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法之审题求准
2015-03-27马正山李秀玲
马正山+李秀玲
【误区警示】
考生在审题时,常见的失误主要有:
1.片面理解材料内容
对于文题中的材料或提示语,片面理解其内容,从而偏离文章主题。
2.主次区分不明
文题中的材料或者提示语的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有重点和一般之别。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把握重点;只有明确轻重,才能抓住核心。有些考生未能从材料或提示语的主要内容出发,从而导致主次区分不明的问题。
【冲刺秘诀】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环节,但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却忽视了这一环节,结果写出的文章往往偏离主题、文体不分、不知所云。所以,无论是平时的习作,还是考场作文,审题环节切不可忽视。考生在审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关键词,力求审题准确。命题时,命题人往往给考生一首诗,或者一个寓言故事,或者一段话,让考生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作文。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而提炼出新颖而深刻的立意来。
如201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题目: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这则材料共分两段,每段材料都能给考生以某种启示,考生应该认真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审题。第一段的关键句是“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由此可立意为:读书的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贫穷、快乐等。第二段的关键句是“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这一段承接上文,由读书延伸到生活,扩大了写作的范围。由此可以立意:兴趣与快乐、快乐的源泉、有一种快乐叫热爱等。如此便正确地理解了材料的内容,自然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二、透过材料表象,把握材料本质。材料所给的寓言故事、诗歌或一段话,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考生在审题时应该透过材料的表象,看到其本质,从而深刻立意。
如2014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土
附着在大地上,就是土壤。飘浮在半空中,只能是尘埃。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此题,透过诗歌的表象把握诗歌的内涵是关键。这首诗有着深刻的寓意,“附着在大地上”意指扎根现实,“飘浮在半空中”意指脱离现实,诗歌以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只有扎根于现实,才能走向成功,浮躁的人生,必然幻化成尘埃。准确地审好题,再去行文自然水到渠成。
三、审清材料中的限制成分。材料作文命题时,有时会在材料中暗含一些限制成分,从而约束考生的思维,考生在审题时应予以注意。
如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作文题目:
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位大学教授说:“我们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都渴望长大,渴望成熟,但90后,00后,怎么就不想长大,甚至追求幼稚了呢?大概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宁愿躲在大人的羽翼下而不想直面社会竞争的残酷。”你呢,是想长大,还是不想长大?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这则材料的末尾提到“你呢,是想长大,还是不想长大?”,其限制成分有二:其一是“你”,这就要求写自己的感受或经历,否则就视为跑题;其二,“想长大,还是不想长大”要求考生必须写成长方面的内容。从这两个角度审题,再去立意,自然能切中要害。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长跑途中,儿子不时地对爸爸抱怨跑得很辛苦。
跑到江边,儿子看见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辛苦。”
“可他们正在享受快乐呢!”爸爸说。
“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儿子嘟哝着。
“他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爸爸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儿子反驳说。
“你看见那片枯叶了吗?”爸爸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枯叶说,“它就在顺流而下……”(2014年重庆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典型的故事材料作文。写作此文时,认真审题是关键。审题时应该注意两点:其一是通过故事提炼出深刻的哲理。故事讲述了长跑中儿子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儿子对困难时有抱怨,充满悲观情绪,父亲则以乐观的态度劝诫他,并用顺流而下的树叶这一自然现象说明安逸必然衰亡的道理。由此,可以从“奋斗的快乐”“安逸者亡”“乐观悲观”等角度立意;其次是审要求,这篇作文要求角度自选,题目自拟,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运用自己擅长的文体,自由发挥。
【考场佳作】
享受奋斗的快乐
重庆一考生
逆流而上的鱼,艰难却快乐地游动着;顺流而下的枯叶,安逸消沉地走向了毁灭。由此,我认为享受奋斗的快乐真好。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虽遭受宫刑的耻辱,受尽非人的磨难,但他却没有放弃人生目标,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享受着奋斗的快乐。唐朝诗人李白一生追求建功立业,却屡遭权贵排挤,但他没有放弃奋斗的脚步,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在积极乐观的追求中享受着奋斗的快乐。北宋文学家苏轼一生屡遭贬斥,但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乐观旷达、寄情山水,“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以淡定自若的心态,享受着奋斗的快乐。
奋斗不需要华丽的伪装,而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当我们心中拥有了崇高的理想,就应该高举理想和信念之灯,用一颗勇敢的心,全力以赴。即使前进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也不能停止奋斗的脚步,因为奋斗的过程中会充满快乐。
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无舵的航船,总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南唐后主李煜在词坛上的地位无可争议,他的一首《虞美人》,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然而作为君主的他,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陶醉于风花雪月,最终成为千古笑谈。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无法忍受奋斗的艰辛,一切理想都会破灭,人生的航船也会随时触礁。
徐志摩说:“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我们撑起人生的长篙,不断地向前行,即使风雨交加,也不放弃,你便会发现前面的风光更加美好。
点评
本文先通过材料概括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事例从正面诠释了奋斗的重要性;紧接着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了奋斗的概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随后考生从反面阐明了贪图享乐的危害;最后引用徐志摩的名句总结全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