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和目标定位的阅读课堂问题链设计
2015-03-29吴金景
吴金景
基于文本解读和目标定位的阅读课堂问题链设计
吴金景
时间飞逝,浙江省2015年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回想过去,在2013年得知自己要代表市里参加全省评比时,心中充满了期盼,但更多的还是紧张。于是,我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获得好成绩。在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叶恩理老师时常督促我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战经验的总结,并给我创设了很多到各地学习的机会。转眼到了2015年三月份,得知比赛时间后,我就开始观看全国优质课的录像,阅读葛炳芳老师主编的系列丛书,从课堂和理论两方面着手充实自己。如今,却没有预先以为的如释重负,反而有了另一种期盼。下面我就这次活动,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一、关于文本修改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对文本进行修改,在阅读完几次之后,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便开始着手修改了,修改时主要考虑了文章的长度、内容和细节这三个方面。不久,第一个版本“出炉”。我的师傅叶咏梅老师也改了一个版本,对比两个版本后,发现修改的思路大致相同,文章长度相当,即都把中间的实习过程进行了简化,主要篇幅在作者的经历上,经过商量,最后选定叶老师的版本,并在原有基础上对此版本进行了删减和补充。其实,文本的修改并没有到此结束,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想凸显这篇文章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所以把原文的最后一段删去。到了上课的前一天,我们又想到可以让学生预测下文,所以同时把倒数第二段也删去,补充一个预测作者最后选择的环节。这样,文章从原来的20小节变为现在的5小节,字数从原来的1027字缩减到现在的510字。
经过这次比赛,我对文本修改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文本的修改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以及文章和他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其次,文本的修改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最后,文本的修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细细推敲,不断优化。
二、关于教学目标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忽视了教学目标的作用,每次备课时总是在思考这段应该问什么问题,下一段应该设计什么活动,最后应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输出活动,课后应该布置什么作业,这一切设计完成后,再回过头来想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经过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这样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没有目标的设计将会是一盘散沙,没有明确目标的设计只是活动的组合,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的方案被推翻的原因。拿到文本的第一天晚上,我就依此上了一堂课,这堂课是不尽如人意的。课后,来听课的老师就问:“这堂课要呈现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然而,这些问题我却回答不上来,因为于我自己而言,都还没有形成整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再回去阅读文本,这次,我抓住了文本中interest,suggest,atmosphere这几个词以及作者从一次意外事件中的体会,即the value of life。兴趣、建议、工作环境和价值观这四点正是学生在生涯规划中所要考虑的因素中很必要的几个方面。从这里看,这篇文章何尝不是一篇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的好文章呢?再从内容、思维、情感这三方面出发,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 and learn some new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2. Students will get a general idea about what they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when choosing a career path.
3. Students can expres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 certain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确定好教学目标后,我再重新设计活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后,问题的设计似乎就没有那么难了,剔除那些对目标实现来说没有作用的活动,其他就是我关注的重点。就拿本次课堂的一个环节来说,在第一次阅读时我让学生阅读了前面两段内容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What problem did the author face when choosing a career path?
2. What help did he get?
3. What was his possible decision?
问题1的设计是为了实现第一个目标,同时追问Why,从而引出作者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兴趣。问题2是为了引导学生当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寻求他人的建议。而问题3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工作环境。后两个问题都是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而设定的。
经过这次比赛后,就教学目标,我也有了自己的些许看法:首先,教学目标是一盏指路灯,有了它,教师就有了方向;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兴趣以及和他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再次,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不要想着实现很多目标,而是要想如何将目标落到实处;最后,教学步骤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环环相扣,有所提升。
三、关于问题链
问什么问题,怎么问,一直困惑着我,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教师的困惑,就如我在前面提到的一样,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似乎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要使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一环接一环、从易到难,却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很难。从拿到文本到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和取舍,也走了很多弯路。就拿本次后面设计的几个问题来说:
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What career did the author finally choose to take up?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为了让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变,在上课的前一天,我把第一个问题改成了表格的形式,从see/do/feel/hear的四个方面去处理细节。当学生填完表格后,让学生猜测“What would be the author’s final choice?”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继续阅读下文,验证自己的猜想。事实上,文章的最后一段也没有明确地说明作者的选择,但学生可以从最后一段的excitement,happiness,fabulous mood,ever experienced等细节中体会出作者的选择,然后再让学生去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正如葛炳芳老师说的:“这很难,但是在前面环节的铺垫下,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素质不错,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作出了令人满意的回答。从整体上来讲,这几个问题做到了由易到难,互相联系,步步提升,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对问题链,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首先,要牢记不是为了问问题而问问题,在设置问题之前,一定要先想好需达到什么效果,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其次,问题一定要由易到难,避免绕着弯子问问题,更不要妄想直达目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搭建桥梁,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逐步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在设计好问题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回过头来思考设计的可行性,再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的修改。
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感到无比幸运,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能做的就是摆正位置,迈开步子,从点滴做起,再从点滴收获中成长。在AtLife’sCrossroads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一次意外的经历最终决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而现实中的我,在这次评比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努力的方向,希望自己在英语教师这条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好。
作者信息:323000,浙江丽水,浙江省丽水中学
4911045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