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

2015-03-29阮家新

传记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战日本

文 阮家新

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

文 阮家新

上图:《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局部布面油画 220X600cm 2003年 陈坚

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是一个对中国、对全世界都非常重要的活动。2014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过去,我们每年也都纪念这两个日子,但那是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行政规定。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从立法的高度把这两个日子确定为国家纪念日和公祭日,规格更高,分量更重,足见这两个日子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民族记忆中的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质、历史定位和深远意义,是我们应深刻理解的着重点。

第 一, 日 本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所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所遭遇的最严重最危险的民族灾难,日本的野心是要灭亡中国,使中国成为它的永久性独占殖民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特别是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等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国民中积累了越来越强烈的革命和进步因素,也积累了更大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共识和能量。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全国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和海外华侨华人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原则,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救亡图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因而抗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动员最广、力量最大、坚持最久的反侵略战争。日本虽然具有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方面的巨大优势,虽然施行了狂轰滥炸、“三光政策”、化学武器、细菌武器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血洗平顶山、潘家峪惨案、杀人比赛、万人坑、无人区、集团部落等罄竹难书的法西斯血腥恐怖事件,耍尽了“日中亲善”、“共存共荣”、“王道乐土”等欺骗伎俩,但始终不能迫使中国屈服。我们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百折不挠,宁死不屈,以伤亡3000多万人的代价,坚持抗战14年之久,直到取得最后胜利。我们终于打了一个翻身仗,从一百年来衰败不堪、受尽凌辱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而立,第一次接受侵略者向我们俯首投降。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极大增强,我们终于有能力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看到了民族复兴的曙光。

第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挺身而出,举起反法西斯战争大旗并坚持最久的国家。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比欧洲大战爆发早八年,比太平洋战争爆发早十年。这十年,中国一直单枪匹马地同日本法西斯作殊死之战,虽然得到国际上的某些同情和支持,但更多的却是在东西方列强的政治交易中,在“东方慕尼黑”阴谋中受到伤害。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才不得不对日作战,并和中国结成同盟,中国抗战才结束孤军奋战的局面,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汇为一体。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国情咨文和其他场合,曾一再表示:“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中国人民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反击敌人侵略所表现的顽强精神和牺牲精神,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肯定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先锋作用和鼓舞作用。

美国亚州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是最早洞察日本侵略野心的美国高官之一,他坐镇马尼拉和上海,在近距离、长时间观察中日战争的实际进程后,作出了如下判断:“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它们才没有向加利福尼亚进军……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很快地阻拦日本,白种人在亚洲就不会有前途了。”这一判断说明了中国抗战对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和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巨大意义。

中国抗战打乱了日本的战争计划,大大消耗和削弱了日本的实力,为美、英等国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然抗击着日本半数以上的陆军和大量海军,减轻了盟国的压力;而且中国还派出几十万军队到印缅战场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实际上担负着缅甸战场地面作战的主力军任务。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第一次显现出中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和大国作用。

对比以往,中国也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战胜国之一,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毫无作用可言,只是跟在英、美屁股后面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喽喽”,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在战后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诉求,根本无人理睬。这同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积极作用和重大贡献,确有天壤之别。

第三,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争取国家独立自由,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仁人志士和全体国民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牺牲而追求的目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同美、英等国结成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英仍然保持着对华不平等条约和在华特权,不以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显然是荒谬的,有悖于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友关系和共同利益。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向美、英政府提出废除旧约、缔结新约的要求。美、英政府考虑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及在战后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同意中国的建议,但他们认为在战争期间不是谈判这一问题的适当时机,可放在战后去解决。中国方面则认为应该尽快解决,给予中国以应有的平等地位,这对鼓舞中国人民的斗志和自信心,更好地团结对敌,战胜法西斯,是非常必要的。

在中国的坚持和努力之下,经过约一年的谈判,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与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重庆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新约的主要条款包括:美、英两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和特别法庭;放弃《辛丑和约》中享有的特权,将北京使馆区的行政管理权归还中国;放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上的驻兵权;放弃在华租界,将租界的行政管理权归还中国;放弃军舰在中国水域的航行权,放弃船舶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权;放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等;美、英公民在中国领土内,均应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接受中国政府管辖。至此,除香港问题和九龙租借地问题因英国坚决不肯谈判而尚待解决外,美、英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在华享有的各种特权,不复存在。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开会,讨论对日作战及战后远东秩序等问题。12月1日,三国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中、美、英三大盟国将共同继续作战,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把自1894-1895年甲午战争以来侵占中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一律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同盟国再次发表《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凡是过去有对华不平等条约的国家,都仿效美、英,向中国示好,废除旧约,签订新约,这些国家是巴西、挪威、比利时、瑞典、加拿大、荷兰、法国、丹麦、葡萄牙等。

1946年,中国政府派舰队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在岛上设立行政机关,升国旗,立标志,郑重宣示主权。

这样,通过抗日战争,基本实现了中国几代人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取缔列强在华特权,收复被侵占的领土,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愿望。可以说,这是对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一次总清算,使中国从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这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解放意义是何等重大!

第四,中国的持久抗战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先锋作用和巨大贡献,赢得了反法西斯各同盟国的普遍认同和尊敬;同时,国际社会在谋求战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组织,以期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再次发生时,也认识到中国在其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42年1月1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下,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代表,齐聚美国首都华盛顿,由美、中、英、苏四大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一致承诺:为保卫各签字国人民的生命、自由、独立、宗教自由,维护人权和正义,必须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共同斗争,取得完全胜利。《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并成为各加盟国的第一个共同纲领。后来,签署国逐渐增加到约50个,为战后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四大国在莫斯科签署并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四国将遵照《联合国家共同宣言》采取联合行动,继续对法西斯轴心国的战争,直到其无条件投降;同时,四国将在尽早可行日期内,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在新的国际组织成立之前,四国将彼此磋商,并在必要时与联合国家中其他国家磋商,以便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宣言的这些内容,已初步勾画出战后将要建立的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职能和雏形,向创建联合国跨进了一大步。

1944年8-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继续就战后国际组织进行磋商,会后发表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建议将新国际组织的名称定为“联合国”,其基本文件称“宪章”;联合国应包括大会、安全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维护和平的权力主要在安理会,大国享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大会重要决议,由与会国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一般决议由简单多数通过等等。这些建议,更具体地勾画出了即将组成的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蓝图。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团应美国邀请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的10名正式代表是:团长宋子文,代表顾维钧、王宠惠、魏道明、胡适、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董必武、胡霖。大会由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团团长轮流担任主席,中、英、法、俄、西(西班牙)语为大会正式工作语言。经过两个月充分讨论,大会对《联合国宪章》和其他文件达成了共识,6月26日举行签字仪式。中国在发起国中按英文字母排在最前面,所以中国代表团是第一个签字的国家。随后,《联合国宪章》又送交各签字国政府确认和批准。在完成所有程序后,《联合国宪章》于10月24日正式生效,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于是诞生。后来,这一天就被定为“联合国日”。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45个国家代表与会。中共代表董必武出席会议。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这是该会议开幕的资料照片

中国从始至终以创始国之一的身份参与了联合国创建的全过程,并且成为战后这一最大、最权威的国际组织的核心成员——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从此确立了自己的大国地位,承担着应有的大国责任,发挥着应有的大国作用。这是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赢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第五,中国抗日战争是日本作为侵略者一方,中国作为反侵略者一方而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国是统一的国家,是单一的交战方,是为救亡图存而举国一致进行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因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胜利,或者说是中国国家和人民的胜利,而决不是某一政党或派别的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处于执政地位,由它掌控的中国国民政府握有中央军政大权,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活动,处理对外事务,得到国际的承认和尊重。它与其最大竞争对手——中国共产党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又不愿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所以特别强调军令政令的统一,实行“限共”、“防共”甚至“反共”的政策;反过来,中国共产党也对国民党的高压政策时刻保持警惕,强调独立自主,放手发展自己,以至两党经常处于“限制与反限制”的态势中,频频发生摩擦和冲突。但这是中国内部的事务,两党在处理这类事务时都保持着克制,都是以抗日为第一要务,谁也没有冲破合作抗日的底线,因而从始至终维系着共同对敌的局面。

中国抗战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分,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负敌后战场作战,但两个战场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两者互相配合,互为依存,各自承担着半边天的任务,缺一不可,并以这种格局构成完整的统一的中国抗战。这是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使然,是中国当时的国情使然,是中国抗战合理的战略分工和战略布局,决不能因此而把中国抗战割裂开来,更不能把中国抗战看作“两国三方”的战争。

质言之,中国是统一的国家,抗战是各党各军各界各族的一致行动,因而抗战胜利也必然是全国的胜利,民族的胜利。不管抗战期间中国内部有多么大的分歧,不管战后中国内部形势如何发展,抗战胜利的成果必将永载史册,薪火相传,永远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历史财富,为全体中华儿女所继承,所共享。

第六,由于种种原因,西方各国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甚至以轻蔑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他们在战后出版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很少提及中国抗日战争,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贬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积极作用和巨大贡献。这是他们一贯的傲慢与偏见,是对中国极大的不公平,不公正。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和贡献,在于其坚决、坚韧和持久;在于其对日本的长期持续的打击、消耗和削弱;在于其拖住日本,使日本泥足深陷,不可能抽出更多兵力投入其他战场。

众所周知,中国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的连年内战)之后,国力衰微,积贫积弱。抗日战争开始前,中国刚刚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内部纷争尚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国家千疮百孔,人民苦不堪言。日本正是想趁西方列强陷于经济萧条、中国还处于贫困和散沙之时,一举而拿下中国。但出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意料,正是他们的大肆侵略,促成了中国人民的大觉醒和大团结,各党各派在生死存亡关头,捐弃前嫌,共赴国难。由于中日战争是以弱对强(就经济力和军事力对比而言)、以大对小(就国土和人口对比而言)的战争,所以中国只能实行战略上的持久战,以对抗日本的速决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曾妄想三个月征服中国,但仅仅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1938年,日本全部陆军34个师团另14个独立旅团,有32个师团和12个旅团投入侵华战争(含关东军8个师团),占其总兵力90%以上,侵占了包括武汉、广州在内的华北、华东、华南经济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但中国的抗战仍在继续。日本感到速胜无望,只得转为“大持久战略”。1941年12月日本将侵华战争扩大为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战败投降,其在华兵力始终保持40-50个师团另40-50个旅团(含关东军),而投入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的兵力则为20-40个师团另10-25个旅团,可见其主要兵力仍然深陷中国,无法解脱,遭到持续的极大的伤亡和削弱。

中国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军事突击力,未能给日军以最后的致命一击,这毫不足怪。试想:中国正面战场仅仅依靠西南、西北(所谓“大后方”)贫瘠落后的经济,敌后战场在日军不间断的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之下,能和日军长期抗衡,死拖硬拼,使日军进退维谷,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迅速生成像美国那样足以压倒日本的生产力和突击力?当然不能!中国的迅速获胜,是借助于盟国的力量, 这一点我们不否认,不避讳,但如果没有中国对日本持久坚韧的抗击、消耗和削弱,如果不是中国始终钳制着大部分日军兵力,那么,日军投向太平洋的的兵力兵器就可能成倍增加,给美、英、澳等盟国造成更大损失和危害,盟军的反攻必将更加困难,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所以,盟国的参战,虽然大大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缩短了中国抗战的进程,加快了胜利的到来,但决不能由此而低估或忽视中国的持久抗战对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巨大作用和伟大贡献!中国是打头阵的国家,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来说,中国以最大的民族牺牲,抗击日本法西斯14年(其中10年是中国单独对日作战),承担着东方主战场的任务,是当之无愧的反法西斯先锋大国!应该说,各同盟国之间的援助是相互的,盟国援助了中国,中国也援助了盟国!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图为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右)在南京向中方代表何应钦呈递投降书

第七,如前所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探索,反对外敌,推翻旧制,自强不息,前赴后继,寻求新的救国强国道路,社会进步因素积累越来越多,民族民主革命力量越来越强。经过抗日战争,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因素和革命力量更加壮大,终于成为主导战后中国历史走向,把中国引向振兴之路的决定性力量。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总之,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多灾多难又多姿多彩的一页!通过抗战,我们不仅取得了反对日本法西斯自1931年开始的大规模侵华战争的胜利,而且终结了列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欺凌掠夺中国的历史,收复了自1894-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丢失的国土,洗雪了百年国耻,挣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沉重枷锁,大大激发了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并开始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登上国际最高政治外交舞台,为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积极作用,并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由此可见,抗战胜利的意义,远远超过抗日战争本身,无论对中国的历史走向,还是对战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当然,那时的中国, 还是一个大而穷、大而弱的国家,有“四强之一”之名,无“四强之一”之实,远不能同其他大国平起平坐,要成为真正的强国,发挥应有的大国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历史的发展总是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以抗战胜利为契机,我国历史走入了新阶段,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和历史机遇,简言之,就是在新形势、新条件之下,继续推进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继续朝着名副其实的大国强国的目标前进!

因此,说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恰如其分的历史定位,其深远意义正在于此。

有幸的是,今天,我们正在民族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几代中华儿女百多年来的伟大梦想,正在变为现实。这是对所有先贤先烈们最好的告慰!

一切为民族振兴、为抗战胜利而付出生命、鲜血和辛劳的先贤先烈们,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斯 日

猜你喜欢

抗战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抗战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