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奇妙的朋友》的成功
2015-03-28常盼刘红
常盼刘红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真人秀起源于20世纪的欧美地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扩散至全球,亚洲国家也自行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电视真人秀节目。[1]电视真人秀节目自2000年风靡我国至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可以说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节目形态。在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真人秀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形成了以野外生存真人秀、表演选秀真人秀、职场真人秀、婚恋真人秀等为主的十几种节目类型。从2005年的《超级女声》到2014年的《奔跑吧,兄弟》,不少优秀的真人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作为真人秀的《奇妙的朋友》
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奇妙的朋友》自2015年1月24日首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飘红,首期全国收视率1.62、份额9.14%,为同时段第一;全国网首播高达1.62;CSM50城市网收视率1.814,份额7.726,排名第四。其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不同于以往真人秀节目的原创性,勇敢尝试“中国智造”,还在于人与动物的新鲜题材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收视体验。整个节目以动物为主题,主要从动物的角度出发,重视人与动物的交流,呼吁大家回归本真、爱护动物,这为节目的成功选取了一个新的视角。这种类型除了具有传统真人秀节目所通有的魅惑、展示、规则等元素外,还融入了悬念、体验、情感等叙事元素。[2]《奇妙的朋友》制品人认为,对动物的爱心是节目制作最大的初衷与动力,与动物接触的本意就是要人们学会沟通,就是要观众看到人从试图和动物的沟通,到双方建立情感的过程,从而让使电子化的大众感受这原始的、本真的、具有挑战性的情感交流。
二、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解读《奇妙的朋友》
使用与满足理论创始于20世纪40年代,[3]把受众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受众使用大众媒介的活动看作有目标导向的行为,并通过这种使用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能否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媒介的期待。那么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来看,受众收看《奇妙的朋友》是否从中找到了所需要的价值追求呢?
(一)《奇妙的朋友》满足了受众消遣娱乐的心理追求
《奇妙的朋友》是依托湖南卫视强大的平台生产制作的一档节目。湖南卫视一直主打娱乐牌,其口号便是“快乐中国”,对于观众来说,湖南卫视的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早已根深蒂固。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现在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受众对湖南卫视牢固的娱乐关注力和依赖性,收看湖南卫视的节目成为受众的消遣仪式。就《奇妙的朋友》的播出时间而言,它每周六晚十点播出,接档每周六晚八点播出的《快乐大本营》,而《快乐大本营》早已成为中国娱乐节目里程碑式的标志,其在受众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是受众娱乐消遣的最佳选择之一。因此《奇妙的朋友》接档《快乐大本营》是受众消遣娱乐心理的延续。
其次,《奇妙的朋友》将受众定位于不同的年龄阶层,也就是说这档节目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观看。由于《奇妙的朋友》摄制地点是长隆野生动物园,对于许多不能经常看到的动物,如考拉、大猩猩等,受众都可以通过收看节目从而得到满足。再加上人们对于不同动物的好奇心理,促使《奇妙的朋友》吸引各个年龄阶层的受众。
最后,人们积累了一周的工作生活压力经常无所释放,容易将电视媒介作为他们的乌托邦以寻求放松。无论是《奇妙的朋友》的主题曲、插曲,还是节目中五位嘉宾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或是对动物拟人化的呈现,都使之成为具有感官刺激的娱乐影像,而这种娱乐效果在受众的身体和心理上都可以得到体现。首先是耳悦,受众在观看节目时,其清新、动感的插曲会舒缓受众的紧张情绪;其次是眼澈,制作团体会对每期节目进行后期的精心包装,使画面呈现出舒适的自然环境,嘉宾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动物拟人化的字幕,都使受众眼睛发亮,从而愉悦心理。例如在第一期节目中,黄轩与胡杏儿对于大猩猩六毛与coco的悉心照顾(主要表现在他们给大猩猩喂奶、换尿不湿、换衣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缩影。再加上大猩猩接近于人的行为举止,使受众开怀大笑,在某种程度上使受众心理得到娱乐的满足。
(二)《奇妙的朋友》满足了受众的窥视心理
《奇妙的朋友》的五名嘉宾分别是李宇春、黄轩、胡杏儿、倪妮、杜天皓,他们分别来自内地、香港、台湾,节目组在明星的选择上更贴合“一个中国”的大背景。同时,名人作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公众人物,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影响力。五位明星诠释了名人的市场号召力,而更多受众观看此节目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他们偶像的生活点滴。
纵看整季节目,从一开始五位明星入住石屋,节目组便使用102个流动监控、30个固定监控、22个摄像机位,包括航拍、水下拍摄等技术,全程展现动物们的生活状态和五位明星对动物的细心照顾。观众可以看到明星睡觉前的准备,包括敷面膜,甚至是黄轩的打鼾声,以及他们早起之后一起做饭、吃饭、聊天等。这些都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但明星怎么做人们无从得知,通过这个节目,受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明星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从而满足受众的窥视心理。对于明星来说,“牺牲”的是自己鲜为人知的生活窘态(如素颜、取掉隐形眼镜、夜晚打鼾等),而获得的是节目制作方提供的巨额奖金和人气的提升。对于节目制作方来说,“牺牲”的是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而获得的却是远多于“牺牲”的经济回报和节目知名度,甚至是整个卫视形象与知名度的提升。因此对于节目组与明星来说,这便是一场共谋,双方分别“牺牲”自己的某种利益,同时又为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而受众则是这种共谋结果的享用者。
(三)《奇妙的朋友》满足了受众的科普、公益诉求
野生动物与人类相互依存、相互约束,不论哪一种物种消失或减少,都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生态平衡将被打破,这已是现代社会的共识。
《奇妙的朋友》以动物为主线,考虑到受众在平时的现实生活中对动物可能了解不多,每期节目当明星与动物进行互动的时候,画面上会出现配音文字、动画和字幕向受众展示动物的有关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在每一期节目中,节目组会邀请有名的动物专家讲解动物的基本情况。例如一般人们认为考拉天性温善,不会攻击人类,但通过节目受众可以了解到,人与考拉接触时应该先观察考拉的行为,然后用规定的动作去抱,避免考拉对人的攻击。再如怎样给大象剪指甲,怎样给长颈鹿测身高与体重,长颈鹿生产时人应该怎么做,与幼小的动物接触时人们如何保持一个真空的状态,等等。这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未知的科学知识,通过节目传递出来,达到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奇妙的朋友》在娱乐的基础上满足了受众科普心理的需求。
《奇妙的朋友》还用大量镜头展示长隆野生动物园为动物自由舒适的生活所营造的优良环境,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保护野生动物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而这正契合了“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身”的时代主题。对观众而言,在娱乐的同时,也固化和提升了保护动物的意识。这不但使节目具有了公益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公益心理。
(四)《奇妙的朋友》建构了人际关系
在当代社会,人们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空闲时都会选择远离复杂的社交圈子,这时各种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安静独处的技术平台。丹尼斯·麦奎尔等认为,电视节目使受众从两个方面实现人际关系效用,一是拟态人际关系,二是现实人际关系。后者主要指观众通过节目内容,可以建立社交圈子,而前者主要是指对节目中的人物所产生的一种熟人的感觉。就前者而言,《奇妙的朋友》节目组通过邀请李宇春、倪妮、黄轩、杜海涛、杜天皓引发名人效应,受众可以通过电视节目与这些明星建立起“熟人”关系,从而达到心理满足。就后者而言,《奇妙的朋友》以动物为主要线索,动物爱好者、节目的忠实观众以及五位嘉宾的粉丝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进行交流与评论,甚至培养出新的粉丝,而这些人会因为共同的兴趣或对同一个明星的喜爱而建立人际交流圈子。所以《奇妙的朋友》在某种方式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复杂的社交圈子而寻找具有共同兴趣、共同价值观的公共空间。
《奇妙的朋友》在近几年广受欢迎的明星真人秀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添加了动物元素,并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以娱乐大众为前提下,融入知识普及、教化、公益等元素,为我国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样本。
[1] 喻淏源.电视真人秀《奇妙的朋友》节目特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9.
[2] 董广.“星跳跃”:电视真人秀节目类型的扩展[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118-119.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