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文化的盐城城南新区街旁绿地景观设计

2015-03-28王宁梅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盐城绿地

王宁梅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街旁绿地在城市中分布广,数量多,与市民近距离接触,如何在城市街旁绿地景观设计中将地域文化与景观塑造紧密融合,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使市民感悟和体会到地方文化传统,是景观设计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地域文化与城市绿地景观的解读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经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积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形成后又反过来决定和影响着本地域人们的价值取向,包括人们对本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精神层面的感受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还受到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绿地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域文化通过景观各元素的物化来展示和体现;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是城市绿地景观的灵魂,有灵魂的城市绿地景观可以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面貌,反映着这个地域人们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是地域的文化与传统的标志,甚至可以展示出地域人群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能够形成专属的地域精神与地域归属感。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文化进步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传承和发扬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使地域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紧密融合,便使其具有了地域的独特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街旁绿地的分类与特点

2.1 街旁绿地在城市绿地中的地位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中将城市绿地做如下定义: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5大类。

街旁绿地,属公园绿地中的一种绿地类型,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和《公园设计规范》中的定义是,位于城市道路红线以外,相对独立成片,供市民短暂休憩或装饰街景的公园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地等。街旁绿地沿城市道路而设,不仅展示城市形象,传承城市文脉,还为市民提供休憩、活动、交流、观赏和体味地域文化的绿色空间。由于数量多,分布广,且可达性强,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2 街旁绿地的景观分类

街旁绿地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一部分,其景观类型具有多种分类方式。依据城市空间特征,可分为街道广场绿地和小型沿街绿地;就其文化内涵,可分为自然地域文化特色的街旁绿地和人文地域文化特色的街旁绿地;或依其人的参与功能,分为参与性街旁绿地和非参与性街旁绿地。

以文化内涵分类的街旁绿地,是根据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划分的,或注重自然地域文化特征,或注重人文地域文化特征,以景观构成元素为载体,赋予地域文化内涵,塑造城市文化特色,使市民在日常活动中感知城市历史文化,获得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印记[1]。

以参与性功能分类的街旁绿地,则是根据绿地面积大小、内容多少、市民能否进入活动等进行划分的,或通过设置休憩、健身设施和休闲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达可入的休憩交流、接触自然的场所[2],或以组织交通、美化环境为主,形成纯观赏景观。

2.3 街旁绿地的特点

城市街旁绿地具有文化性、公共性、多样性和便捷性特点。

街旁绿地作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突出展示其地域文化特征,赋予景观文化内涵,并在市民休憩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市民感知城市传统文化,学到城市历史知识;作为城市外部开放空间,对全体民众开放,人们可以任意游憩、通行;其布局灵活,具有多样空间形态、丰富平面布局、多层次植物景观及多元活动内容;同时,由于分布广、数量多,服务半径小,附近居民可以便捷的来此休憩活动[3],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

3 盐城市城南新区街旁绿地景观设计

3.1 项目分析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盐阜人杰地灵,名人众多。城南新区位于市区南部,规划建设成盐城市新的行政、教育、文化、商业中心和新型居住区。为塑造城市形象,延续城市文脉,突出盐城市及城南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内涵,打造生态宜居的景观环境,对盐城市城南新区街旁绿地进行景观设计。

此次设计的街旁绿地位于城南新区多个主次干道交叉口处,涉及多个地块,主要分布在解放南路、盐渎路、新都路、胜利路等道路周边,总面积约76 800 m2。

由于本次设计街旁绿地位于城南新区,多数道路正在建设或刚刚建成,绿地周围分别为新建商业、住宅、学校及村庄等,绿地内部基本为待建场地,树木很少,其地域文化资源和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资源缺乏。

3.2 盐城地域文化的分析与提炼

通过对盐城市地域文化的调查研究、分析与深度挖掘,提炼并总结出盐城5大地域文化特征,有助于景观设计中的构思与文化特色的打造。

海盐文化——西汉武帝元狩4年,在此处即建立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7年改名为盐城县,当时全县到处是运盐河和煮盐场。由于盐城地处东海边,市民大多以盐为生,大自然赋予盐城人独特的物质财富,经过两千多年“煮海水为盐”的历史沉淀,形成独具地域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海盐文化”。盐城以盐得名,以水承载,有水才有盐,海盐文化与水文化紧密相连。

水绿湿地文化——盐城市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品养殖,使盐城具有绿色生态的特点。

路网水网文化——由于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市内河流数量众多,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水乡特色显著,这是大自然赋予盐城人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具有独特的自然地域文化特征;此外城南新区正加大力度进行基础建设,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框架。

革命历史文化——盐城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与新四军及中国抗日革命历史紧密相关,也是盐城革命历史特色文化之一。

新都市文化——盐城已成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长三角新兴工商业城市、江苏北部金融集聚区”。盐城正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力争打造东部沿海现代工商业城市。

3.3 设计理念与要点

3.3.1 尊重上位规划,与新区设计相协调 城南新区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城南新区规划设计相结合,在空间布局上与周围街道、建筑、自然环境相联系,与城南新区城市设计风格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统一[4]。

3.3.2 注重历史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脉,历史文化代表城市的发展历程。本次街旁绿地景观设计,充分挖掘盐城地区的城市历史,将提炼并总结出的5大地域文化特征融入到景观塑造中,使景观设计植根于地方的土壤,市民在休憩交流活动中就能领略和体味到地方文化传统和人文特色,城市文脉得以延续[5]。

3.3.3 突出主题,各具特色 明确街旁绿地功能特点,突出多块绿地各自代表盐城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主题。在景观设计中要更好地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展现独特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创造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城市街旁绿地景观空间。

3.3.4 以人性关怀为要旨 本次设计以人性关怀为要旨,设计要符合人的行为心理与习惯,并通过巧妙的总体布局、休憩场地与设施的贴心配置、流畅的交通组织及竖向设计,实现街旁绿地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创造更具亲和力的人性化空间。

3.3.5 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次设计以保护和创造自然生态环境为宗旨,展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地选择盐城地区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根据绿地功能需求组成多种结构的植物群落,塑造丰富植物景观,注重适地适树,注重植物品种多样性,使户外空间生态自然,具可持续发展[6]。

3.4 主题文化与设计构思的融合

为突出盐城地域文化,创造有灵魂的城市街旁绿地景观,根据各地块所处道路及小环境的地域特点,将盐城5大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为“五大主题”,分别为白色主题——海盐文化,红色主题——革命历史文化,绿色主题——水绿生态文化,金色主题——新都市文化,蓝色主题——路网水网文化。下面以此为例,分析探讨景观设计如何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3.4.1 白色主题——海盐文化 6,7号街旁绿地,位于盐渎路南、北2侧,西环路东侧,面积分别约9 400 m2,6 400 m2,周围为居住区和村庄,内部为待建地块,地势基本平坦,植物较少。

2块街旁绿地,隔盐渎路相望。盐城因“盐”而得名,“渎”意为运盐河,“煮海水为盐”是盐城地区的“根”,在盐城地区具有悠久历史。街旁绿地位于盐渎路2侧,设计构思以“海盐文化”为主题,凸显海盐文化特色,将盐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给世人,使其城市悠久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7]。设计以蜿蜒流淌的河流比作运盐河,以海浪盐船雕塑凸显海盐主题,通过布置景观小品、林荫铺地、植物景观等造景手法展现具有当地特色的海盐文化。

6号街旁绿地设计布局以河水海浪盐船突出主题,以大块面流线型水面为中心景观,2侧分布白沙铺地及湿地景观。绿地西侧为广场及盐船海浪雕塑,东侧及北侧以大面积绿地为主,增加绿量,南侧临路为树阵广场,河岸2侧种植水生植物。主题雕塑及白沙铺地展现了海盐文化的精髓及特色;7号街旁绿地以白色铺地材质,浮雕跌水墙等突出海盐文化特色,布局与前者形成整体,水系延续前者线形,树阵广场与前者广场形成呼应,水景喷泉及跌水景墙效果震撼。南侧及东侧为大面积绿地,形成以林为背景,水系为纽带,园林小品为点缀的构图模式(见图1)。

图1 6,7号街旁绿地设计平面

3.4.2 红色主题——革命历史文化 2号街旁绿地位于解放南路与鹿鸣路东南角,面积约4 300 m2,周边为居住及教育用地,南侧临河,场地内地势平坦,南侧有栏杆与河流相隔。

盐城十景中的新四军纪念馆有别于其他山水景点,艺术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胜利会师及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盐城与新四军及中国抗日革命历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红色文化也是盐城地域文化特征之一。

设计构思以“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通过群雕、浮雕景墙、雕塑小品、主题构架等展现中国革命历史及新四军发展史。

2号街旁绿地总体布局从入口广场设置主题群雕,通过序列水景及红色钢构将视线引入景观轴线端头的主题雕塑和浮雕墙,轴线2侧以浮雕景墙分隔空间,绿地中穿插休闲铺地、休息廊架。主题雕塑及浮雕景墙展现革命历史文化特色。整个广场构图轴线明确,主题突出。四周微地形及大面积绿化为红色文化广场提供了绿色背景(见图2)。

3.4.3 绿色主题——生态水绿文化 1号街旁绿地,位于东进路北号街旁绿地侧,面积约5 600 m2,场地内地势平坦。

盐城素有“东方湿地,水绿盐城”之称,沿海湿地的原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并拥有丹顶鹤、麋鹿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8]。设计构思以“生态水绿文化”为主题,通过自然水景、丹顶鹤主题小群雕、湿生植物及自然植被展现盐城具有湿地生态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域文化特征。

图2 2号街旁绿地设计效果

绿地呈狭长型,东段以流畅婉转的曲线构成自然水景,水中设仙鹤群雕,水景通过绿地中心的圆形亲水平台自然过渡至西段的铺地与绿化,平台上设置临水景亭,植物造景以自然组团式布置,形成层次丰富的生态型自然植物群落,水岸边种植水生、湿生植物,场地中既有开阔的广场铺地又有大片浓郁的林荫树阵,既有灵动水景及丰富多姿的湿生植物景观,又具幽静的休闲设施,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体验水绿生态的休闲活动场所(见图3)。

图3 1号街旁绿地设计效果

3.4.4 金色文化——新都市文化 8号街旁绿地位于纬十路与胜利路东北角,面积约16 400 m2,周边为商业金融用地及教育用地。场地内地势基本平坦,微有堆土起伏。

盐城是东部沿海的现代工商业城市,城市建设向生态化、都市化迈进。根据绿地周边用地性质,设计构思以“新都市文化”为主题,建设富有现代气息的商业休闲文化广场,通过小品构架、水景喷泉、生态植被为商贸区提供精致景观,满足市民购物休闲交流需求。

8号街旁绿地总体布局突出现代时尚,简洁大气的新都市风貌。设有南北纵向及斜向2条景观轴线,弧形水池及自然式水系贯穿其中,圆形游步道成为绿地的主要游览步道,景观构架及树阵广场布置结合各出入口,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空间。景观柱、构架、水池、喷泉、跌水等成为商业文化广场的特色景观(见图4)。

图4 8号街旁绿地设计效果

3.4.5 蓝色主题——路网水网文化 10,11号街旁绿地,位于人民南路东西2侧,南环路北侧,面积均约为6 400 m2,2侧临路,周围为规划居住区和村庄。场地内地势南低北高,高差不大,周边种植少许树木。

盐城位于里下河地区,市内河渠众多,蜿蜒交错,具有独特的自然水网地域地形特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南新区路网已初见规模。设计构思以盐城路网水网文化为主题,通过总体布局与构图,结合道路植物景观及水生植物景观,展现盐城丰富的水系特色及路网特色。

10号街旁绿地总体布局构图提炼于盐城的路网形式,纵横交错的园路及铺装地,形似盐城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水面及流动的白沙铺地形似城市水系,树阵广场搭配规则园路,自然驳岸及水生植物搭配自然水系,体现了盐城的现代与自然完美结合;11号街旁绿地布局中蜿蜒曲折的水系、白沙铺地提炼自盐城的水系布局,水系周边是丰富的水生植物及大面积植被,体现了盐城丰富的水网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了盐城自然地域文化特征。入口广场结合树池及醒目的水景墙,既有活动空间又突出广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见图5)。

图5 10号街旁绿地设计效果

4 结语

城市街旁绿地是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为市民提供文化休闲活动的生活场所。街旁绿地景观设计应挖掘城市独特的记忆,使绿地景观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城市地域文化紧密融合,并使城市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和传承,让市民在休闲活动中了解城市历史,学习和感知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

[1]伍昌友,李古浩.城市绿地特色的塑造——以武穴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6): 575-580.

[2]Li W,Jin Y.Designing urban roadside green area[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09,1(6):24-25.

[3]申永涛,闫奕心.浅谈城市街旁绿地景观设计——以大通县双桥怡园景观设计为例[J].陕西林业科技,2014(4):66-68.

[4]李 勇.一次新的尝试——江苏盐城城南新区中央公园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8,24(4):27-32.

[5]胡元珍.关于街旁绿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0(7):26-27.

[6]李晓琼.浅谈城市街旁绿地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 (29):347-348.

[7]曹爱生.盐城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凸显海盐文化特色.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5.

[8]蒋继华.盐城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18-22,34.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盐城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