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

2015-03-27刘占宽

吉林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防治仔猪

摘要:仔猪黄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通常7~10日龄以内发生)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为特征,并引起仔猪脱水死亡,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特别是3日龄仔猪,死亡率可达80%以上,整场发病率在20%~60%之间,窝发病率可达100%以上。其中新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猪白痢是由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7~30日龄仔猪急性肠道炎、非败血性传染病,以排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糊状具有特殊腥臭粘腻稀粪为主要特征,并伴发呕吐,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本病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相对较低,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急性发病时因处置不当易因严重脱水而死亡。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5.044

1 发病原因

1.1 母猪管理不善

1.1.1 母猪饲养不当 突然改变母猪饲料配方,能量饲料超过60%时,哺乳仔猪出现黄白痢症状,高能量饲料产生的乳汁乳脂率高,量多且浓稠,乳仔猪消化吸收脂肪、蛋白质的能力弱,扰乱肠道内的菌群失调,消化吸收失衡,引起下痢。

1.1.2 母猪带致病菌 大肠杆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作为条件性致病菌在肠道内定殖,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仔猪接触粪便,吮吸母猪乳头,舔饲圈舍地面而食入病原菌。母猪患产褥热或乳房炎引起乳汁变性也是导致仔猪发病的重要原因,病原菌在消化道内不断增殖,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而发生黄白痢。

1.2 仔猪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

初生仔猪消化道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游离盐酸,胃内酸性低,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食入的条件性致病菌易在胃肠道内迅速繁殖,导致消化道机能紊乱,乳糜快速分解成大量有害物质,刺激肠道粘膜,引起急性卡他性肠炎。胃肠道内容物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蠕动加剧,影响营养物质的的吸收,由此引起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1.3 环境及应激因素影响

仔猪的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遇气候突变而仔猪保温不及时,应激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该病,如断奶仔猪转栏,打斗,温度、环境管理不善等。

1.4 仔猪缺乏营养

如果母乳的质量较差,同时又没有及时补充其他营养物质,就会造成仔猪机体本身蛋白质合成不足,造成营养缺乏,使仔猪的自身免疫力下降。仔猪开食后,一时采食过多,或没有及时供水,使仔猪饮用了污水或者粪尿,造成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导致黄白痢的发生。另外,仔猪缺铁、缺硒、维生素E、低血糖症等状况也会导致代谢性疾病,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黄痢

主要症状为腹泻,内含凝乳小块。粪便呈黄或灰黄色,也有的是半透明状,稀薄如水,有腥臭味,带有有少量气泡。1~3 天内因腹泻脱水,迅速消瘦,甚至衰竭而死亡,尸体严重脱水。不断腹泻导致肛门失禁,不时流出水样粪便而粘污尾部和后躯,病猪精神沉郁昏睡,低温打堆,吮乳减少或停止,因恶病质而亡。

2.2 仔猪白痢

仔猪突然发生拉稀,喷射出灰白色或乳白色浆状或糊状的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病程1~3天,若不及时治疗,一般经过5~6天自愈、死亡或转为慢性,以后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仔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

3 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是仔猪自身抵抗力差与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该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制定如下综合防治措施。

3.1 强化消毒灭源工作

产房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空栏彻底消毒,保持产房及栏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母猪、仔猪饲养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3.2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增强母、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母猪饲喂全价日粮,给予充足、洁净的饮水,分阶段饲养,妊娠早期(45 天)和中期(85 天)应限制饲养,妊娠后期(85 天至产前3 天)母猪要有旺盛的食欲和强壮的体质。母猪产前3 天开始减料,分娩当天不喂或少喂,产后逐渐增加饲喂料量,5~7天后改为自由采食。如果产后一下加料太快,会产生泌乳量太大,小猪一下吃不了,导致奶汁变质引发仔猪下痢,因此合理调控分娩前后的喂料量十分重要。

3.3 加强初生仔猪护理

提供仔猪适宜的生活环境,夏季加强通风和降温,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仔猪2~3日龄时应补铁、硒等微量元素,增强造血功能,预防因铁、硒不足而引起的贫血、拉痢。10 日龄内教槽,促进仔猪消化系统发育。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有高低2 个饮水器,分别供母猪和仔猪饮用,温度要适宜,仔猪5日龄内要训练饮水,10日龄内应调教诱食补料,增强仔猪体重,提高抗病能力。

4 药物治疗

一旦发生黄白痢,应立即全窝治疗,早期治疗以输液防脱水结合抗生素,治愈率较高,如果治疗太迟,仔猪很容易因脱水衰竭死亡。以抗菌药为主,可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等,并辅佐对症治疗,注重补液强心的辅助治疗,防止仔猪脱水。使用益生菌制剂,如调痢生、促菌生等治疗下痢,功效良好。

5 小结

仔猪黄白痢是由条件性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原、不良环境因素、母乳质量等原因引起,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坚持“加强饲养管理和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原则。发病后及时治疗,结合对症治疗,注重补液强心的辅助治疗。

作者简介:刘占宽,中专学历,东辽县云顶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防治仔猪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仔猪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