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纺织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索*

2015-03-28高英丽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制约纺织纤维

高英丽

(山东单县宇航纺织有限公司,山东 菏泽 273700)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欠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竞争力的增强,使我国的低端制造业特别是纺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冲击。当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环境治理等成本居高不下,低档纺织品生产已没有了成本优势,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使我国纺织行业面临更大的外部环境的压力。

1 纺织工业的现状

我国纺织产业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中小纺织企业的设备大多还是比较落后,管理也跟不上,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等,还遭遇到陈旧设备升级、纺织品原材料品质低劣和国家体制与政策方面的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智能技术的发展,纺织技术出现了智能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发展趋势,我国纺织行业正处于“纺织工业大国”向“纺织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的特殊时期,纺织产业必须进行智能化升级、降低成本,使产品多元,更要创新服务和创新发展。同时,纺织产业和其它行业一样,也面临一系列原料、人力成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关键的是最上游的纺织原材料的制约。[1]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和能源的紧张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棉花、桑蚕等天然纤维的种植受土地资源的制约难以保证。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少,为保护大家共有的地球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天然氧吧,不可能再允许肆意采伐,以木材作为原料等制纤将受到严格限制,粘胶纤维等再生纤维原料由于受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将受到严格制约。这样受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发展的制约的影响,纺织纤维原料的生产必须寻找另一种途径。如尽量不占用好的粮田,用盐碱地栽培生产、荒滩碱地、山坡地种植纺织上能替代纤维的天然原料成为必然的选择。

目前,在我国云南红河州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上,北纬30度以南地区种植棉花,一年内开花3次,结棉3次,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质量上很好的天然纤维原料。此外,大量进行科研投入,利用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既不占紧缺的高产良田、又不占一般耕地、保护森林、保护草原,在确保环保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废弃不用的天然纺织纤维。例如植物类的木棉纤维、竹子纤维、莲梗纤维等等,还有人工饲养的水貂、狐狸、家兔、北极狐等动物蜕毛下来的绒毛等,都是上好的纤维资源。[2]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受利润空间的制约工人工资不会太高。沿海城市纺织行业已出现大规模转移的现象,现在大多已转移到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西部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个别具备一定条件的纺织企业把产能转移到了东南亚和非洲国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西部的发展速度会加快,会逐渐接近东部的发展水平,全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平衡时,纺织行业在西部也会遇到同样成本逐年提高的情况。

2 行业发展规划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合智能化和信息化对接是今后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发展路线。纺织行业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订单、批次少、交货及时的原则,利用大数据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分析,掌握市场要素和个性化需求的动向,创新思维,形成稳定的、高效的研发队伍,尽量采用新功能纤维、高性能纤维、多维纤维混纺和交织生产出功能更多的新品种。高度重视延伸产业链条,包括纺织纤维的品种、数量、规格、初使加工及性能和化学纤维原料,纺织辅料、配套及其规格、品种、品质、性能、环保性、可靠性等,对最终产品的设计的理念、加工的质量、包装的精美、运输的安全、市场的容量要高度重视。特别是终端市场信息的反馈,终端的反馈信息是整个纺织产业产品策划、设计信息来源的最终依据。同时应重视纺织产业链各个设计环节和加工环节的协调和互相配合。[3]

3 纺织行业发展展望

纺织产业链应结合成一个完整互补的整体,建设以理念新颖、技术创新为推动力、以长远高效快捷的合作为中心的联盟体系,通力合作、互相支持,为在高效的信息化社会能站稳市场而努力。大型龙头企业也要在大数据下高度重视信息反馈和信息化管理,运用大数据提供的依据,调整完善产业链全过程。中小企业更要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数据分析,快速形成完整的管控体系。在新常态下,大企业争取能做“新”、做“强”,中小企业争取能做“精”、做“专”、做“特”,各个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连接成为统一的创新主体。力争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牌、性能要适应社会需求,做到“高、新、特、精、专、优、强”。利用互联网加在做强纺织制造业的同时向服务业延伸。不一定把纺织联合体做得很大,但一定要在某一方面做强做精,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利用互联网向服务业延伸,形成制造业服务业的一条龙发展。[4]

纺织行业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上下游联动,培养年轻的有创新思路的复合型人才,即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人才。为迎接一带一路建设和东西方陆路互联互通的到来,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壮大民族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的纺织产品及服务走向世界每一个角落。

[1]韩金荣.创新是国有纺织企业改革发展之路[J].中国纺织,2000,(6):27-28.

[2]李守智.新形势下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3]应华根.浙江纺织企业生意难做[N].中华工商时报,2005-07-22.

[4]姬豪亮.纺织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目标、模式与路径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制约纺织纤维
澳洋纺织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纤维的无限可能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