3 方法
室内生测:将2头供试幼虫转入1个培养皿内(直径10cm),5个培养皿做为一个重复。将新鲜玉米(新玉16)叶片截成8cm2大小,清水浸10S后晾干,置于皿内,做为对照,对照设5个重复;将同样大小的新鲜玉米叶片,用各药液浸10s后取出晾干,置于皿内,做为处理,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以后每日早上观察对照及处理试虫状态。
食叶量观察:将1头供试幼虫装入1个培养皿内(直径10cm),5个培养皿做为一个重复。对照及处理的其他设计同生测试验。
1.4 数据处理
校正死亡率计算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法(NY/T 1154.14-2008)》中的计算公式:
食叶指数越高,表明取食的叶量越大。
采用DPS2000数据处理系统对防效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差异显著性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药后1d,低浓度苏云金杆菌的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两种生物农药处理的校正死亡率都显著低于化学农药处理,但是高浓度病毒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和化学农药乙酰甲胺磷没有显著差异;药后2d,生物农药的校正死亡率与化学农药没有显著差异,只有低浓度的苏云金杆菌校正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药后7d,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试虫均死亡。从食叶量看,药后1d,所有处理试虫都停止食叶,从试虫已取食玉米叶片的面积来看,药后1d,低浓度病毒处理的食叶指数最高,即药后试虫取食玉米叶量最大,而高浓度苏云金杆菌的食叶指数最低,即药后试虫取食玉米叶量最小,表现拒食性。总体看,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处理后,二者在取食指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
3 结论与讨论
a)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粘虫的速效性较弱: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作用后,药后1d除高浓度病毒处理外,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0%,药后2d仍有虫未彻底死亡,而乙酰甲胺磷作用后,不到1d试虫即完全死亡。虽然两种生物农药对粘虫的速效性弱,但控制粘虫为害作用与化学农药没有显著差异:生物农药药后1d后未死的试虫虽然没有死亡,但行动迟缓,没有继续取食叶片,最终取食叶片量和化学农药没有显著差异。
b)虽然从生测结果推测,田间生物农药对粘虫的防效与化学农药相当,然而生物农药的每667m2用药成本要高于化学农药,尤其病毒制剂较昂贵,但为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可引导农户选择适当生物农药防治田间粘虫。
表1 不同农药的室内生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