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幸福观
2015-03-27赵洁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梦,提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讲话提出了中国梦是人民的幸福梦,人民幸福体现了中国梦的实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为人民幸福增添改革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幸福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奠定人民幸福的执政之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G8275(2015)05G0003G03
收稿日期:2015G09G16
作者简介:赵洁(1988G),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习近平幸福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断探求和创造幸福的深刻思考.当前,在世界范围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贫富差距明显拉大,改革进入攻坚期,政府公信力不高,有权任性事件频发,人民对生活的信心不足,居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日渐显现.因此,新一届领导集体担当起为民谋福、解决人民生活幸福的责任刻不容缓.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
中国梦是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思维,与人民策划生活、渴求幸福的希冀相一致.“人们希望幸福.某种真理如果不利于幸福,人们就宁愿创造另一种事实以及与之相配的另一种真理.” [1]156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实质,中国梦是人民的幸福梦.
(一)幸福的主体是人民
习近平幸福观关注幸福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人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集合体,在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着社会关系和人本身,是个体追求幸福的有限性与群体追求幸福的无限性的统一,历史地成为社会的主体,幸福的主体.历史唯物主义向我们揭示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幸福的主体.正如习近平所说:“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民幸福是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核心内容.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更好维护;开拓经济新领域,有利于扩大人民的经济利益;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人民的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节能减排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幸福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理想的统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梦的提出,是建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为我国国情和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需要.中国梦是实现人民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阶段性理想,是人们追求幸福的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存在.
(三)幸福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习近平幸福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中国梦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社会与资产阶级社会截然不同.自由人的联合体建立在充分尊重个人幸福的特殊利益,同时重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及国家之间大多数的、普遍的、全面的幸福.个体的幸福是其他个体、群体或类本质获得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个体、群体以及人的类本质的幸福又是单个人获得幸福的根本目标和必要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人,其“类本质”从社会、国家作为个人的异己力量中解放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因此,中国梦是人民的幸福梦,幸福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四个全面”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战略布局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更加热切.13亿中国人鲜活的生活期盼,展现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执政之基.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指出:“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 [3]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体现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另一方面,体现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极大满足,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习近平幸福观要求人们不仅要摆脱物质贫困,而且要摆脱精神贫困.扬弃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幸福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习近平指出:“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4]216可见,习近平幸福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辩证地看待人民对现实幸福的精神追求和满足物质生活的双重性,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都需要“摆脱贫困”.习近平幸福观将人们创造幸福的活动与生产资料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物质力量的作用,同时超越动物对物质资料的单纯依赖关系,而认为:“物质享受一旦成为目的本身,它便会失去人的面貌,单纯的物质资料本身并不是人作为人的全部需要.” [5]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创造幸福的根本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创造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过分强调GDP效应,从而忽视了两个基本点的支撑,造成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政治体制落后,办事效率滞后,地方政策连贯性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全面社会改革的创新点突出全面性和重点性,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我们既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又要有层次、有重点地办事情或做工作.当前,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纯地进行经济领域或政治领域割裂的、单一的改革,而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全方面的深化改革.要实现全面、彻底、深入的改革,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党的工作机制,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为人民幸福增添改革动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人民幸福的法治保障
人民幸福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从法制领域回答了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法制保障问题.在经济新常态、反腐倡廉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是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构建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政务公开、文化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生动局面的法治保障.弘扬宪法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高度赞扬«宪法»在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的作用.他指出:“我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 [6]137只有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才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才能保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反之,不仅党和人民的事业会遭受重大挫折,而且人民的现实幸福也难以实现.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宪法»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必须倍加珍惜.«宪法»的核心内容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正,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任务,是人民幸福的法治保障.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人民幸福的执政之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断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民主建设之路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成为人民利益的最高代表,成为我国事业的领导核心,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腾飞发展,市场经济的双刃剑作用日益显现,少数党的领导干部难以抵制糖衣炮弹的攻击,出现了有权任性、滥用职权、公权私用,甚至勾结国外反华势力出卖国家利益的现象.对此,党的十八大制定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以中央八项规定为肇始,加强以党的作风建设为目标,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为方法,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党的事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确保了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党的领导,ƻ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7]坚持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严治党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正确方向的核心问题,是人民幸福的执政之基.
三、习近平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这样写道:“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8]268那么,谁来提醒人民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深刻回答.他指出:“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9]提醒人民幸福,为人民幸福负责,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心系群众、情系人民的生动体现.习近平幸福观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
第一,习近平幸福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地、整体地
看问题,又要有重点、有层次地办事情或做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坚持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生态良好、共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了以经济改革为重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以及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整体实现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原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坚持全面整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习近平幸福观心系人民、情系群众,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观点,有利于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幸福思想.
第二,习近平幸福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幸福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性,坚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幸福的主体,体现了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紧围绕人民幸福,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幸福观有利于团结群众,深化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