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制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目标
2015-03-27刘敬波
刘敬波
摘 要:以教学目标定教,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依据,也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最先应考虑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达成。但在教研活动中,经常是更多探讨教学设计,而很少关注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制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以教学目标定教,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是教师设计教学的依据,也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恰当制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目标,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教材解读,理解编者意图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现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反映学科的教学目标,正确解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是教师准确把握目标的基础,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只有把教材读懂了,才能把握好教学目标。
1.解读教材首先要读懂课程标准。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了解了课标内容,能够进一步理解编者在教材内容呈现上的意图。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再制定教学目标就不难了。
2.解读教材要认真研讨教材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因为这些提示语和关键词往往涉及全部教学内容的精髓,起着目标指向的作用。
3.解读教材要仔细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因为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体现了主题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读懂教材的重要依据,教师要认真思考,教材为什么出现这个范例,范例指导我们干什么,只有细细解读教材,教师才能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制定出教学目标。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我们要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的体验,我们更要根据学生实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
在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社会文明大家谈》一课教学时,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生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文明礼貌的意识往往比成年人更为显著。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交流的方法和语言比较丰富,大方自信;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也会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产生一定的想法;具有初步辨别是非的道德意识等,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学中,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为今后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有利的是农村的孩子更加淳朴真诚,友善热情,农村的社区人与人之间交流比较密切,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社会实践的环境;不利的是农村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区,生活物质相对贫乏,经济落后,人们的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如何摒弃生活中的陋习,做一个文明人。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需要从社会视角、公共行为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层面,通过创设“文明素养面面观”情境活动来引导学生考察人们在公共场所下的行为是否文明,进而引导学生反思人的文明素养、文明行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注意不要让学生简单地止步于观察现象——辨析行为好坏——我们应该怎样(观念上的回答),而要重在激活学生的道德感,多角度地、深刻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严重性。如,教材的《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文章后面的设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分析和思考。
三、细化教学目标
一节课时的目标,应该来自哪里呢,这就要研究课标和教材,先给目标定位,根据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来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教师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定这么大,那么很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落实,因此这就要把课标的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让这些目标清晰具体、可描述;有了课时目标还不够,还要细化到可落实的环节目标,课堂教学是由一组有彼此逻辑关联的活动构成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能是一个活动,而这个活动也应该有自己的活动目标,这个活动目标的实现就是为了完成课时目标做铺垫的,因此,把课时目标细化到具体的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层面的小目标,那么教学就不再盲目,不再忙乱。接下来就是实施这些目标,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程,表面上看似只是教师与学生在做一个个的活动,但这只是形式,其实每个活动中都应该通过具体的活动来达成一个小目标,这样下来,教学就是有方向的,有目的的,整个教学过程就不是糊涂的。接下来的检测目标,也很重要,关键是如何检测,这里还有对于目标的定位问题。知识只是载体,能力和素质是这个载体最终应该实现的目标。如果这样理解,那么检测环节的活动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识别和重复上,而应该确立在活动体现知识的应用和掌握层面。那么,这个环节就应该是教学过程的高潮,是一节课的精彩所在。
总之,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的收获,有所提升,要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细化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有效地得到落实,学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金明芳.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目标理解、落实上的几个误区.中国校外教育,2012(08).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