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策略研究

2015-03-27袁科峰张晓霞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集群竞争供应链

袁科峰,张晓霞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策略研究

袁科峰,张晓霞

(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宁德 352100)

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相互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背景下,基于对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共性和差异性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网络化战略合作组织即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构建策略.

产业集群;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构建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经历了从企业间的“单打独斗”,产业集群间的“抱团取暖”,发展到现在集群式供应链间的“全方位”竞争模式. 然而由于集群式供应链大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再加上缺乏有效管控和合理规划,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产生了独特“刺猬效应”[1].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方法——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

1 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分析

1.1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的定义

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某一特定产业相关的上、中、下游企业大量集聚,并具有合作与竞争共存现象的特殊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使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愈加密切,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的雏形初现端倪. 由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都是各自独立的法人,在利益驱使下,彼此间的竞争大于合作,整体处于混乱状态. 集群式供应链正是在耦合产业集群和供应链思想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产业集群为平台,围绕同一或相关产业的多条供应链以及支撑企业,既相互独立,又存在跨链协作的新型网络系统管理思想[2]. 它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产业集群中供应链间的单打独斗格局,强调供应链的各个层面以及跨链间的协作共赢,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3].

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它的出现使传统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战略联盟是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契约的约束之下为了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和增强竞争优势等战略目标,与不同供应链上的竞争对手进行合作,进而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联合行动组织[4]. 这能使联盟中的企业得到新知识、新技术,并能够获取从市场或企业内部难以直接获取的资源,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1.2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的共性

根据上述集群式供应链和战略联盟定义,不难看出两者有相同之处,具体如下:

1) 基础研究对象是企业. 集群式供应链和战略联盟都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经营权利的企业以产业链为脉络,按照一定的链接模式,形成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企业关系.

2) 围绕相同或相近的产业. 集群式供应链和战略联盟都是围绕产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基础上产生. 这其中包含若干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主干企业以及研究机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辅助企业.

3) 强调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由于集群式供应链和战略联盟都是由独立企业构成,这些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为了争夺人、财、物、市场等资源而相互竞争;同时又由于大都是中小型企业,甚至是小微企业,必须相互依靠“抱团取暖”才能应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威胁,扩大自身实力. 这种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包含竞争的复杂关系不断推动各自的发展壮大.

4) 能够实现整体规模经济与个体独立灵活性并存. 通过实施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可以使企业组织整体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相互耦合,实现“1+1>2”的规模经济效应;与此同时经营的独立性和灵活性的保存,有利于企业个体对自身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做出及时判断,减少风险行为的产生.

5) 属于动态、柔性的网链结构. 集群式供应链和战略联盟都是相关产业价值链中的上、中、下游企业以及辅助型企事业单位所形成的网络链接结构. 在网链结构中小微企业能够按照各自分工,发挥自身灵活优势,为其内部成员面对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等不确定现象,提供了较快的反应速度和柔性生产能力;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幻以及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存在,必然导致优胜劣汰,网络链接结构天生具有动态性.

1.3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的差异性

1) 有一定的组织缺陷. 集群式供应链对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力,容易产生产业链依然存在,而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相互不合作、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于战略联盟来说,虽然对其中的企业具有一定约束力,但由于它大多是供应链条上围绕核心企业的结盟,链条上与其相关配套的企业缺乏与其他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不全面合作.[5]

2) 所处的地域范围以及竞争度不同. 集群式供应链是块状经济的升级版本,强调在一定区域内的围绕某个产业相关供应链的主干企业和辅助的集聚,但由于区域内资源的有限性,竞争度必然相对较高;而战略联盟不但具备了一定区域内供应链的集聚,而且其成员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资源获取的范围更为广阔,在联盟关系下资源更容易耦合,竞争相对较小.[5]

3) 系统架构存在差异. 集群式供应链和战略联盟虽然都是网链结构,但集群式供应链简单的说是供应链的集聚,每一条供应链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个体,各条供应链间的合作和竞争多是市场行为,在某些情况下缺乏理性控制力,总体结构较为松散;而战略联盟则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以契约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联盟关系,目标性、战略性更强,总体结构相对紧密.[5]

4) 运行机制和管理策略不同. 集群式供应链是在产业集群思想和供应链理论相互耦合所产生[6],其成员企业进入集群是为了获取利益的自发行为,且“门槛”也相对较低,在组织运营中没有一个能够统一的战略目标和管理策略,约束机制缺失,整体性观念较差,易发生“搭便车”现象,但竞争较为充分;战略联盟具备了统一的战略目标,企业成员的进入和退出“门槛”较高,在契约这柄双刃剑的约束下,成员能够较为理性,合作关系较为融洽,但也造成竞争不够充分,竞争范围整体较窄.[5]

通过对产业集群化发展、相互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背景下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的概述,并分析两者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最终发现两者存在耦合发展的可能,从而笔者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一种新型的网络化战略合作组织.

2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

2.1定义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在产业集群背景下,以诚信为宗旨,各方共同利益为前提,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多赢为目标,以协商产生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契约或协定为纽带,将产业聚集区域内部与外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等构成一条或多条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形成一条或多条横向一体化服务组织,相互耦合而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一种长期、互惠、紧密的新型网络化战略合作组织.

2.2 内涵

它是以产业集群为载体,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耦合的产物,集群式供应链和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可以看作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从组织形态上看,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是以供应链及其内部多种类型的企业为主体,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是一种长效、稳定的网络化战略合作组织.

从主要任务上看,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是为了削弱产业集群发展的弊端,弥补集群式供应链对集群管理和控制的不足,对集群内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

从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上看,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有明确的宗旨和目标,通过契约联盟形式将供应链及其相关成员或机构“拧成一股绳”,建立产业集群外部和内部供应链的良性合作机制.

2.3 特性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作为耦合集群供应链和战略联盟的一种新型网络战略合作组织形式,它不可避免的带有产业集群、供应链以及战略联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一般特质,并衍生出独特的性状.

目标共同性利益纷争一直以来都是联盟分崩离析的根源,只有在契约约束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相互补充、共担风险、共享信息、追求联合的协同效应,努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多赢局面,维持联盟的长期稳定发展.

疆界模糊性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助推下,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与传统企业联盟相比,各主体间合作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开放维度更大,联盟内供应链呈现出集群化、网络化、高协作度等态势,最终导致传统企业及供应链疆界模糊淡化.

动态竞合性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联盟成员为了生存和发展顺势而动,无可厚非,那么原有竞争和合作关系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是这种变化是在契约可约束范围内的变化,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这是联盟成员优胜劣汰、自我动态调整的一种方式和契机,更加有利于联盟的长期稳定发展.

动作高效性合作各方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注入到联盟,产生的优势是一般企业或产业集群无法比拟的.联盟可以高效动作,实现技术升级、结构优化、市场拓展等单个企业很难完成的任务.

战略协同性联盟成员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联盟的建立能够将其中分散在各个链条和企业内的资源整合,通过分工协同与互相补充,增强各自的风险抵御能力,实现个体与联盟的共赢.

可约束性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成立前提是经过协商产生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契约或协定,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联盟内的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形成较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加联盟的可控性.

系统复杂性联盟内的供应链间和企业间都具有大量交互成分,内部关系相对复杂,其总体行为呈现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

2.4 类型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是依靠契约来维系联盟内供应链及企业关系的组织形式,因此按照契约约束程度分为虚拟联盟、实体联盟、虚实结合联盟3种类型[7].

虚拟联盟主要不涉及所有权,联盟内主体关系较为松散,契约法律约束力相对较低,约束范围也较小;更多依靠协商产生的行规行约、知识产权等“软约束”手段来协调联盟各方权利和义务.

实体联盟联盟需要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契约约束,并通过合资、相互持股等股权形式组成相对密切关联的实体合作关系.

虚实结合联盟是虚拟联盟与实体联盟的结合或折中,拥有这两种联盟的部分特质.

2.5 作用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建立正是为了摆脱“单打独斗”和“抱团取暖”式简单松散的合作形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竞争优势,能够产生如下效用:

规模效应联盟的建立能够使产业集群的向心力更强,对外部资源的虹吸作用将会更加明显,进一步促使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节约成本由于集群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赖性、资源互补性、活动关联性等优势,这些优势在联盟中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企业的采购、生产、交易、物流、信息、资金等多项成本的降低;

提升创新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学习和创新,联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以使信息、知识、技术、方法在集群内快速传播,可以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吸收其他企业的长处,弥补自身不足,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降低风险在联盟契约约束下,集群内的供应链和企业一方面可以避免或降低内部剧烈竞争所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另一方面也为其抵御外来威胁提供强有力支持;

增强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在资金、技术、人员、创新等方面处于劣势、竞争力较弱,通过联盟相互之间资源有效配置,人员合理流动,分工更加细化,关系更加密切,协作更加顺畅,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聚效应愈发凸显,企业和集群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得到逐步提高;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由于联盟的积极作用,集群内的企业可以有充足资源和信息,为适应市场环境和联盟协作做出适当改变和调整,进而促使集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3 影响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发展的主要障碍

非理性竞争影响联盟稳定性联盟内部企业都是具有独立经营资质的法人,相互之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 企业间理性竞争对联盟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巨大作用,相反就会影响联盟的稳定[8].

关系复杂导致联盟管理难度大由于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涉及纵向和横向的若干条供应链和众多节点的管理,内部关系相对复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组织文化不兼容引起矛盾冲突联盟内的企业都是独立且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企业组织文化间缺乏兼容性,必然导致矛盾与分歧,进而影响联盟和谐发展.

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联盟崩溃联盟因利益而起,利益分配机制是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有效运营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维持联盟稳步创新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个企业在联盟中的地位和作用,动态的构建和调整分配制度.

信息共享不充分影响合作决策联盟体内部的信息共享,既是联盟各方的权力也是它们的义务. 但在合作中信息往往为各个成员所私有,部分成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故意隐瞒或谎报数据,从而导致信息失真,以至于集中的建模和计算求得的所谓最优合作决策存在重大缺陷,最终给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监管机制缺陷容易产生机会主义战略联盟的进行必须具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9]. 一方面多数联盟在成立之初都没有建立准入机制,无法对加入联盟的企业的财务、技术、管理等基本情况及加入联盟的真实动机进行有效的评估;另一方面缺乏协调各方利益的准则和有效的沟通方式,无法确保联盟的科学、理性运转;此外各方行为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不能及时对不合理行为进行制止并实施惩罚,增大了联盟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4 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构建策略

联盟伙伴之间战略目标不同、期望有差异、文化不匹配、人员的变迁以及风险规避不当等,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构建策略也包括多方面内容.

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协调帮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联盟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平等协商,商定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10]. 在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中,政府既是促进者又是参与者. 联盟建立阶段政府要利用自身优势,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推动联盟的形成;联盟结成后,交给市场,政府只需实施监督与协调职能.

区域产业集群化地方政府要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用足、用好政策,优先考虑本地区、本行业中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引导要素向区域产业集聚,促进其集群化发展,为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建立奠定基础.

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影响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联盟伙伴的选择必须有相应的选择标准和机制,按照合作伙伴的战略意图、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组织构成、经营业绩、资源配置能力等指标进行考察和评估选择出值得信赖、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战略联盟治理机制的构建联盟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联盟成员之间的竞争合作机制、进入退出机制、协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冲突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与保密性机制等. 这些机制是联盟建立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具有提高联盟快速反应能力、降低成本、增强互信、解决冲突、最优决策等作用. 这些机制必须是在联盟成立之前就要协商解决,只有认可这些机制的企业才能加入联盟,在联盟成立后的运行中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修改完善.

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联盟文化作为联盟企业行为的指导思想,可以对企业进行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及企业目标的指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约束,以人为本促使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之间相互调整适应,增加亲密度,还可以将联盟文化向外辐射,提升联盟形象和认知度. 因此,必须整合资源,创造符合战略联盟需要的文化.

构建学习型战略联盟学习型战略联盟也叫知识联盟,是联盟组织发展的较高阶段,以向战略合作伙伴学习知识为首要目标,联盟企业借助于这种平台,能够通过认识、消化、吸收其他企业所开发的知识,加速核心能力的培育. 它不仅可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互补、风险公担、降低成本等作用,也可以使联盟内部的知识交互融合,提高知识积累度,促进资源配置、开发与保护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联盟整体竞争力.

建立协同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共享是集群式供应链联盟构建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由产品联盟升级到知识联盟的重要条件. 因此建立一个面向全部联盟成员的协同信息系统,能够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协同,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营造一种比较轻松坦诚的交流环境,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联盟内部矛盾冲突的出现.

[1] 李 芳, 邱俊茹. 中小企业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J]. 2011(4): 84-88.

[2] 黎继子. 集群式供应链管理[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3] 连远强.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的耦合发展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10(1): 1-4

[4] 陈 耀, 连远强. 战略联盟研究的理论回顾与展望[J]. 南京社会科学, 2014(11): 24-31.

[5] 唐喜林, 李 军. 集群中供应链跨链联盟的链间合作博弈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5): 90-92.

[6] 胡勇军. 我国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研究[J]. 商业时代, 2011(14): 30-32.

[7] 黎继子, 刘春玲. 集群式供应链: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 现代经济探讨, 2006(5): 5-9.

[8] 张 宇. 企业战略联盟实施的必然性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4): 54-55.

[9] 孟庆强, 赵卫东.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突围之道——战略联盟[J]. 经济导刊, 2010(5): 88-89.

[10] 中国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等. 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EB/OL]. (2008-12-30)[2014-09-08]. http://baike.baidu.com/view/6713672.htm?fr=aladdin.

Construction Strategy for Cluster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

YUAN Kefeng, ZHANG Xiaoxi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Ningde 352100, China)

The industrial clustering development, mutual penetration and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interinfiltratio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luster supply chain and strategic alliance, andputs forward a kind of new network strateg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cluster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 Some difficulties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re offered.

Industrial cluster; Cluster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 Construction strategy

(责任编辑:饶 超)

C935

A

2095-4476(2015)02-0058-05

2014-10-30

宁德师范学院服务海西建设人文社科类项目(2012H321)

袁科峰(1979— ), 男, 河南洛阳人, 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

猜你喜欢

集群竞争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感谢竞争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