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2015-03-28

关键词:业界动画数字

郭 赛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天津300387)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传播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动画行业与游戏、小说、节目、电影等领域实现了交互,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人才需求,动画行业随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托尼·怀特说过:“广阔的动画行业现已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并且一直为当代的动画制作人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1]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但目前国内高校的动画实践教学,无论是从观念意识还是在艺术技法上都相对滞后,有待随时代而革新。当下的动画实践教学,应强调新媒体技术和传播的特性给动画行业带来的转机。笔者针对现阶段动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和弊端,吸收并借鉴传统动画教育的价值,结合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特点,对动画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为实现高校动画教育的与时俱进,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动画高素质人才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新媒体环境下动画创作发展的新特点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动画作品的创作无论是从创意思维、内容题材、还是在视觉效果上,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具有局限性的传统动画无法满足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动画作品的期望和需求。在高校动画专业的教育体系中,我们要敏感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动画创作发展的新特点,为动画教育的更新提供有效思路。

(一)突破内容与题材的局限

传统动画在题材上,重点强调说教意义,满足于低龄儿童的审美情趣。这种现象在多元化、个人化、碎片式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被颠覆。新媒体动画的创作迎合成人的思维倾向,由于新媒体的分众化传播特征,利用其在互动传播中的特点,题材随之更倾向于娱乐大众的调侃、感性认知的宣泄、多元化思维的发散、个人观点的表达,快节奏的信息互动等等。内容强调原创性、流行性、波普性和时尚性。新媒体环境下动画的发展不再是传统动画的某种延续和补充,而是将具有传统代表性的如:历史典故、神话寓言、说教故事等题材摒弃,突破传统题材与内容的局限性。这种当代的、去中心化的、多元的题材与内容为动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素材来源和多样的形式变化,符合新媒体传播互动的时代特点,顺应动画行业发展的需求,也迎合当下受众的审美情趣及消费习惯。

(二)数字技术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视频影像软件的应用与普及,使得传统动画繁琐且模式化的制作方法得到转变,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技术不但提高了动画制作上的效率,而且提供给动画创作者们实现新创意和新想法的可能性,在视听语言上有了更加成熟和多样的驾驭方式。数字技术赋予动画本身的交互性、虚拟性、多感知性等特点,改变了受众的视觉惰性,使其能够感受综合媒介、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这些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传统动画是无法比拟的。

二、目前动画专业教学存在滞后现象

在国家大力扶持动画产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动画专业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整体结构相对完善,硬件设施也相对充足。然而,随着移动网络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的发展创新,结合动画业界的反馈,对比国外动画教育的经验交流等,发现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教育在教学模式、教材资源储备、创新理念及整体课程建设思路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一)教学模式传统,教材资源储备相对滞后

动画教育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新媒体技术、数字媒体平台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导致各种形式的动画视频在互联网上制作传播。目前的动画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审美造型、题材选择、形式套路等展开,不能汲取当下动画产业集团、动画企业、动漫机构等的理念和经验,没有形成信息和技术的共享交流平台。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脸谱化,缺少对时代特征的了解和创新思路的开发,跟不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新媒体环境下动画本身以多元化的形式发展迅速,而目前,针对专业教学推出的教材资源内容陈旧,跟不上动画发展的进度,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实践。部分院校虽然设置了动画专业,但其教材和资源储备不够完善,大纲不系统,还是以教师讲授教材理论,学生记笔记的模式进行教学。以至于很多学生在网络上自主收集的素材资源,在实用性和时代性上远远超过了学校提供的教材。因此目前的教学资源素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选择和使用,无法及时应对动画专业在新技术、新理念等方面的教学实践。

(二)理论脱离实际,教师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动画产业水平依旧较低,高校动画专业的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很多专业教师是从别的相关专业跨行进入,行业本身提供的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因此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动画专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状,有些动画专业教师有着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研究成果,但没有实际的动画创作经验,也缺少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传达给学生的往往是相对比较大而传统的理论认知,这些理论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基本素质,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能及时反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业界的实践成果等等。由于这种原因,学生们在实现创作意图、驾驭创作手法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建设性意见。因此造成高校的动画教育与业界供需的错位,理论脱离实际,高校培养的人才进入到业界不能马上独立地支撑岗位,还需要业界的二次培训,浪费了很多资源和时间。

三、动画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前沿理论与新的数字技术相结合

时代是发展的,所以教育理论和认识也应该是发展的,在高校动画教学中,教师要有开放式的意识和胸襟,要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梳理总结前沿理论,给学生的理论指导不再脱离时代和实际。在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建设上,摒弃一些与时代不相吻合的课程设计,增加一些具有前沿意识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使动画专业课程安排更具有前沿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动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大大拓展了动画创作的手段和思路。当下,在动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应用数字技术的操作能力,还要善于理解在驾驭数字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逻辑思维、镜头语言、视听呈现等等。指导学生用现成品拍摄、手绘造型、虚拟现实结合等各种技术综合创作运用,以此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客观问题,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作手法的多样化、综合化。系统整合动画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培养方针,让前沿理论与新的数字技术相结合,既要避免学生陷入理论脱离实际的误区,也要避免学生仅仅重视对各种数字技术的机械复制,而忽略对时代认知的把握,失去创新精神,成为行业的技工或匠式工人。

(二)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个性化是新媒体时代赋予生活各个方面的标签,动画作为引领时代的前沿专业,更应该在教育上重视起来。在动画教学体系上贯穿着一条培养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路径,将艺术、技术、与创新相交融。在造型塑造、内容表达、视觉创意和呈现方式上,避免模式化教学、脸谱化审美、摒弃“千遍一律”、“千人一面”的培养理念,不设定标准答案和标准模式,鼓励学生摆脱形式化的束缚。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给予教师发挥自身特长的自由空间,不断完善整合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表达。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尊重受众的感性体验和多样审美,服务于受众的“本位”需求,摒弃在内容形式上的传统套路,将动画的创新选题对准复杂、细腻的个人观点和内心变化。视觉效果上,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鼓励学生在掌握各种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创新运用混合媒介,实现一些新的视觉效果。动画教育应以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为核心,以此来完整新教材的梳理和新资源的储备,培养具有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构建实践基地,实现教学和业界的交流互补

高校与业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构建教学实践基地是弥补课堂教育滞后和不足的重要途径。动画业界里拥有相对完善和新颖的硬件设施,某些优秀的从业者们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创作经验,并且了解市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实践作业要求、教学设备联合使用等方面与业界开展合作,并以业界提供的实践动画案例作为教学资源,提升理论教学的实战性。定期将动画产业各个环节部门中的优秀从业者带到课堂,给学生讲座或实践指导,将完整的动画行业链和更多更细的分工内容直接融入教学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更新,还可以提升动画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避免了教师对当下新媒体动画的行业动态、技术应用、发展状态的了解滞后,直接改变课堂中泛泛而谈的教学模式。同时,业界的创作和发展课题可以带到高校教学中,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开发研究解决,这样充分发挥俩者的信息、资源、设备等等共通互补,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新的领域向动画行业开放,全球动画技术正在发展,涌现出大量新锐的动画艺术家。作为一门学科,动画研究正在崛起,开始形成新的学术语汇,[2]动画教育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动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好时机,在软件硬件条件的共同促使下,整合业界和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改变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 托尼·怀特.从铅笔到像素——数字动画经典教程[M].彭月橙,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346.

[2] 莫林·弗尼斯.变化语境中的动画美学[J].段运冬,屈立丰,译.世界电影,2006(8):162.

猜你喜欢

业界动画数字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