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亲身经历探求知识的全过程
2015-03-27李春梅
李春梅
摘 要:教师的主导要具有逻辑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中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彰显着人类敢于探索、创新精神的体现,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精华。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提升上去,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学生;经历;探求知识;全过程
一、探寻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数学概念在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积极引导学生探寻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由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范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垂线的性质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
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的两个小木条重叠后用一个图钉钉上,左手握住一根木条,用右手转动另外一根木条,得到两直线相交的情形)。
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1)两直线相交时有几个点?(2)两直线相交成几个角?(3)把木条放在桌面上转动,当一根木条转到什么位置时两直线垂直?这样的位置有几个?(4)取掉图钉,能不能在保持垂直的条件下转动一根木条?
3.揭示本质,归纳性质。(1)两直线相交时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是相交的特例。像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直线的性质会掌握得很好。
二、经历公式的探究过程
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大致情况有经过观察、分析,采用归纳、比较等方式进行猜测,而后探究、证明,或者是从理论推导处着手,再得出结论。可以说,数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那些数学家们苦苦探寻的硕果,他们的探究包含着深刻数学思想的过程,而教材中我们所看到的情形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根本就没有公式定理的探究过程。所以,引导学生经历公式、定理的探究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数学的老师都明白,数学问题是数学的中心枢纽,解决数学问题就要指导学生按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检查写出答案四个环节来进行。在教书中的例题时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对所呈现的数学问题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想象、思考、探寻、解决。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其意义非常大。
总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求知识的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之一,也是数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必须好好把握,有效运用。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