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机分析

2015-03-28刘锦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责任

□文/刘锦霞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台州)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然而,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富悬殊问题等使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和呼声日益高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社会责任也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和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已经不能将社会责任问题置之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民营经济已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主体。相对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地位,其社会责任表现广受关注。有研究表明,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家个人财富的大量积累,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阶段,企业家个人的社会需要满足和追求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需要满足由以财富、享受为主逐步转变为兼顾精神心理、政治参与、社会地位、民众评价等方面。民营企业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社会责任表现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与社会要求尚存较大差距。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常出现,如何最大限度地克服法律本身所固有的止恶有余、扬善不足的弱点,纠正过分强调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本、以股东利益为重的传统企业理念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许多学者和组织结构从不同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了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是该领域著名学者、美国佐治亚大学卡罗尔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要求和期望企业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而且期望企业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综合性和整体性概念,包含了慈善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等多方面内容。其次,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对其进行界定。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在《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列举了10 个方面58 种行为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包括:经济增长与效率、公民权与机会均等、用工和培训、城市改建与开发、资源保护与再生、污染防治、对政府的支持等。这些行为又可以区分为完全自愿行为和非完全自愿行为两大类,非完全自愿行为由政府部门或非政府组织运用激励机制的引导,舆论的影响和监督,或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而得以落实;完全自愿行为由企业主动实施,且企业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进行探究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前提。

一、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动机分析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需要是激发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因此,满足需要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诱因。企业慈善行为的动机与水平根本上是由企业内部和外部压力决定的。在多种利益相关群体的影响下,企业慈善行动必将面对多层动力与压力。来自于股东、高层管理者、员工、消费者、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社区与合作活动等相关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慈善行为动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本课题在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进一步探索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在现阶段,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行为尚处于起步阶段,动机上也具有多元性。从满足需要角度考察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即规避发展风险的需要、提高企业声誉的需要、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争取政府支持的需要、企业家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驱动企业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行为导向经济利益与竞争优势、适应制度压力、追求社会价值等。

(一)规避发展风险的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对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的创业期和成长期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往往难以接受。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首要目标,但企业自身的生存是首要前提,只有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毫无疑问,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设定长期导向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在短期利润和长期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从短期来看,那些不承担社会责任或对利益相关者不负责任的企业或许还能够获得生存和立足之地,但从长期来看这无疑为企业发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面临着政策法律的干预、国际市场的社会责任壁垒、消费者的用脚投票等。整体来说,公司更应该视承担社会责任为一项有良好效益的社会投资。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企业利润来源于社会理应回报社会,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是实现更好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的重要体现,渗透和浸润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社会责任的优秀表现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员工也愿意在这样的企业中长期努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交流,以社会责任活动为载体强化企业凝聚力。

(二)提高企业声誉的需要。社会责任活动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公关或广告的一种形式,参与社会公益行为是企业提高曝光率,扩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经常以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线中,有助于企业博得公众的好感,进而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等产生信赖,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从外部影响来看,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和诚信度,有助于企业在合作伙伴面前树立正面形象,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增加企业的社会资本。

“为善”不仅是“最乐”,并且是“好生意经”。相比于支出和成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获得比捐助额多得多的社会资源和无形资产。事实上,众多企业已经深谙参与公益行为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巨大价值。雅芳公司在世界各地组织了很多支持女性在经济、文化和体育等方面发展的公益活动,如1992年成立的“雅芳全球妇女健康基金会”为雅芳公司在全球女性中树立了较好口碑;农夫山泉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分钱”行动也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公益行为和社会责任行动往往不会直接带动企业产品销量的大幅度提升,但却在不经意间以“春风化雨”般的影响深入消费者心田,促进品牌声誉提升和品牌形象塑造,而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声誉可以拉动企业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而且其效果要比广告促销的推式营销更为有效和持久。

(三)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跨国公司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社会责任的先行者,如诺和诺德公司在中国开展糖尿病教育,可口可乐公司支持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工程等;国内企业和企业家中的佼佼者有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中国大陆第一个建立超十亿美金民间慈善基金会的慈善家余彭年、大连万达的王健林、蒙牛集团的牛根生等。但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事业的关注程度与外资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许多跨国公司通过长期和持续的慈善和社会责任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国内企业则大多选择短期公益活动为营销载体,慈善活动和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出一种突发性和短期性,并未真正实现企业社会营销观念的转型。

今天的消费者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社会责任”形象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曾这样说,“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责任成为我们所有运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和“敲门砖”。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是中国企业与接轨世界市场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融入国际市场的必备修炼。

(四)争取政府支持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是资源配置过程中权利与义务关系交换的结果。Davis 在“权力—责任模型”和“责任铁律”中明确指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来自于它所拥有的社会权力,责任是权力的对等物。”长期而言,那些不能按照社会认为负责任的态度去行使权力的人必将失去权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人的企业通常可获得比捐助额多得多的社会资源和无形资产,包括企业形象的无形传播及政府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无形凝结;同时,参与公益事业也是企业争取政府资源和获得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中国的情境背景下,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并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影响资源的配置和流向,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尚未充分实现。获得政府部门支持对于大量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将如虎添翼。

(五)企业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或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乃至产生众多负面事件和丑闻,企业领导人或企业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然造假事件、麦道夫金融诈骗案、三鹿奶粉事件等都足以证明企业家行为失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初动力可能源于自身和家族的生存和繁衍需要,然后才是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与奉献。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从社会获取资源并创造价值的同时,理应回馈社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行为也昭示着“平等交换”的社会精神。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尚处于启蒙和孕育阶段,社会责任行动的例行化和可持续性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许多企业家只在大灾大难和危急时刻才伸出援助之手和慈善之心,甚至不少企业将慈善与公关、品牌建设、企业家名誉捆绑为一体,视野难免狭隘。包括高盛、耐克和英特尔在内的一些公司的领导者把经营核心业务的原则应用到了慈善活动中。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扩大社会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家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获得社会认同的需要。

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导,且以立法和执法为主,社会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企业行为还较为被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为企业不能仅仅追求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它在为股东创造价值和利润的同时,还应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责任。在现阶段,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行为大多尚处于单纯利他的初级阶段,在行动上缺少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结合,行为上显得零散和随意。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影响面越来越广,迫切需要确保民营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需要从社会责任动机、理念、信息发布、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其加以必要的约束和引导,让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事业长远健康发展。

二、促进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NGO)和普通民众。与此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标准或社会责任守则也越来越常见,基于规范体系指导企业对社会责任表现情况进行报告,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当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普遍采取了一些相关做法:如制定和公布劳工、人权和环境责任守则;贯彻和实施相关体系认证(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社会责任标准SA8000 等);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实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等。

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种组织与民营企业三方互动,实现政府引导、社会配合、企业参与的协调行动,共同推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进展。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自身等不同层次对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分析,提出推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从动机视角看,尽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企业家个人善意的因素,但不能完全依靠企业家自身的意识觉醒,而是更多的需要各种社会责任运动和公民社会基础来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程。转轨时期中国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社会运动力量和公民社会基础,因此政府部门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和执行。就我国目前现实情况看,应该从《公司法》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将其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之中。强化民营企业的守法经营行为就是践行社会责任理念,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在遵守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通过培训普及和强化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理念。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通过专题培训研讨的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相关社会团体负责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理念,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与普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各类研讨活动予以支持;倡导保护弱势群体、关注慈善事业的理念与行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内化等。通过政府引导和培训,尽快帮助企业构建起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尽快改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普遍缺失的现状,使社会责任从随机走向常态。

第三,定期评估和向社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协同工商局、工会、劳动局、社会保障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社会责任数据档案,全面完整评价社会责任行为。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着手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数据库,并定期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开展评估,发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对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表彰,对那些违法经营、损害员工权利、诚信缺失的民营企业要予以曝光并追究责任。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思考社会责任战略,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评价社会责任表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社会责任认证体系是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不同企业确立了一个统一的尺度,便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它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借助法律维护员工和消费者权益的手段之一,也是借助社会责任认知体系对企业形成社会舆论压力的一种形式。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既可以产生一种竞争压力,也可以转化为社会责任竞争力。其中,2001年版的SA8000 是比较成熟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之一。浙江作为纺织服装大省,2005年公布并开始实施的CSC9000T 是我国第一项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大力推动浙江的纺织服装企业尽快加入并规范行为,以谋求先动优势。主动接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多种多样,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如《财富》、多米尼道德指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等都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作为其评价指标之一。浙江经济的外向型程度较高,机电、纺织服装、文具等外向型企业和各种外贸进出口企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在国际市场中经常会遭遇到社会责任问题,各种社会责任验厂频繁,而各个跨国采购商的标准和要求不一,很多企业疲于应付。因此,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销售收入、利税水平等经济指标上,而是应当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纳入其中,特别是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履行情况。在企业中尽快设计专门部门,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加快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设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化社会责任压力为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转危为机。

(三)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放大社会舆论监督的影响。拓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沟通和宣传渠道,营造全员参与的舆论氛围。调查发现,社会责任环境氛围不足是影响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障碍之一。鼓励企业的各个利益向观众都主动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去,营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社会氛围。虽然从短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部分成本的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是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保证。以座谈会(如市场听证会等)、研讨会(如专题讲座等)、媒体(如主题曝光、3.15 晚会等)等方式宣传和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培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消费意识,将外部环境压力传导至企业,进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通过对公众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参与和监督意识。

(四)鼓励企业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态度、动机和行为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终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责任作用和影响,企业应当变消极被动为积极进取,变随机盲从为战略规划,变法律制约为自律自愿。企业应从战略层次考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合适的社会责任战略,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自律行为。

企业的有限资源难以完全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合适的社会责任战略,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层管理,在各个利益相关者和各种社会责任要求之间进行合理选择、优化和配置,尽可能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要求,同时兼顾自身利益。改变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缺失和模糊的现状,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企业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根据自身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类型和业务特点,制定社会责任策略。例如,随着成长阶段的变化,企业应及时调整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重点。尤其是在进入成长期以后,应逐步增强对公共责任的关注。在进入衰退与转型期之前,应尽量借助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实现战略转型。对中小企业来说,则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和内部员工股东责任为重点,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好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

(五)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自律行为。通常而言,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着非常直接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民营企业,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先导性和深层次性。因此,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态度、动机方面提前介入是改变和影响企业家行为的重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营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有较大差距甚至偏差,这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带来隐患。企业家不仅需要有创新和创业精神,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是要通过牺牲企业利益来补偿社会需求,而是希望企业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在企业利益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寻求一条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可以提高自身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展路径,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发展。可见,积极承担慈善或公益责任是企业获取社会公众认知、美誉和行动支持的有效途径之一。无论是企业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获取社会权力的需要,还是企业家个人的价值和社会认同需要,企业与其被动适应和应付社会责任期望和要求,不如主动进取,积极寻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包含短期与长期)的有效结合点,找到把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具体路径,突破社会责任约束。变法律制约为自律自愿,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层次。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既要实现自身的盈利目标,同时还要实现社会利益,二者不可偏废。正确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提升社会责任层次,打造社会责任竞争力是一个优秀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在此过程中,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利益相关者应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良性的外部环境氛围,发挥必要的引导、鼓励、管制和监督作用;而企业自身则要逐步确立社会责任战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与行为,构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而形成由政府调节、社会推动和企业自律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责任体系。■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家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期望嘱托责任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