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本教学反思
2015-03-27徐晓茗
徐晓茗
摘 要:新课改实施后,大力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教学突出自主学习的形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
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改实施了很久了,在贯彻新课改理念中,其中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改实施后,大力提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老师要怎样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感受,教师要以平和、民主、尊重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思维发散,思路活跃,更富有创造性,获得的学习效果往往更高。所以,需要教师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和理念,在思想深处重视学生的生本地位,教学互动实施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在主导地位。摒弃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一言堂”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教学突出自主学习的形式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提倡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习等形式,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什么时候设计小组讨论,这是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有的老师单纯为了讨论而讨论,导致形式主义的合作探究存在,或者将讨论作为调节教学节奏的工具,而无法保证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合作探究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同学合作学习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泯灭掉;太易,没有探讨的价值,激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亲历后获得的,印象更深。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这首先要取决于教师的理念和意识,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的生本地位,才会有体现学生生本地位的做法。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教师怎样教将会导致学生怎么学,教师的生本思想决定教学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