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手机时代的课堂变化及教学应对
2015-03-27李晓亮
李晓亮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论智能手机时代的课堂变化及教学应对
李晓亮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目前智能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与乐趣的同时,也日益对他们的课堂专注度、学习方式、学习工具、教学反馈方式等带来影响: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难以抵挡智能手机的诱惑变成课堂“低头族”;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拍照代替课堂笔记。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变化,并在课堂管理与教学方法上进行必要改变,以有效应对智能手机带来的课堂挑战。
智能手机;课堂变化;教学应对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络与移动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逐渐取代传统手机成为市场主流,据新华社2013年4月报道,2013年前3个月全球手机出货量为4.19亿部,其中智能手机2.16亿部,占51.6%,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超过传统手机,全球已开始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通话工具,而是一个集通话、拍照、上网、游戏、社交、购物等多项功能的多媒体智能化终端,智能手机的这些丰富功能对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很多大学生把智能手机当成一个朝夕相处的亲密玩伴,玩游戏,聊QQ,刷微博,看电影,哪怕是在吃饭或走路时,也是“手不离机”,以至于在课堂上也经常拿出来玩弄。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把智能手机充当课堂学习的好帮手,用来查询课堂疑问或拍下教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课堂,这些变化将随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而越来越明显,作为教师,正确看待这些变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是新环境下营造和谐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需要。
一、智能手机时代的高校课堂变化
(一)课堂专注度的变化——抬头看黑板的减少,低头玩手机的增多 课堂是大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场所,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与强大,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诱惑也越来越大。由于自我约束能力的缺失,很多大学生总是不自觉地在课堂上拿出手机来玩,特别是某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及公共课,课堂看上去静悄悄,但抬头看黑板的并不多,低头玩手机的倒为数不少。在这些学生看来,课堂枯燥乏味、知识性不强是自己玩手机的理由,而部分教师课堂管理的松散无疑也助长了这一现象。
(二)学习方式的变化——拿笔做笔记的减少,用手机拍课件的增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笔记是促进理解和加深记忆的好方法,许多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做好课堂笔记,特别是对于重点内容和方法。传统的笔记方式基本都依赖于笔头,一字一句的抄写,随着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手机拍照的方式来代替课堂笔记,每当教师重点强调某个内容时,很多学生拿出手机对着屏幕或黑板一阵猛拍,很快就完成了记录,这种现象在高校已越来越普遍。在学生看来,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易于保存,翻阅方便,远胜传统的笔记方式。
(三)学习工具的变化——查阅工具书的减少,手机上网百度的增多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学生的课堂疑惑大都是向老师提问,依赖老师来解答。智能手机进入课堂后,其上网功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查询途径,对于不太熟悉的概念或理论、不懂或不会拼写的单词,记忆模糊的某个人物或事件等,学生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手机上网查询,只有当仍然不清楚时再去询问老师,这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潜意识。网络搜寻的强大功能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答案参考,而且自我查询方式也无需打断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更不用担心因为所提问题的简单而遭致同学的“鄙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充当了课堂中释疑解惑的“第二老师”。
(四)教学反馈方式的变化——当面沟通的减少,发微博吐槽的增多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1],微博目前已成为现代年轻人社交的一个常用工具,携带的便利性使他们可随时随地发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青年力量,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接受力和适应性,并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2]”,刷微博成为他们的一种流行和时尚。课堂教学中的收获与感想成为大学生手机微博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往,学生要表达对课堂教学的意见或建议,要么与老师当面沟通,要么向上级提书面意见。而随着手机微博的流行,学生多了一个随手发微博表达自己意见的途径,学生觉得这种方式容易受到别人的关注。由于微博转发带来的传播特性,学生的这种随手表达也许只是个人情绪的一种宣泄,但却可能不经意将教师置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智能手机时代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挑战的对策
(一)提高课堂的价值——让学生不愿玩手机 有专家认为,“教师上课的质量决定了学生手机的流量”,意即教师的上课水平及其所体现的课堂价值决定了学生玩手机的兴趣大小,以手机流量来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固然有失偏颇,但在某种程度上确也揭示出教师教学水平及其展现的课堂价值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并不是自己不愿学习,而实在是课堂的学习价值不大,教师整堂课下来就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与学生也没有什么互动与交流,学不到什么东西,干脆以玩手机来打发时间。对于教师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警醒,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展现课堂的学习价值,有责任让学生认真学习。客观来讲,在目前的高校,受教师考核机制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精力集中于教学上,没有去认真研究教学,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科研,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他们看来,教学好与坏对自己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科研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切身利益,把精力投在教学上是“费力不讨好的赔本买卖”。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难以提高,课堂学习的价值自然也不大。提高课堂的价值,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教学,重视课堂,重视学生,这是搞好教学的基本前提。其次,教师要勤于钻研教学,要根据学术动态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讲授进行精心设计,绝不能照本宣科,一味灌输。第三,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一旦学生真正有了收获与提高,就会从内心自觉抵制玩手机,没有几个大学生愿意在一个有价值的课堂浪费自己的光阴与金钱。实践也证明,凡是教学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其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并不多,因为教师总能用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
(二)加强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无暇玩手机 学生在课堂上玩智能手机的状况也与课堂的参与性密切相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自己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就是理解并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多少参与课堂的机会,因而也没有上课的压力,于是部分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有玩手机的冲动。如果我们能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加强师生互动,并把其结果与期末考核挂钩。由于有具体的学习任务或项目要完成,学生就不会想到也没有时间去玩手机了。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根据课程和课堂实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3],”更多地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讨论等参与性强的新式教学法,比如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围绕一个教师预先布置的项目进行思考,制定出项目的实施步骤,并通过调查实践等获得解决方案。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都要承担具体的角色,分担一些具体的任务,成员之间也会互相监督和协作,如果某一个学生拖沓或敷衍,必将影响整个小组的任务完成质量,所以,学生根本不会去玩手机,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三)制定手机课堂使用规范——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由于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便于课堂管理,有些教师禁止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把智能手机当成课堂上的洪水猛兽,简单禁止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目前这一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对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有着天然的兴趣,但自律能力普遍缺乏,所以应该通过合理的限制来规范利用,规范的根本原则是趋利避害,鼓励促进学习的有益行为,限制妨碍学习的有害行为。首先要严格禁止与学习无关的课堂使用,比如聊QQ,玩游戏,看电影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也对周围同学带来了消极影响,教师应该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对于课堂上网查询和拍笔记等行为,教师应予以适度许可,所谓适度,就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之所以不提倡。一是不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仍然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二是避免让学生形成一种“快餐化”学习,把教学内容用手机“一拍了事”,不去好好消化,不像传统的笔记方式,有一个归纳、思考和取舍的过程,以至出现“拍了笔记,丢了课堂”。为执行好这些规范,教师需要在学期开始之初就给学生解释清楚,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对于所发现的不遵守规定的学生,要进行严肃批评与适当处罚,确保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理性使用手机。
智能手机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不当,反而会成为学习中的绊脚石,影响学习质量,破坏课堂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其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并通过课堂教学与管理方法的调整,使智能手机时代的课堂更加高效与和谐。
[1]王炼.微博时代信息失真的思考[J].新闻传播,2012,(11).
[2]贾晓婷.大学生微博互动教学摭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
[3]刘金荣.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上网行为矫正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11).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642.4
A
1003-8078(2015)01-0116-03
2014-06-27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1.30
李晓亮(197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硕士。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4CGD054;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课题,批准号:湘外经院教字[2013]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