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视阈下的南充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5-03-27李莹瑾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效益特色农民

谢 非,李莹瑾,王 敏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视阈下的南充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谢 非,李莹瑾,王 敏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新常态下,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地区优势,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发展地域特色效益农业。现以政府与市场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逻辑演变及新常态下的现实定位,并结合四川省南充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实际,分析政府与市场在实际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视域下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优化路经。

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关系;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南充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特色效益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逻辑演进和现实辨析,结合四川省南充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政府与市场共生互补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机制。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逻辑演进及现实辨析

1.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逻辑演进。欧洲早期的重商主义倡导进行国际贸易时尽可能将自己的商品卖到国外,或者减少商品的进口,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发展。其后,作为西方经济学鼻祖的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论述了政府的角色与职能,主张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倡导下,放任主义思想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居于主导的地位。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提出了通过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罗斯福新政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灵活运用于对美国经济的调节,美国出现了战后的繁荣和超常规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干预主义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放弃了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转而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且积极地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典型的如英国发起了颇有影响力的民营化运动,对政府进行瘦身,试图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和政府本身的运作成本。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程中,相对于重商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识到了政府干预的有限性和负面性,但是仍然汲取了政府干预市场的有益成分,注意到政府在某些方面干预市场的必要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干预主义再度居主导地位,力图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摆脱经济的困境。

与西方经济学相比,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也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折中看法。著名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中,认为市场与政府这两种经济决策形式的比较优势与语境有关,泛泛地支持“政府”或“市场”的观点没有什么意义,市场与政府管理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1]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来源于一种政治体制,它内置了创造与实施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安排”[2],说明了政治对经济制度的影响。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人物布坎南认为暂时的市场失败是无须政府干预的,而政府应该干预的是市场长期失败的部分。基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逻辑演进及现实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呈现出一种钟摆式变动,另一方面二者也逐渐趋于一种融合、互补的态势——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基本呈现出共生互补的状态。

2.新常态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实辨析。通过对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逻辑演进的分析以及现实观照,不难看出,政府与市场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在实际中是政府干预多一点还是放任市场多一点,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依据当时的情景采取审慎的措施,在新常态下还必须明确以下两点:

(1)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必须遵守市场秩序。在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联动作用。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还有待于政府的扶持,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加、增速减缓、经济结构的调整还需要政府产业政策来引导,因其市场风险大,投资所需资金多,投资主体与渠道单一,还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主要对已有资源进行配置,而对于创新驱动的非物质资源而言,仅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要实现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完成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两大集成,政府就必须在科技孵化、科技项目的重大攻关、产学研体系的建立等领域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在市场失灵方面,政府要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和市场都是配置市场稀缺资源的特殊机制,相对于政府的权威性、集中式决策而言,市场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则具有较大的分散性,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遵从效率原则,若是自由地让市场发挥作用,必然会出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底线,要实现公平正义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必须对市场行为进行矫正,而政府则应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收入分配既符合效率又符合公平。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由于资本要素在市场的流动,具有逐利的共性,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是指在不改变原来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情况下,政府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搭建公平的市场平台,引导资源向合理的方向流动,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通过制度建设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其关键在于有效约束政府行为,使市场主体活力具有得以释放的机会。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是靠整个市场机制实现的,即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配置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与竞争不完全、信息不对称、政府不当干预等有关,为此,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收缩政府的审批范围,推动政府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率,转变政府的工作方式,其真正意义在于将原来市场主体“只能做什么”变为现在“不能做什么”,给市场腾出更大的活动空间,让企业在有效的契约制度和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公平竞争,通过收缩放权、公平竞争来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

总的来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就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明确自己的作用范围、层次、力度、重点,同时兼顾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也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互动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四川南充的调研,发现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还存在不足:农村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要素市场不完善,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还比较弱,政府职能发挥失位、错位以及越位。

1.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成熟。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交织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这一根本特性决定了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就目前说来,特色效益农业要素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

(1)农民的产业化意识还比较淡薄。农民是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关系着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效益。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农民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户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认识还不到位。首先表现为认识存在偏差。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其生产的农业产品虽种类较多,门类齐全,但商品化意识和规模意识不强。作为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的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其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体现出来,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寄托于政府部门的推动。其次表现为经营意识淡薄。农产品的商品化必然要求农产品的生产是安全、无污染的,销售的产品是符合质量要求的,然而在实践中农民的安全生产、市场营销、品牌经营、规模生产等意识非常淡薄。二是农业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与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民相比,在调研中发现在家从事农业劳动的主要为妇女、老人,其中中老年劳动者占绝大多数,即便留在农村的部分年轻人也很少从事农业生产。在从事生产的这一部分人群中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大多数基本为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既不懂市场也不懂农业产业经营,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低,主要是凭借自己长期的农耕经验从事农业劳动。又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有效预测,在农业生产过程出现了“一窝蜂”的现象,无法摆脱“谷贱伤农”的陷阱。

(2)盲目扩大土地集中的规模。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为了在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规模优势。而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现代化的实施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大量闲置人口涌入成市,农村出现了大面积的闲置土地,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提供了绝佳机会,外来资本的进入加速了土地的流转和规模的扩大。南充市农牧局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全市土地流转给农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共有101.16万亩,而到2013年全市土地流转仅仅一年就增长了178.29%,面积达281.52万亩。[3]土地的加速集中,给企业规模化经营和生产、现代技术的使用提供了更多可能,便于农业的经营管理。对于农民来说,资本进入农村,使土地获得了价值重新发现,通过土地的流转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土地流转收入。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为农民土地流出后,通过土地获得经济社会保障的能力大大降低,现在要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另外,在经济学中,土地的规模集中确实提高了规模生产的能力,但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同样应遵从最基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最优原则。

(3)农民融资困难。农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既包括商业性农业贷款,也包括政策性信贷和民间借贷。商业性的金融中介机构不仅吸收存款而且提供贷款,盈利是这类金融组织的主要目标。商业性的农业信贷资金的利率一般会较高,而且常常优先提供给盈利性较强的农业项目。政策性农业信贷提供的农业贷款一般按照优惠利率提供给农业信贷需求者,以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经营目标。民间借贷主要存在于“友情借贷”或以盈利性为目的的个人发放贷款之间。市场经济加速了农村资金要素市场的流动。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农民闲置的资金主要流向能够获得较高收益的领域,又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市场的波动性、本身收益的有限性多重影响,农村资金更多流向了农业以外的领域,而农村金融机构也因为农业信贷的难度大,抵押品种少,风险大,还款日期长等而不愿将资金投资于农业。政策性农业信贷也对贷款的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的专业大户或种养大户较难满足其政策要求,能够获得贷款的基本为政府牵头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这样受金融“资本排斥”的影响,小型的种养户难以获得政策性贷款。民间借贷的资金量小,利率高,还款日期短,种养户即便能够获得资金支持,也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资金成本高而承受巨大的还贷压力。

(4)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以及服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影响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实现和农民收入的获得。笔者在对四川南充等县市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农民对于种养什么,种养多少,如何销售这三个问题,最关心的莫过于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能否销售以及售价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民从事种养的积极性。原因主要有:农民不懂现代市场营销,不知道如何去开发市场,或者说买方和卖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出现了不敢多种或是种了担心无法销售的心理,导致即便种养了特色品种,规模也不大,只有少许产品进入市场;另外,认为缺乏政府的引导,政府未能及时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果具备固定的销售渠道,较为稳定的销售价格,农民积极性将会大大增加。

2.政府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过程中角色缺位。

(1)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与维护不到位,制约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提供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地方政府及其基层组织的责任与义务。南充地处川东北丘陵地区,60%为中低产田,80%为旱坡耕地,由于未能得到有效的绿化治理,导致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丘陵、山地地形加之灌溉水利设施相对较少,配套设施不完善,部分灌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影响了灌溉面积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部分村庄道路设施相对简陋,通达度不高,出行及运销不便。

(2)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薄弱,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正常需要。特色效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是推动农业升级与转型的保障。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从本质上说就是农业的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重要职能在于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特色效益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要想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和规模效应,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提升对特色效益农业的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提升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攻关机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建立完善、高效、及时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信息的获取与营销渠道的建立提供沟通平台。然而,南充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致使四川粮油供应大市的品牌优势还未能彰显出来。

(3)产业优势初见成效,产业集群的向心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效益农业也是一种区域农业,除了有自己的特色外,还必须建立自己的涉农产业体系,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优势。南充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初具成效,农业品牌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成渝经济圈的快速建设,南充也被纳入其中,受到了成渝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的扩散效应的影响,在川东北的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商贸流通较为发达。但劣势也较为突出,如产业链较短,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低端,很多农产品还处于初级加工的状态;产业的关联度不强,呈现出较为分散的态势,影响了产业集群规模经济的形成;主导产业还不是很突出,“雁行”产业发展趋势还未形成等。

三、基于共存互补视角的特色南充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要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妥善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基于南充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应走以下优化路径。

1.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特色效益农业生产主体素质和能力。农民素质的高低将影响着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为此,首要任务是培养农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对特色效益农业的认识。可以通过当地的农技站所、职教培训中心、夜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将农民纳入系统的培训当中,定期与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涉农讲座,并进行田间示范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的职业素养还能提升种养技术能力。二是培养农民的经营能力。如果说技术培训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话,那么经营能力的培训则主要集中于强化企业或个人的中观、宏观把控能力。只有既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农民,才能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生产、加工、运销等一系列问题。否则,单纯地强调技术生产或经营管理都很难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立足。

2.加快农村产权制度建设,为市场要素的流动扫除障碍。市场是为交换而存在的制度,也就是说,目的是为了减少开展交易活动的成本。[4]产权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5]首先,明晰土地产权,解决流转难的问题。农村的土地归村组集体所有,加快土地、林地确权颁证,目的是形成清晰的产权,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条件。土地产权清晰之后,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较为可观的收入,为其进入城市发展提供可能,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流转获得规模化经营的机会。为此,必须加快农村土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推动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和财政支农资金资产股权改革的试点。[6]其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是财富之母,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规范政府、企业征地的行为,地方政府必须在广泛征求农民及涉农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流转,防止决策失误或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再次,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农业生产具有风险高、周期性长的特点,因而,对农业的贷款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贷款,既要考虑到资金的盈利能力,又要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为此,必须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优化内部股权结构和人才结构,推动农村信用社转轨改制。建立并鼓励村镇银行向涉农产业倾斜,加快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的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如通过农户联合担保的形式获得农业类贷款,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金融机构信贷的风险,同时也为农民的规模经营提供资金支持。

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降低自然灾害等对农业发展的侵害,也为农业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解决农民技术难,对于重大农业技术,采取协同创新的办法,政府可以根据技术项目的重要程度采取灵活的方式,既可以采取财政拨款的方式,协调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的对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互惠互利模式,也可以采取招投标的形式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加快对各乡镇农技站所的改造,就目前而言,笔者建议将管理和技术指导分开,将技术指导转包给有能力的企业,让企业指导农民生产,企业可以与受惠农户签订合同。针对信息渠道闭塞、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三农”信息平台,及时更新涉农信息,让农民获得农业资讯,及时地把握市场脉搏,另一方面,积极探寻与市场对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根据产品的属性及规模建立相应的农超对接模式,通过政府信用,降低农产品进入超市的门槛,进而降低农产品销售的成本。此外,还可以鼓励第三方来建立销售平台,加快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入驻,通过“千村万店”工程的网点布设等来解决销售问题。

4.加速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合力。加快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要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7],确定发展的重点、层次、目标、实施的步骤以及监测机制。其次,选好主导产业,大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发展好特色效益农业,就必须合理确定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使之在将来一段时间能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为此,要大力推进“百公里柑橘长廊”、“蚕桑百万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培育产业带,来增强产业的辐射与带动能力。三是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经营组织。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向“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社+适度规模种养户”联建共建开发模式转变,大力发展并引导规模化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走种养相结合、适度规模经营为主导的循环生态效益农业的道路。四是加快农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应采取“市场运作,政府推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多方共赢”的建园思路,学习发达地区的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情况,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

[1] 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M].黄飞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

[2] 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韦森,审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160.

[3] 南充市农牧局.南充市2013年农村土地流转报告[EB/OL].(2013-12-06)[2015-08-07].http://www.ncagri.gov.cn/.

[4] 罗纳德·H, 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盛洪,陈郁,译校.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6.

[5] 罗纳德·H, 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71.

[6] 南充市人民政府.2015年南充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4-11-07)[2015-06-03].http://www.nanchong.gov.cn/.

[7] 许素琼.农业产业集权的形成机理及发展对策——四川省南充市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3(8):55-58.

(责任编辑:胡先砚)

2015-07-20

四川省教育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10638024);四川省南充市社科规划课题(NC2014B012);

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社科基金项目(42714095)

谢 非(1981- ),男,四川巴中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会计师,政府经济学硕士。

李莹瑾(1990- ),女,湖北襄阳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F323.4/F327

A

2095-4824(2015)05-0122-05

王 敏(1987- ),男,陕西商洛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农业经济师,政府经济学硕士,助教。

猜你喜欢

效益特色农民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特色种植促增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医的特色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完美的特色党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