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校园新媒体公众平台探究

2015-03-27于培超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术师生校园

于培超,齐 琦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264005)

一、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新途径新方式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演化趋势掩映于网络技术进步中。微信公众号申请数量成指数性增长,优秀APP的迭代周期平均缩短为22天,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媒体传播信息的大方向逐渐演化为移动模式、定制模式、数据模式、可视模式。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去中心化”逐渐演变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宣传提出了新的课题,新常态下的高校新媒体宣传要吻合国家政策导向,舆论宣传生态,把握信息传播的脉搏,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紧跟信息传播的潮流。加强校园文化原始创新内容的传播制作,在宣传标题、内容、实时互动、配图与社会热点有机融合上下功夫,培养品牌意识,传播社会正能量。

传统媒体在信息技术的融合尝试中,开始尝试以新媒体为传播方式的新本位,以新融旧,内容微创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思想解放和政策支持的同时,要着力打造一批宣传特点明显、传播形态多样的新型校园主流媒体,这为高校在新形势下、新技术形态下,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提高微意识加强微行动

信息时代,校内媒体要有危机意识,主动和众多的门户网站、传统纸质媒介、移动客户端APP争夺大学生的舆论市场。校园媒体要成长为网络大V,需要创新信息传播的方式,在时效性和互动性上下功夫,主动让学生体验产品,根据校园和学生需求添加调整新的传播模块,用个性化、定制式的服务留住用户。

以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官方腾讯微博、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分析新媒体公众平台在新常态下服务师生、宣传校园信息的显著作用。官方微博设有山商资讯、励志语录、缤纷校园、招聘信息、生活小贴士、山商心语等专栏,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设有专场招聘、校园宣传、就业指导、生涯导航、创业天地、服务指导等栏目。在这里,有最新资讯与暖心服务的及时互动,有思想与学术的持续呈现,目前共有2 800余粉丝时刻相伴。以上两个新媒体互动平台,已成为我院师生获取校园最新资讯,帮助师生解决学习生活小疑惑的最直接、最高效的沟通途径,为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美丽山商”活动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今后高校互动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即在新常态下,突显校园文化的专属特性,提高“微意识”加强“微行动”,线上线下高度衔接、及时互动,加强日常运营管理服务,内容更新及时准确。伴随着高校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和数字型校园建设力度的加大,校园新媒体在内容和覆盖面上日趋全面,信息发布逐渐专业化规范化,同时,校园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也得到逐级提升,逐渐发展成为服务师生、传播校园文化的首选渠道。

三、校园新媒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4年,党中央专门研究部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高校作为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引领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育、弘扬、研究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重任。结合当今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新技术的带动下,逐渐占据了舆论传播的主阵地,同时,校园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挑战。

校园新媒体面临着平台内容建设的博弈。校园媒体在传播校园新闻资讯、学术热点、服务师生等方面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但和一些门户网站和网络大V 信息内容更新及时高效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他们身处社会舆论的最前沿,更能洞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如各主流新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两会”信息的主阵地,构筑的多媒体矩阵让报道鲜活生动、接地气,央视新闻客户端以漫画的形式推出“为什么两会在三月开”专栏,中央党校推出了“学习中国”APP,聚焦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运营,内容上应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信息,融合新技术,采用更贴近大学生思维特点的传播方式,如组建讨论群组、互动APP、微信扫一扫等新颖形式。

精准把握大学生群体用户的下一个兴奋点,探讨如何提高校园新媒体的用户粘性。校园新媒体的新技术运用能力正成为影响其发展速度的主因素,从PC 到移动客户端再到功能齐备的可穿戴设备,媒体传播的载体不断革新。人、数据、互动和内容必将四位一体,丰富“关键词知识库”,渗透对学生成长的人文关怀和个性订制服务将是校园新媒体建设的重点领域。剑桥大学提供的免费下午茶活动,“喝”出了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学术交流方面的助推作用应得到进一步呈现。如果说传统的学术讲座和沙龙活动誉为学术1.0时代,线上的校园学术讨论步入学术2.0时代,那么移动客户端的“微学术”则是移动互联网+下的创新。“微学术”在校园范围内开启大学生的自发性原创思维模式,形成线上以兴趣组队,线下交流研讨,学术活动不追求短期的成果展现,而是立足长远,持续营造学术成果落地生根的长期性工作,“微学术”无疑将引领我们走进校园学术3.0时代。

总体而言,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面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趋势,校园新媒体的舆论场引领作用应富有理性和建设性。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要更加贴近校园学习生活、吻合师生需求、符合校园发展,能使师生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和共鸣。推进新媒体的宣传主阵地建设,通过分析大数据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细化、专业化服务。同时,校园新媒体的交互性和私密属性也可成为师生交流、反馈信息的主渠道。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2]陈奇妮.基于影响力视角的高校宣传媒体整合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4.

[3]李莹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变化规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4]张婷.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舆论引导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胡新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6]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95-105.

[7]大数据革命:信息时代寻宝指南[J].中国新闻周刊.2013(3):50-51.

[8]倪谢超.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的双重影响及应对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9]马志同,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7-29.

[10]李金铨,祝建华,杜骏飞,等.数码传播与传播研究的范式转移及全球化[M]//陈韬文、黄煜、马杰伟.与国际传播学大师对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学术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