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视角下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探究*
——以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北京和阿拉木图的演讲为例
2015-03-28姜亭亭
曾 薇,林 兵,姜亭亭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对比视角下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探究*
——以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北京和阿拉木图的演讲为例
曾 薇1,林 兵2,姜亭亭3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运用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范式,从重构修辞情境、解构修辞文本和接受分析三方面,将2022年冬奥会申办城市北京和阿拉木图的演讲文本进行对比。在申冬奥演讲者、国际奥委会代表投票选出举办城市、争取与会代表的支持三方面所重构起的修辞情境下,对比分析北京和阿拉木图的演讲者在选择有利于自身申办冬奥会的演讲材料、进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差异,来更好地认识北京和阿拉木图在选择典型人物作为演讲者、诉诸共同的奥运情结和介绍各自良好软硬件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揭示出北京代表团的演讲在劝服与会代表为北京投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北京和阿拉木图申冬奥演说;文本对比;修辞分析
哈萨克斯坦曾经在阿拉木图举办过2011年亚洲冬季运动会,2017年将举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并且其过去15年大力发展冬季体育运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体育赛事经验。而中国在近年相继举办了诸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彰显出我国在此类活动中的能力与自信。2015年7月31日,在争夺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中,北京以44∶40票击败阿拉木图,赢得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虽然北京只是领先阿拉木图4票,但是,中国申奥团队在演讲中展示出的独特修辞诉诸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吸引了国际奥委会的关注。此次申办冬奥,北京和阿拉木图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现了各自的城市实力与风采,成为赢得国际奥委会代表支持的重要手段,在申办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演讲,这一延续千年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如何更好地达到交流目的,实现有效的演讲效果,是话语行动者持续努力的方向。”[1]
古典修辞学为新修辞学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修辞批评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源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发展起来。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作为当时唯一一个批评范式,经由维切恩斯、莱斯特·桑恩和克雷格·贝尔德等学者的推动与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批评框架:“演讲的性质、演讲的环境构成、演讲的目的、演讲的类型、古典修辞学的部分以及演讲的效果。”[2]32“当代西方修辞学将修辞批评作为工具,从修辞的视角去探讨和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宏观研究的倾向,以便促进人类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3]此外,陆庆和[4]、柴改英[2]、刘少昕[5]、郑兰[1]等研究者,结合实例进行了修辞批评分析,证明了该范式在当今社会实践中仍具有有效性。
笔者拟从对比的视角出发,运用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范式,对中国申奥代表团和哈萨克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所做的最后陈述进行文本分析。从重构修辞情境、修辞话语分析和话语接受三个方面,将两个代表团演讲文本进行对比,以期更好地认识其修辞运作机制,从而揭示出北京代表团的演讲在劝服与会代表为北京投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重构修辞情境
修辞情境是演讲发生并发挥作用的重要场合,它可以增强人们对于影响演讲的外部因素的了解,具体包括演讲者、演讲场合和演讲受众。在此次申奥过程中,来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代表团的演讲者在表决前夕,通过不同内容、风格和现场发挥,再一次为各自的申办城市“拉票”,以赢得奥组委与会代表的支持。演讲者、场合和受众三者在形成完整的情境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 演讲者
演讲者的身份与经历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当身份与不同的场景和话题结合时,将具有很强的修辞预设。“演说者要使人信服,须具有三种品质,因为使人信服的品质有三种,这三种都不需要证明的帮助,它们是见识、美德和好意……任何一个显然具有这三种品质的人,必然能使听众信服”[6]。
此次申奥代表团,由中国政府和奥组委高层官员、体育界的众多明星、残疾人界的典型代表等领域的佼佼者组成。哈萨克斯坦也派出了豪华的竞选阵容,其中包括该国总理、奥委会主席、阿拉木图市长、申冬奥委员会副主席以及体育界明星等。诚然,两国代表团成员力争让冬奥会在自己的国家举办,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但是与中国代表团相比,哈萨克斯坦代表团组成人员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譬如,中国代表团中有中国残奥会主席张海迪,其在全民心中发挥着榜样的力量,加之其较大的国际知名度,增强了其言论对于听众的说服力。而且,结合申奥活动的公益性与全民性,代表团中也有来自各自领域中的典型人物,体现了整个申奥过程的全方位性。哈萨克斯坦代表团中虽然有2014年索契冬奥会奖牌获得者丹尼斯·谭,这位年轻俊朗的花样滑冰的运动员作为其团队成员,但是其资历、典型性和代表性显然不及张海迪。相比之下,中国代表团的人员组成,既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申办冬奥会的支持,同时也彰显了平等参与、人人共享的奥林匹克精神。此外,由这些“名人”发表申奥演讲,在增强言论的可信度的同时,增加了国际奥委会委员为北京投票的筹码。
(二)修辞场合
修辞行为受到修辞场合的制约,使得修辞者在演讲时应当考虑到演讲的类型、发生的背景、时间和地点,以及受众对于演说内容的态度等。北京和阿拉木图申奥演讲均发生在国际奥委会投票选出最终举办地之前,该演讲将直接影响投票结果。虽然此前大量的调查与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对于竞选城市而言,还有所欠缺。因为,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与会委员希望听到该竞选城市能够为举办冬奥会创造哪些条件、做出哪些承诺、其规划是否切实可行等内容,因此,演讲者在选择演讲内容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委员们需求和期待。
综合这些因素,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和中国代表团主要结合自身已有的国际体育赛事的经验展开的。其中北京结合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经验,细数在政策、基础设施、群众基础等方面的优势;演讲者结合自身的体育和相关经历,寻求与会奥委会代表的心理认同。阿拉木图结合自身举办亚洲冬季运动会等国际赛事的经验,介绍了政府政策、资金保障、基础设施等。
但是,北京和阿拉木图还具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北京不管是在基建、资金,还是在经验和群众基础(民众调查显示,有92%的民众支持申办)方面要远比阿拉木图有优势。在修辞情境中,北京代表团共同谋划出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的美好愿景,尽量满足委员们的期许,让演讲效果在大会上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三)修辞受众
修辞学强调,受众群体是整个修辞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更好地了解受众群体,才能更好地“劝服”该群体。因此,良好的演讲,应该建立在对于受众群体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教育经历、宗教信仰等因素充分考量的基础之上,以便更好地选择演讲内容和表达方式。
对于国际奥委会委员(其中40%的人曾经是运动员)这一特殊的受众,北京和阿拉木图的代表都给予了充分的考量。在北京团队当中,既有作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于再清先生,他在北京申奥团队和国际奥委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也有有过奥运经历的体坛名宿,他们的演讲内容与各位委员的职业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在阿拉木图团队中,既有花滑名将丹尼斯·谭,也有近期被任命为IOC运动员陪同人员委员会成员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妇女与体育委员会主席娜达里雅-斯波维奇,他们在职业和理念上与国际奥委会存在着高度一致。
但是,在寻找共同契合点的过程中,中国代表团显然更胜一筹。在演讲过程中,部分演讲者采用英语和法语表达,更能够让委员们直接了解中国申奥的充分准备和热切期盼。两个代表团对于奥委会委员这一群体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其差异也显而易见,这些在演讲的细节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解构修辞文本
依据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范式,解构修辞文本主要是对修辞话语进行“五艺”分析,即选择论据材料、谋篇布局、风格、记忆和发表。下面主要选取前两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选择论据材料
亚里士多德将论据分为非艺术性证据和艺术性证据,前者主要是指:“法律、合同、誓言等无需证明的东西,它们不是修辞者发现或发明的,但可以被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24后者主要是通过具有修辞学色彩的“三诉诸”理论进行论据材料的选择,即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人格诉诸。
1.理性诉诸
理性诉诸强调论证过程的逻辑性,通过选择具有客观性的材料并借助一定的推理方式,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的结论,以强化自我的观点,注重以理服人。
哈萨克斯坦申办冬奥会的口号是“保持真实”(Keeping it real),在整个演讲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这一理念。在提及政府财力保障时,阿拉木图市长叶西莫夫提到:“政府已经确保满足任何费用短缺,其中包括如有需要,使用哈萨克斯坦75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7]16但是,他稍后又提到:“哈萨克斯坦拥有不花费数百亿美元就能提供卓越冬奥会的财务实力。阿拉木图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未来主办城市的典范,并且证明类似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以较低成本、可持续地主办冬奥会。”[7]17这一看似客观数字的背后隐藏着矛盾:既然要举办节俭的冬奥会,为何又要拿出75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来当作筹码?这一矛盾也间接地印证了此前媒体所作的评论:“冬奥会若交给他们就是赌博。”[8]在提及体育场馆时,他们指出只需建造两座场馆就可以了,这些看似合乎“保持真实”的客观条件,却在做出承诺中漏出破绽。虽然,丹尼斯·谭在提及17年前后阿拉木图基础设施改善的良好状况,但是这一对比与其实际的说法让与会者产生了些许的疑虑,以至于代表团陈述完成后,在现场提问环节有国际奥委会代表质疑其场馆数量。与此相比,中国代表团的陈述则显得更精细。
在北京申奥演讲中,演讲者通过引用大量数据来证实所述内容的真实、准确。演讲中,各位演讲者直接提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6次,内容涉及“奥运情结”、“普及夏季运动”、“奥运遗产”、“市场开发”、“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参加奥运比赛”等。文中涉及场馆数量、通车里程、增长比例、参与人次等方面的内容在35处以上,很好地概括出中国在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支持体育事业等方面的成绩和努力方向,使得多角度、动态运行中的中国浮现在委员们的脑海之中。
除此之外,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好地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例如,刘鹏在演讲中指出:“20年前,中国的滑雪场还不足10个,现在已经有500多个。”[9]8320年前后的对比,表面上只是数量的增加,但实际上表达了中国全民运动的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举办冬奥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也间接印证了王安顺的话:“自从国际奥委会开始对申办国家进行独立民意调查以来,北京的民意支持率最高。全国92%的民众支持申办2022年冬奥会。”[9]36他们的话语具有很强的一脉相承性。这些例子涉及到基础设施提升、民意基础深厚、冬季运动普及等内容,让委员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意义。
2.情感诉诸
在演讲过程中,情感诉诸是重要的修辞策略之一,演讲者通过具有感染色彩的话语,激发出受众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劝服的目的,注重以情感人。在申奥演讲中,各位演讲者主要是通过使用具有积极色彩的语汇和“同一性”策略来争取各位代表的支持。虽然,积极色彩的语汇可以给受众带来向上的情感体验,但是,不同国家代表团在这个方面还是有较大的差异。
哈萨克斯坦代表团总理马西莫夫采用流利的英文进行演讲,提及“冬季运动的底蕴将让民众享用终生”、“奥林匹克将带给这个国家发展的绝佳机遇”、“奥委会的垂青将使奥运会第一次来到中亚国家”[10]4等积极语句,描绘出冬奥会给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积极影响,让奥委会代表深切感受到冬奥会之于这一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他还提到“这是阿拉木图第三次申办冬奥会”[10]13,使与会委员产生对于阿拉木图锲而不舍精神的同情,并为它投票。成员丹尼斯·谭拥有一副东亚面孔,但他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哈萨克斯坦人,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他对于体育运动的执着,使他在演讲中选择自己17年的花样滑冰故事,寻求和与会代表中同行的感情“认同”,从而打动他们的心,实现为阿拉木图投票的目的。尽管在诸多细节中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做得比较细腻,但是与北京相比,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
北京代表团在演讲中,用了许多诸如“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丰厚的遗产”、“造福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等词汇,以及“我们会用火红的灯笼装点门庭街道;我们会贴窗花欢迎客人;……当然,我们还要燃放烟花”[9]203-207等,这些语汇连同现场播放的视频,展现出一幅井然有序、热闹非凡的图景,使奥委会委员在情感上与演讲者产生了共鸣,对在中国举办冬奥会充满了期待。这份带有感情色彩的期待,增强了代表们为中国投票的倾向性。
“劝说一个人的关键在于讲话、姿态、声调、常规、意象、态度、思想方面使用被劝说者所使用的方式,这样,两者的方式便同一起来。”[11]“同一,既是劝说的前提,也是劝说的目的。”[12]“同一性”策略的使用,进一步拉近了演讲者和奥委会委员之间的关系。演讲过程中,王安顺在介绍北京的基础设施状况时,提及到“奥运专用车道”、“赛区之间的旅行时间缩至最短20分钟”、“拥有超过11万间星级酒店客房”[9]55等情况,都是满足冬奥会举办的基本条件。刘鹏在演讲中也提到“在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支持和外籍专家的指导下”[9]100的话语,表达了对于国际奥委会的尊重,凸显出寻求国际奥委会支持的重要性。
以上分析表明,北京代表团演讲者在使用积极的语汇来表达观点时,不仅满足了奥委会对于冬奥会举办地的期许,而且和他们在情感、价值观和群体属性上形成了“同一”,较好地实现了与会代表对演讲者的认同。
3.人格诉诸
人格诉诸体现在演讲者个人的人格中,可带给受众对演讲者道德品质方面的尊重与信任,强调以德立人。在申奥演讲中,演讲者的选择颇为讲究。两国代表团中,演讲者有政府高官、奥委会副主席、体育界明星、传媒界资深人士,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普通大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在代表性、多样性方面,双方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譬如中国代表团中的姚明,他不仅是中国篮球界的代表,而且是世界体育界的明星。在各类公益活动中,时常可以发现他的身影,他俨然已成为大众心目中道德的楷模。从某种意义上讲,姚明作为北京申冬奥的形象大使,本身就是对其人格的一种肯定。加之他所具有的国际知名度,他的言论自然会为奥委会委员所倾听和认同。哈萨克斯坦代表团中,体育界的代表则有丹尼斯·谭。他不仅是一名花样滑冰名将,被称为“冰雪王子”,而且是阿拉木图申冬奥代表团中最年轻(仅22岁)的一位,这使他成为阿拉木图冰上运动的典型代表。年少成名的他,在某种意义上其阳光的性格和对于花滑事业的执着精神与奥运会的理念相契合,极容易吸引与会代表关注花滑运动在哈萨克斯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增加代表为该国投票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但是将姚明和丹尼斯·谭二者进行对比,很容易发现谭在人格诉诸上所具有的劣势。谭年纪尚轻,在经历方面自然没有姚明丰富;其国际知名度也仅仅限于滑冰领域,也无姚明国际知名度大,因而其感召力不如姚明。人格,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个人表达观点时,发挥着重要的“增效”作用。
(二)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即强调将选择好的论证材料,通过合理的分类排序,以自然地方式呈现给受众。在竞选类演说中,演讲者自身、演讲文本的开篇与结尾、主体部分的展开与论证方式等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北京申冬奥演说亦是如此。
首先,两个申冬奥的演讲者出场顺序虽各有特点,但在彰显主体性和全面性方面哈萨克斯坦稍显不足。哈萨克斯坦代表团首先由该国总理马西莫夫开始,展示出该国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阿拉木图市长亚西莫夫则主要是从技术方面进行论述;丹尼斯·谭则从自身经历出发,让与会代表看到阿拉木图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该论述呈现出明显的由大至小的顺序,并且落脚到运动员和基建方面,凸显出该国在基建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中国代表团以王安顺开始,以于再清结束,呈现出举办地、主办单位、组织策划、参与人员、政府保障、国际奥委会成员支持的顺序安排,视野逐渐由小到大,并最终落实到国际奥委会,强调了国际奥委会决定的重要性;同时,体现出中国可以为举办冬奥会提供人力、财力、制度等方面的保障,较好地增强了国际奥委会委员对中国能够成功举办冬奥会的信心。
其次,两国代表团演讲者虽在开头与结尾部分都强化主题意识,但是北京申冬奥主题则更胜一筹。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在言论设计上非常注重扣住他们的申冬奥口号“保持真实”,例如马西莫夫在陈述结束之前提及该国对于申冬奥的期待,并且“接地气”地深化该国低成本办冬奥的理念,使冬奥会保持其本真性。但是,北京围绕申冬奥主题“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展开,内容涉及“冬奥梦想”、“体育运动/事业”、“人人参与”、“为北京投票”等内容,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强化了北京申奥动机,使与会委员明确了演讲的意图。此外,演讲者们以自我视角为开场白,体现了“人人参与”的奥运理念,使得北京冬奥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让此次申冬奥更“接地气”;以“为北京投票”为结尾,也符合“以小见大”的认识逻辑。
最后,两国代表团在演讲论证过程中虽注重感性与理性交织,但是中国代表团的演讲更加丰富多彩。哈萨克斯坦代表团在比赛场馆、自然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他们极力推销自己的“节俭”牌,极力弥补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不足。而中国代表团,在演讲中提及北京的基础设施状况、北京—张家口的冬季运动设施状况、财务与奥运事业发展状况、“人人参与”状况以及“政府保障状况”等,在整个演讲格局中,每个人都有所侧重,展现出一幅全面的申奥图景。并且在个人演讲中,特色也相当鲜明。这种叙述方式,既有主观的意愿,也有客观的事实陈述,中间过渡自然,表意明确,多视角地展示给与会代表。
三、话语接受分析
修辞批评的作用之一,就是揭示出修辞话语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在受众中的接受程度,具体表现在修辞话语对于修辞情境的反应状况、现场观众对于演讲演讲内容的反映情况、新闻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情况,以及后续事件的发展等方面。为了便于将中哈两国代表团演讲效果进行对比,下面主要从投票结果和后续事件的发展来进行论述。
演讲结束后,“阿拉木图代表表情轻松,对结果满意”[13],北京代表团亦是完美收官。7月31日下午,最终投票结果揭晓:44∶40。北京以4票优势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证明了此次演讲话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虽然阿拉木图惜败北京,但是哈萨克斯坦总理仍旧“用中文祝贺北京申冬奥成功”[14]。《大公报》则刊文指出:“北京申冬奥成功,得益打赢新闻战。”[15]同时,境外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比如法国媒体“普遍关注申冬奥投票,促巴黎吸取北京成功经验”[16]。法国《队报》援引法国籍国际奥委会委员埃斯坦盖的话说:“很多委员,包括我在内,都以为票数会是更压倒性的。最后的结果说明委员们对于稳步改革还是冒险激进有着不同的理解,我想这种微妙平衡的存在对奥林匹克的发展是有益处的。”[16]11《世界报》引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说:“北京是2022年冬奥会安全而具历史意义的选择……(冬奥会)以前集中在欧洲,而这次选择北京代表了全球化的视野。”[16]20后续报道一方面肯定了北京为申办冬奥会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表明修辞话语在建构现实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结 语
综上所述,运用该修辞批评将北京和阿拉木图代表团的申冬奥演讲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代表团在演讲中都关注修辞情境中演讲者、修辞场合和受众,但是二者仍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人员组成和论据选择。北京代表团注重人员组成的典型性和多样性,论据选择方面注重个人故事的“煽情性”,且数据引用具有多元性和客观性。阿拉木图代表团组成人员虽然多样,但其重要人物相对较弱,个人故事“感染力”相对不足,数据引用来源相对单一。第二,接受分析与受众预设。北京代表团演讲的预设性相对较强。据媒体报道,北京团队在正式陈述之前经历了数次现场彩排,从陈述人的安排到演讲稿乃至宣传片和PPT播放都力求精益求精,“力争每一处表述都精准到位,各项技术环节万无一失”[17]。阿拉木图代表团在演讲效果预设方面相对薄弱。据报道,在正式演讲前一天举行的代表团见面会上,仍有记者提出“很多人都不知道阿拉木图在地球的什么位置”[18]的问题。
这些差异启示修辞者,在建构文本时,应关注其特定的情境,事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进行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和心理期待等方面的分析,在劝说过程中注重对劝服手段(人格、情感和理性诉诸)、谋篇布局、修辞效果预测等方面的考量,从而更好地实现修辞话语再现和总结实践活动的目的。
[1]郑兰. 从新亚里斯多德主义修辞批评看新媒体环境下的演讲———以杨澜的2012年成人礼演讲《认识自己》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139-141.
[2]柴改英,郦青.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32,24.
[3]李红满,王哲.近十年西方修辞学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基于 SSCI 的文献计量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4(6): 31-40.[4]陆庆和.重读苏秦与张仪———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之尝试[J].修辞学习,2001(5):10-11.
[5]刘少昕.《我有一个梦想》之西方修辞审视———从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批评角度看《我有一个梦想》[J].安徽文学,2011(3):259-260.
[6]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26.
[7]2022年冬奥会对阿市和哈萨克斯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EB/OL].[2015-10-21].http://www.prnasia.com/story/127732-1.shtml .
[8]外媒质疑阿拉木图:冬奥会若交给他们就是赌博[EB/OL].[2015-10-21].http://sports.qq.com/a/20150730/031036.htm.
[9]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成功,姚明等9位陈述人演讲陈述词完整版[EB/OL].[2015-10-21]http://mt.sohu.com/20150802/n418004763.shtml.
[10]冬奥会—22年—阿拉木图代表团上台陈述申办口号:让奥林匹克保持真实[EB/OL].[2015-10-21].http://v.pptv.com/show/JdcfnGEzufda2EA.html.
[11]温科学. 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8.
[12]张爱宁. 乔布斯iPhone 4发布会演讲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6): 113-118.
[13]阿拉木图代表完成申冬奥陈述 表情轻松满意结果[EB/OL].[2015-10-21].http://www.iqiyi.com/v_19rrol2eg0.html.
[14]哈萨克斯坦总理用中文祝贺北京申冬奥成功[EB/OL].[2015-10-21]. http://v.ifeng.com/news/sports/201507/0191139e-8917-4e95-9b56-0d55b99a7789.shtml.
[15]大公报:北京申冬奥成功 得益打赢新闻战[EB/OL].[2015-10-21].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50812/901085.shtml.
[16]法媒普遍关注申冬奥投票 促巴黎吸取北京成功经验[EB/OL].[2015-10-21].http://news.tuxi.com.cn/news/177/1775000.html.
[17]北京已做好陈述准备 将向世界展示办冬奥实力和信心[EB/OL].[2015-10-21].http://www.beijing-2022.cn/a/20150730/034616.htm.
[18]遇见阿拉木图代表团[EB/OL].[2015-10-21].http://sports.takungpao.com/mult/q/2015/0730/3089324.html.
(责任编辑:母华敏)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o-aristotelian Approach ——Taking the Final Presentations Given by Peking and Almaty Delegations on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Bidding to IOC
Zeng Wei1,Lin Bing2,Jiang Tingting3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By implementing the Neo-aristotelian approach into the final presentations given by Beijing and Almaty delegation on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Bidding to IOC, the following aspects will be contrasted: reconstructing rhetorical situation, deconstructing rhetorical text, and reception analysis. The rhetorical situation is composed of the biding speakers, the representatives from IOC voting for the hosting city and the speaker winning supports from the representatives. Under that context,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can be discussed from the arguments chosen, text invention, etc. both from Beijing and Almaty. After that, a holistic view of the differences can be got from choosing typical speakers, resorting to common Olympic complex and introducing advantages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sequently, how Beijing can persuade representatives from IOC willingly to vote for them can be revealed clearly.
the Neo-aristotelian approach; final presentations on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Bidding; text contrastive analysis; rhetoric analysis
10.3969/j.issn.1672-7991.2015.04.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西外宣汉英平行语篇的修辞比较与翻译研究”(14YJC740108);2013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修辞素质与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2013C002)。
2015-10-09;
2015-10-29
曾 薇(1980-),女,湖北省武汉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修辞学、比较修辞学研究。
H315
A
1672-7991(2015)04-01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