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蹇叔故里考

2015-03-28曹大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故里

蹇叔故里考

曹大根

(淮北市教育局,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蹇叔,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帮助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闻名于世。蹇叔在隐居宋国铚邑之前,曾经是“干国”的一位大臣。关于蹇叔故里,我国著名的历史文献《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比较可信。通过考证,我们认为,蹇叔故里在岐州,铚邑是蹇叔的“故地”,这样更合适些。

关键词:蹇叔;故里;岐州;铚邑;鹿邑鸣鹿村

收稿日期:2015-04-16

作者简介:曹大根(1963-),男,江苏南京人,淮北市教育局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淮北市地方史。

中图分类号:K290文献标识码:A

《史记·秦本纪》: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国灭了虞和虢两国,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以后,百里奚作为晋国陪嫁的奴仆在去秦国的途中逃到楚国。秦穆公知百里奚有贤才, 假说百里奚是秦国的逃奴,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赎回,拜为上卿。“百里奚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於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於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1]186秦穆公拜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也就是“二相”,两人共掌朝政。自二相兼政以后,蹇叔和百里奚辅助秦穆公教化民众,安施变革,兴利除害,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秦穆公最终也成就了霸业。

这一段史实讲述的是蹇叔和百里奚,因辅助秦穆公成就了一番霸业而成为一代名相,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其中蹇叔的故里在何处?史学界说法不一。本文谈谈一孔之见,以求教方家。

一、蹇叔“故地”在“铚”

关于蹇叔故里,目前有三种说法:

1.《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

2.明弘治和嘉靖《宿州志》均载:“蹇叔,铚人。铚,后魏改临涣。在(宿)州南九十里。”

3.鹿邑鸣鹿村(今辛集镇东北)人。

蹇叔故里之争,归纳起来是三省之争,分别是:陕西省的岐山县、安徽省的濉溪县临涣和河南省的鹿邑县。

有的文章讲,蹇叔居住在一个叫鸣鹿村(有的言:鹿鸣村)的地方。古代鹿邑有叫鸣鹿的地名,河南人据此找到了证据,鹿邑人民为纪念这位乡贤,曾在城内东大街立石碑一座志之,横额为“蹇叔隐居处”。[1]此说致命的弱点是,鹿邑,春秋时期属陈国,不属宋国;鹿邑,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属于过铚邑或铚县。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因此,蹇叔故里不可能在河南鹿邑。第三种说法首先要排除。

第二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据《太平寰宇记》载,今临涣集是隋大业十年(614年)所置临涣县城。南梁临涣郡、北齐临涣县古城,在宿城西南四十六里,即春秋宋国铚邑,秦汉铚县治。“铚”,就是秦汉时的铚县(今濉溪县临涣镇),似乎铁板钉钉,没有异议,但也未必。我市著名文史学者张永年先生就持不同看法,认为“铚”在沛县,理由是,《史记》原文在“乞食铚人”句下,张守节《正义》:“铚,地名,在沛县。”这位学识渊博的唐朝诸王侍读、率府长史的注释应该说是准确的,他不会不知道在沛县南三百里外另有个铚城。[2]37我以为张守节的注“沛县”,应是“沛郡”之误。《史记·春申君列传》:“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1]2392张永年先生从上述地名排列顺序推测,“铚”在“方与”与“湖陵”之间,来证明铚邑应在沛县附近。他进一步指出,“铚,作为地名,在东周出现过两次,《战国策·秦策四》中黄歇所言的铚邑,与《史记·秦本纪》中百里奚与蹇叔相会的铚邑,同指位于沛县附近之一地,而与宿州西南的秦汉时铚城无关。”[3]82张永年先生认为百里奚与蹇叔相会的铚邑,在沛县附近。此说我有疑问:一是,史无记载,没法考证;二是,“魏氏将出而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这些地名都是县治,在沛县附近另有一个不是县治的铚邑,显然是名不副实;如果是县治,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我认为,铚邑在沛县附近是没有史实根据的。

铚,在商朝可能是一个方国。商征人方卜辞有“洎”,陈秉新先生认为,“洎”,读若铚,即汉代沛郡铚县,在今安徽濉溪南。铚,《说文》解作获禾短镰,说明早在宋国时这里就是制造农具的繁忙场所。县延邑名。孔颍达说:“铚,谓禾穗也,禾穗用铚以刈,故以铚表示禾穗。”说明在古代此处农业十分发达。浍河是古代一条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水路,铚城临浍河,加上制造农具,因此成为比较繁荣的集镇。

蹇叔居住在铚,不能说明他的故里就在铚。南朝梁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白居易的《小阁闲坐》诗:“二疏返故里,四老归旧山。”故里,指故乡,老家。现在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有些地方是挖空心思,不惜违背史实,只要沾一点边,甚至不沾边,也要和某名人扯在一起。在讨论蹇叔故里时,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多数人认为,蹇叔居住在铚邑,未出仕之前是一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乐于农耕的隐士。从《史记·秦本纪》里记载的蹇叔和百里奚交往的史实来看,蹇叔是一位知人识势,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决不是一直生活在乡间的凡夫俗子。

二、蹇叔出仕“干国”

虞国人百里奚为仕途四处奔走,十分落魄。他在铚邑乞食,遇见了蹇叔。蹇叔见他气度不凡,很有才能,便将他收留在自己家中,待为上宾,结为至交。百里奚欲求仕于齐、周时,蹇叔都以精辟的分析,劝他审时度势,不要盲目妄动,百里奚听其告诫,后果然免受祸害。但在“仕虞”上,听不进蹇叔的忠告,结果成了俘虏,沦为陪嫁的家奴。百里奚感慨自己的才能不如蹇叔。蹇叔判断政治形势的能力,非一般人能比。百里奚想回虞国做事,蹇叔有个叫宫之奇的朋友在虞国做官,在宫之奇的引荐下,百里奚在虞国做了中大夫。这说明蹇叔曾在政界干过,练就了察言观色、知人善用的本领,也才能认识一些政界的朋友。蹇叔在“仕秦”前,在别的国家做过事,史籍里有没有蛛丝马迹的记载呢?《韩非子·难二》中有一段话说:“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君与无君也。”[4]这句话意思是:蹇叔在干国时,干国却被灭亡了,在秦国时,秦国由弱小的诸侯国,变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并不是他在干国时愚笨而在秦国聪明,关键在于有没有开明的君主。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记述的史实应是可信的。蹇叔在“仕秦”前,曾经在“干国”做大臣,因为干国君主不重用他,便在铚邑隐居起来。蹇叔到了秦国,秦穆公向他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蹇叔提出了三项政治军事战略。秦穆公对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这充分说明了蹇叔在“干国”的从政经历,为其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仕秦时,蹇叔以出众的才智和超群的谋略,与百里奚一起辅佐秦穆公,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于是就有了秦无“蹇”不成霸与“百里致霸”之说。

“干国”在什么地方?何光岳先生根据西周铭文考证,“寒”与“干”通。夏桀以前没有干国,只有寒国,夏桀以后只有干国,而没有寒国,所以寒、干之间有着承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干最初叫做寒。《世本》记载的“寒哀作御”,我们知道了寒哀曾为黄帝驾马车。《路史》记载:黄帝的儿子青阳娶了寒哀的女儿,生少皋。寒浞是寒哀裔孙、寒部落后来的首领。《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寒亭,古寒国,浞封于此。”[5]寒亭在今山东潍坊,也就是当时部落的所在地。寒浞杀羿,后又被少康所灭。寒国被夏灭后,族人被打散了,向外迁徙。今徐州的寒山也就是因为有一支寒人迁来而得名。有一支迁到今河南濮阳。还有一支迁到淮河以南。今徐州寒山周围地区曾经是“干国”所在地,后被宋灭掉,从蹇叔隐居铚邑来看,“蹇叔处干而干亡”的“干”,就是这个“干”。 干亡后,一部分干人可能继续南迁。《说文》:“邗,国也,今属临淮。一曰邗本属吴。”这个“干国” 和吴国接壤。曾经和吴国打过仗,终究被吴国灭掉了。《管子·小问篇》有这样的一段故事:“昔者吴、干战,未龀不得入军门,国子摘其齿,遂入,为干国多。”[6]这段话的意思是:为了参加抗吴的战争,许多干(邗)国年幼者提前凿齿以表成年,好去参加战斗。这事在齐桓公时已称为“昔者”,大约就在这一役中干国便被灭掉了。因此,吴国后来也就被称为干国。郭沫若先生认为,约在西周晚期或春秋之初,经过这一场激战,吴国灭掉江北干国,吴的疆域北达江淮之间。陈立柱先生认为:邗国大致在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初年灭于吴。所以又有属于吴的说法。这方面已有多人考证,可以相信。宋镇豪先生认为,殷周革命,干国大部分人迁于苏北泗洪一带立国,即在淮河以北。干国灭亡后,蹇叔来到铚邑隐居,铚离苏北泗洪很近。

三、蹇叔故里在“岐州”

地方志最早提出蹇叔故里在铚的是明弘治《宿州志》,但没有记载蹇叔墓在临涣。“在临涣古城东北仅里许的周庄有一古墓,光绪《宿州志》称其为汉陈平墓。1930年,临涣组织一些人考证,确认为蹇叔墓,并于临涣城东门建一石门,题曰‘蹇叔故里’。清末宿州人邵心恒在《符离怀古·蹇叔送师》中有句云:‘即今寻墓木,古铚剩残碑’。可见,原曾有蹇叔墓碑,今已不存,现有墓碑是乡人李萼亭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重立的。”[3]37史料记载存在争议。可见,今临涣蹇叔墓是不可靠的,更不能作为蹇叔故里的证据。查《安徽名人大辞典》并无蹇叔条,看来,蹇叔故里在铚,安徽史学界持谨慎态度。

第一种说法因有古文献记载,真实性更大点。《括地志》云:“蹇叔,岐州人也。”《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主编的,有较高史料价值。孙星衍云:“其书称述经传,山川城冢,皆本古说,载六朝时地理书甚多,以此长于《元和郡县图志》而在其先”。[7]唐张守节作《史记正义》,主要依靠本书解释古代地名。其他唐宋人著书,也多征引本书疏证诠解地理。它的史实可信度更高点。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关西道六·凤翔府”人物条下也有蹇叔。也可为证。

新《岐山县志》人物传略是这样说的:蹇叔,雍州蹇家沟(今五丈原镇蹇家沟)人。春秋时秦穆公丞相。曾游历于列国,与百里奚结为相知。秦穆公五年(前655)冬,由秦国五羖大夫百里奚推荐,蹇叔被穆公以厚礼从宋国聘回,拜为上大夫。他呕心沥血协理国政,为秦向东西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冬,穆公欲袭郑国,蹇叔以理劝阻未果。次年秦军整装待发之际,蹇叔向孟明视等将哭道:‘我能见秦军出征,但再也见不到你们回来了。’穆公斥责蹇叔:‘你懂得什么?假若你中寿死去,墓上的树都快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了。’蹇叔见难劝阻秦军出征,便哭着对其子西乞术、白乙丙说:‘你们会败在殽这个地方呀!’(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地势极险。)不久,秦军果然在殽全军覆没,三将被晋所俘。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在一次群臣齐集的庭堂上,穆公作《秦誓》,自责不听蹇叔之谋而丧师辱国的过失,后载于《尚书》。蹇家沟曾建有蹇叔祠。”[8]

陕西省凤翔县生产的西凤酒,据说和蹇叔有关。凤翔在古代被称为雍州,《酒谱》上记载:“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醑惟一钟。蹇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这就是在雍州流传的“蹇叔半句吉言,穆公一河美酒”的美丽故事。

综上,在未发现新的出土文物资料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蹇叔故里在岐州;铚邑是蹇叔的“故地”,这样更合适些。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尚纯江.鹿邑蹇叔成就秦穆公霸业[N].周口晚报·文化周口,2009-04-23(4).

[3]张永年.相史探源[M]//淮北市政协文史委编.相史探源:内部出版,2010.

[4]韩非.韩非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5]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6]管仲.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孙星衍.孙渊如外集:卷三[M]//岱南阁丛书雕版本影印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

[8]岐山县志编篡委员会.岐山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张彩云

猜你喜欢

故里
侨眼看家乡:回得去的故里,忘不掉的乡愁
相如故里在蓬安獻疑
将军故里行
故里山西
圣人故里沐儒风
探访林语堂故里
梦回故里
歌剧《包青天》“诞生”在故里
商故里大酒店
2016屈原故里端午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