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最佳时机案例评析
2015-03-27张彦波
张彦波
摘 要:时机理论研究表明,最佳时机蕴含着更大的时间价值,能出现更高的教育教学效率。不仅时率高、效能大、运动势强,而且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最大。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创设、捕捉与利用时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艺术。
关键词:幼儿;最佳教育时机;教育反思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最佳教育时机,教师若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则其教育必会事半功倍。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是教育机智与能力的表现,它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热情和智慧的统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一位高明的教师总能充分地挖掘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化弊为利,变被动为主动,这里我讲一讲,我和幼儿园小朋友发生的故事。
大课间活动,大部分孩子已经做好课前准备,我习惯性地来到走廊,一边督促没有拿好备品的孩子,一边“啪啪”地关好储物小柜的柜门。我正检查着,突然看到一个摆放特别整齐的小柜,我对着旁边的两个孩子随口说了一句:“小浩(化名),你的小柜收拾得真棒!”一阵沉默。林胜(化名)怯怯地说:“老师,那是我的小柜。”他那委屈略带不被重视、茫然的目光,使我心头猛的一振,这是个在我心目当中样样都不突出、啥啥都做不好的孩子。可今天他的储物小柜收拾的有让我“士别三日让我刮目相看的感觉”。我为何不抓住这个契机,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呢?居里夫人也曾说过:“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因此说,在教育教学中要主动寻找、创造、设计时机,才能教得主动,学得主动,先发制人。于是,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上课前,我让林胜把书包、衣物拿进教室,组织小朋友坐好后说:“刚才老师检查了小朋友们的储物小柜,我发现林胜小朋友的小柜里面摆放的物品最整齐,现在请他来讲一讲自己的好办法。”林胜先是一惊,接下来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他把自己早晨来到后,如何放下书包,整理文具,叠放衣物的过程演示了一遍,又把这一过程结合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我能看得出他在讲解的过程中自豪里带着自信,我接着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呢?”他自信地说:“我仔细听过,老师你不是每天都和我们这样讲的吗?”我大加赞扬他是个有心的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有的露出羡慕的眼神,有的还点头赞许,还有的小朋友向他提出了问题。他都从容自如,一一作答。自然林胜的评比栏中又多了一颗星。第二天,林胜来得特别早,看到我以后红着脸鼓起勇气说:“老师,让我帮助小朋友整理储物小柜吧!”看着他那稚气又自信的样子,我肯定地点了点头。
【教育反思】
这个事例中,我体会到,所谓最佳教育时机,实际上是坚韧和机敏的产物。尤其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的孩子,“教育时机”绝不是随手可得的,通常它出现在教育过程中,并且总要把“动其情”贯穿于其中,而后才出现“喻其理”的结果。因此,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有耐心和宽容的品质,最佳教育时机才可能出现在你的教育过程中。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最佳教育时机往往蛰伏于教育过程中能触及、震撼教育者心灵的特定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能突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产生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假如抓不住它一旦时过境迁,这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就会烟消云散,失去了“情”的突破口,“理”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抓住这种情境,才能找到心灵的突破口,从而取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教育评析】
让每个幼儿能够真正拥有一个快乐、自信、天真、活泼的童年,是最新出台的“绿色教育行动计划”的宗旨。它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蕴含的“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幼儿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幼儿教育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利于其长远发展”的全新理念为基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为幼儿创设“绿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目标,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对幼儿实施一种天真自然、平衡和谐、愉快健康式的幼儿教育。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及一日活动中能够接纳、支持、肯定、激励、信任每位幼儿。就“小柜”这件小事,这位老师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由“不被重视”到“得到认可”,及时当众表扬他,让幼儿找到了做好孩子的感觉。
在这件生活小事中,这位老师自己也得到了教育——即使是天赋不高的孩子,也有受到同等重视的权利。这位老师也在警醒的同时,把握了这一教育契机,肯定个人,激励全班,收到很好的效应,帮助林胜树立了自信,孩子的自信心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保持不断的创造力,保持健康的心态。
“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愿以这句话与所有教育者共勉。
参考文献:
康清,潘留芳.观察活动中语言教育的最佳区域和时机.幼儿教育,1987(Z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