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人文性”的落实
2015-03-27陆月珍
陆月珍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这一特性,决定了语文既要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也要“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二者应相辅相成,乃相得益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优良品质;人文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学生优良品质的教育?笔者仅从阅读教学中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
由于家长过分的保护、溺爱,使现在的孩子养成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结果造成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不良习惯。现行的语文教材具有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等特点,新教材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材里精选的很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课文,这些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能力培养的美文。
例如,《学会看病》一文,讲的是文中的母亲在儿子患了严重的感冒时,为了磨炼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教学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吗?请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快就从文中找出了有关语句。这时我设计了一场小辩论赛。认为母亲狠心的为正方,认为母亲不是狠心的为反方,双方必须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辩论。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这时教师再相机点拨: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包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信守诺言的优良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根据学段的不同,所承担着的任务也不同。这就决定着阅读教学中所担负的“责任”是多方面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人文性的具体体现。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因为只有诚实可信,才能取信于人,别人也才乐于与之合作。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信守诺言的心理品质的课文,教学时我准确把握,适时渗透教育。
如,《去年的树》一文,这是一篇带有淡淡忧伤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树和鸟儿是好朋友,它们天天一个唱,一个听。冬天到来时,鸟儿不得不离开树,树和鸟儿相约:来年再相会!一个还愿歌唱,一个还想倾听。但世事难料,当第二年春天到来时,树已经不知去向。鸟儿苦苦寻找她的好朋友——树,最后鸟儿在用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面前,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无须多言,跃然纸上。在教学结尾三个自然段中,我通过抓“睁大”“盯着”“看”等动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鸟儿面对灯火它会说些什么”“你想对鸟儿等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的说话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谈到了鸟儿信守诺言的可贵品质。我再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信守诺言是为人的一大美德。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优良品质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的特点,阅读是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有涵养的外在表现。小学生由于认知的偏差,与同学相处中常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甚至吵架、打架。为此,培养学生具有宽容的心理,明白一般不斤斤计较的人,活得洒脱,受人尊重。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狭窄,见人胜过自己就眼红,往往在背后使手腕,或说别人的坏话,或加害于人,将自己置之不宁之中。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于己于人都不利。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宽以待人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宽容大度的优良品质教育。
如,《争吵》一文,课文主要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之后“我”内心反复思量,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可又没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还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最后被爸爸批评“我”的不勇敢这件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宽容大度教育的很好范文。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我先让学生仔细认真地读课文,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组内可以用上学生喜欢的读书方式: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读。之后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而不必要求他们作全面系统的理解。
这样在阅读探究中,在表演活动中,在畅所欲言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中两位人物的个性品质,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而文中的“我”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再适时巧妙地对学生渗透了知错就改、宽容待人的优良品质的教育。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
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教育。通过设置情境、品读文本等多种形式,在夯实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同时让思想性深入学生的内心,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让孩子明白不管面对怎样的环境,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健康心理。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乐观开朗的心理。
如,《鲁滨孙漂流记》一文,课文讲述了17世纪有个爱冒险的英国人叫鲁滨孙,在一次航海中遇险,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东西,用他的智慧与勇气,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巨大的困难面前,他不低头,不气馁,居然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修筑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在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之后,我引导学生找出“难”中处处透着“险”的语句,再用了10多分钟让学生读这些精彩语句,通过交流学习体会与感受,体会他内心斗争中传递出来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现代教育注重学科渗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有“角色”意识,除了做好语文教师该做的事: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不能忽视把整体育人视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视为育人过程。这样,语文课就会成为学生实现心理发展、个体性格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才算真正做到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张艳宁.关注人文性:幼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问题与实施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