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之字形
2015-03-27王礼平
王礼平
【考点解析】
“字形”题是中考语文的基础题,也是必考题, 是中考考试大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综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诗词默写题中只要出现错别字,该题(句)就不得分;在选择题型中,要求在一个语段或几组词语中选出有错别字的选项,则难度更大。因此,如何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准确辨析字形的正误,就成了每位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要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考生既要读准字音,又要理解字义。平时多注意辨别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这样才有利于减少和消灭错别字。
【应对技巧】
1.依声联想,读音辨析。如“气概”的“概”读“gài”,而“慨”读“kǎi”,由读音可判断“气概”的“概”不能写成“慨”。又如“随声附和”的“和”读“hè”,而“合”读“hé”,据读音可判断“随声附和”的“合”应为“和”。
2.结合语境,依义定形。任何语言都有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根据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来判定字形的正误。如在“针砭时弊”中的“砭”常常误写为“贬”,如果借助成语构成的语境,“针砭”是指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自然会想到为“砭”。“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是因为不了解该成语说的是斗鸡搏斗的情景,“接”为打斗之义,“厉”为斗鸡退下来各自磨鸡嘴,准备再战,“厉”为磨之义。
3.理解字义,依义辨形。汉字是表意文字,准确把握字义,是正确辨别字形的关键。也就是说,根据字义、词语的意思来辨别书写的正误。如“不能自已”中的“已”与“己”因字形相近,容易误用。“已”本义指停止,如“大笑不已”“死而后已”,引申义指已经,如“早已了解”。“己”指自身,“自己”是一个常用人称代词,代替人或物本身;“自已”却是一个罕用动词,即自止,指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能自已”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无法让情绪平静下来。如果对“已(yǐ)”字没有深入地理解,极易将“不能自已”误写成“不能自己”,理解了字义,我们就知道“不能”和“自己”是无法搭配在一起的。
4.依据形旁,析疑选字。形声字的形旁有表义的作用,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形旁来推断字形的正误。如“掂记”中的“掂”是“惦”的误写。因为“惦”从竖心旁,表心理活动,读“diàn”。“惦记”就是指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掂”读“diān”,从提手旁,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
5.分析结构,以助辨形。汉语词汇中(尤其是成语)有不少词语结构是对称的,并且对称的语素意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关,借助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字形正确的字推断出与其对称的字的字形是否正确。如“纷至沓来”,“纷”和“沓”,“至”和“来”分别对称,“至”与“来”意思相近,“纷”和“沓”表示“多”,意义也相近。据此,我们可推知“纷至踏来”的“踏”是误字,应为“沓”。
【真题讲解】
1.(2014·云南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装钉 针砭 厉行节约 歪风斜气
B.缭草 急躁 一愁莫展 出类拔萃
C.禁锢 狼藉 人才倍出 冥思遐想
D.苍茫 斑斓 陈词滥调 漫不经心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指出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难度比较大。A项中“装钉”的“钉”应为“订”;“歪风斜气”的“斜”应为“邪”。B项中“缭草”的“缭”应为“潦”;“一筹莫展”的“愁”应为“筹”。C项中“人才倍出”的“倍”应为“辈”。“订”“潦”的误写均属同音字、形近字误写。“邪”“筹”“辈”的误写属于同音字误写。同音字的误写常因考生对字义、词义不理解而出错。这类题,考生如果不能直接判断出来,可尝试采用排除法、筛选法等技巧,就能减小解题难度。
答案:D
2.(2014·湖北孝感卷)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瞻望 深遂 陨落 翻来覆去
B.疮痍 伎俩 迁徙 沧海桑田
C.嶙峋 荒谬 涟漪 忍俊不禁
D.点缀 骸骨 蓦然 天伦之乐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指出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难度较小。A项中的“深遂”的“遂”应为“邃”,这个字的误写属于同音字、形近字误写。但是它们的意思相差甚远,“邃”的意思是深远;精深周密。而“遂”的意思是完成,成功;称心,如愿。结合整个词语的语境,不难选出正确答案,因此考生可以通过理解字义来正确辨别字形。
答案:A
3.(2014·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美在意蕴,优雅厚重传承民族血脉。如今,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móu( )”为活动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眩民族风”。在“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站的比赛中,连云港市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力拔头chóu( )。7月,我们将在央视黄金时段的“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看到我市选手的精采表现。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两个陌生字的正确书写,要想正确书写两个字,需要考生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注意词语的积累,否则很容易写成错别字。“绸缪”为叠韵词,原指紧密缠缚,后指修缮;“筹”原指用竹、木制成的小棍儿、小片儿,后来指领取物品的凭证,“头筹”指第一个筹码,借指第一名,联系词语的意思,不难识记。(2)此题考查考生对错别字的辨析,难度不大。文中的“最眩民族风”的“眩”应为“炫”;“精采”的“采”应为“彩”。这两个字均属于同音字、形近字的误写,考生可依据字义、词义作出正确的判断。“炫”一般指光线的照射,炫目。“眩”的意思是眼睛花、晕,迷惑、惑乱的意思,用在这里很明显是错的。“采”用作形容词,多形容神情,神色;“彩”多跟颜色、花样相关,所以这里用“彩”
答案:(1)缪;筹 (2)眩—炫;采—彩
【综合训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辍学 义愤填膺 汗流夹背
B.伎俩 世外桃源 忍俊不禁
C.震撼 出人头地 油光可见
D.蜕变 眼花缭乱 相形见拙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因地致宜。
B.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赢得众人的青睐。
C.座谈会上,艺术家们谈笑风声,共绘祖国美好的未来。
D.轻装淡抹的湖光山色,令我流连忘返。
3.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国载人航天的丰功伟迹将彪炳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B.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责无旁代。
C.青年人是世界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D.我们必须持之一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4.下面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三年虽然短暂,却是五味俱全。在一起的日子最难忘,不在一起的日子更难忘。曲终时刻没有泪水,只祁愿有朝一日,当我们重新聚首校园时,将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吻遍。
B.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对盲孩子这样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
C.在那里,从古至尽,沉船的残骸,撂开迷底,重现当年的惨案;有沉沦的古国遗址,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古老文明;有绚丽的珊瑚海和变幻的游鱼。
D.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我们立马齐刷刷地站得笔直。我们挺胸收腹,昂首而立,身着碧绿的迷彩服,仿佛一裸棵挺立着的小白杨,英资勃发,精神抖擞。
5.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1)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机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炯然相异。
(2)蔚蓝的天空倒印在地上,便被看成是汪洋万倾的湖面了。
6.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涕泗横流 顶礼模拜 无与伦比 霍然贯通
兼而有之 敬业乐群 有列可援 通宵达旦
7.在括号内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手屈一指( ) 妥贴( )
8.下列各句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
(1)书桌上堆满了书藉和化学仪器,还有一张单人床,卧具凌乱。( )
(2)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霄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
(3)最近我市对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读书调察,不少学生觉得外国文学作品的描写过于琐屑,情节发展缓慢,令人难以卒读。 ( )
(4)蓝天给你以自由暇想,大海给你以深沉雄浑,草原给你以宽广邈远,高山给你以坚忍勇敢。( )
9.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象,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
范例:“心”与“必”
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10.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
(1)姿态万千 俯手贴耳
人迹罕至 相形见绌
(2)重峦叠障 滥竽充数
好逸恶劳 耳熟能详
(3)蛛丝马迹 见义思迁
骇人听闻 花枝招展
(4)与日俱增 望文生义
迫不急待 稍纵即逝
11.仿照例子,猜出相应的汉字或成语。
(1)者-睹:有目共睹 (2)争先恐后:急
主-往:一往无前 唇齿相依:呀
昔-指:________ 千里相逢:___
白-百:________ 玩火自焚:___
天-夫:________ 灭顶之灾:___
几-机:________ 头重脚轻: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