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滨海旅游城市为例
2015-03-27文攀
文 攀
(琼州学院 热带生物与农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基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滨海旅游城市为例
文 攀
(琼州学院 热带生物与农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具有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教学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三个方面探讨适合滨海旅游城市中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适合滨海旅游城市的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
区域特色;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
0 引言
滨海旅游是指在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的历史演化中形成的,以海岸线为基准,包括向海洋和内陆侧延伸一定范围(含海洋岛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海洋服务类资源的总和[1],其涵盖学科广泛,内容丰富.但因滨海旅游城市的独特性,如何摆脱地理环境的局限,结合地方特色,更好地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的教育,突出地方专业区位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急需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区域性特征,探讨应用型本科大学中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更好的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 国内外应用型本科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外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工学交替”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加拿大“CBE”模式.以上各国依据本国的实际国情与人才需求,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取提供了实践基础.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方发展及人才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目前主要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工学结合形式”;南京工程学院的“3+1”和“双元制”; 江汉石油学院的“工学交替311”;武汉理工大学的“工读交替,预就业”的“611”模式;怀化学院的“三位一体”;湖北文理学院的“211”模式等.
2 园艺专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1999年专业调整要求,果树专业、蔬菜专业、观赏园艺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目前已招生16年,园艺专业经过16年发展历程,高校园艺专业针对各自特点,发展优势学科.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蔬菜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果树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为校级重点学科,结合区位特点,发展优势学科,带动专业学科,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园艺专业人才[2];天津农学院在结合本校所处地域位置的基础上,对园艺(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调整,培养符合区域发展的优秀专业园艺(林)人才[3].
3 “园艺专业培养模式”和“滨海旅游城市地方院校”的结合
以浙江省为例,仅城市园林绿化财政投入,2010年投入值是2007年的1.77倍,相关数据显示,城市林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GDP的增长[4];以海南博鳌度假项目为例,园林工程项目经费高达14亿元,这无疑需要大量的园艺专业技术人才.滨海旅游城市发展不仅仅只需要城市园林建设,还需要滨海旅游园林园艺景观及与之配套的生态产业建设.据统计,我国每年旅游度假项目园林绿化工程量在50-80亿元左右.滨海旅游城市发展中生态城市的建设及城市建设中的绿化(道路、居民区、公园等)要求,决定了对园艺专业人才需要的多元化.可见园艺专业人才的就业仍具有较大的空间.
园艺专业的各学科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方面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切合点,因此,依托滨海旅游城市发展的需求,发展多种形式的滨海生态旅游,大力发展针对性的园艺学科,以此为依托,发展园艺其他相关学科,带动区域性地方院校中园艺专业的整体发展.
滨海旅游城市的发展需以不断拓展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植物资源,以福建省滨海城市为例,全省高等植物资源4703种,其中木本植物1943种,主要用于园林景观建设的常用乔木70多种,落叶乔木20多种,常绿灌木40多种,地被植物30多种[5].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海南省同样也具备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拥有植物4200多种,花卉种质资源856种,常见的园林植物362种[6].植物资源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植物资源与本土文化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园艺景观,成为滨海旅游城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园艺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滨海旅游城市除自然人文景观外,服务业(酒店、会议、展会等)也是其发展不可忽视的软件资源.园艺专业中植物观赏及观赏园艺,在旅游城市服务业中表现形式突出的方面主要为花卉园艺(旅游点、酒店插花、礼品花卉等),所以应该考虑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将专业课程侧重点设置为观赏园艺方面.
以滨海旅游植物资源作为依托,编写滨海植物资源相关教材及与之配套的实用技术(栽培、修剪、养护等),针对性的开展滨海园艺植物的相关课程;加强园林园艺景观课程教学,拓展滨海旅游城市地标性景观的园艺素材教育;同时紧抓实习实践的建设,发掘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政府、企业高技术园林园艺人才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强化实践教学,开展“产学研”的多位实践教学.
滨海旅游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与之配套的人才供给,这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紧密结合地方和区域发展趋势,形成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按照“厚基础、强实践”的要求,形成以“211”为基础的小学期培养模式.在此培养模式中,前面的“2”即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重点完成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素质的构建与培养;中间的“1”则是针对专业及紧密辅助学科(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款)知识的系统培养;后一个“1”则是利用最后一学年的时间建立与滨海旅游城市中相关产业的实践教学活动.模式中“2+1”教学中开展“6”个学期,时间为一周的小学期教育,主要采用实地参观与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综合专业素养.
4 结合滨海旅游城市实际情况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
4.1人才培养目标与原则
应用型园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滨海旅游城市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拓展,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但传统的园艺专业与园林专业在培养方式上存在差别.园艺专业主要侧重培养果树、蔬菜及花卉的栽培技术;园林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园林设计、规划与施工.因此应结合区域特点,淡化专业界限,融合相近专业内容,培养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满足地方对园艺专业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需求.
因此,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结合滨海旅游城市的区域特色,园艺学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具备适应区域发展要求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农林、商贸、管理等领域及相关部门,从事与园林园艺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7].
4.2教学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跨学科课程和辅修课程.结合滨海旅游城市区域特色及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设置方面,除基本的园艺植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外,重点加强造景造型及园艺景观设计方面的理论课程;同时根据培养目标适当压缩公共课的比例,加大辅修课程的比例,特别是增加跨学科的任选课比例,如加强艺术设计课程、工程管理课程等.
(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考虑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与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管理和服务领域的高水平应用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应保持在总学时的1/3以上.充分结合理论课程设置,针对强化课程实验的内容,控制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数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数量.同时,利用滨海旅游城市区域资源特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而拓展校区合作,使学生面向工作现场,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3人才培养的保障
(1)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与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一致的原则上,建立多层次的校内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教学督导机制,监控教学环节,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质量;建立学校与学生的两级教学评价体制,学校主要评价教学的状态水平、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等方面,学生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手段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对外人才评价系统,定期评价市场发展需求,收集毕业生工作信息,与就业单位建立信息反馈,保障人才需求的平衡性和稳定性[8-9].
(2)实践教学的保障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实践教学的建设尤为重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专业教师既能担任理论课教学,同时也能指导实践教学;吸引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共建“产学研平台”[10-11].
加大对园艺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试验田、种质圃、温室等)的保障性建设;以教师项目课题、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为依托,在毕业论文与大学生实践等方面针对性的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利用滨海城市独特的区域资源,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进行交流合作[12-13].
5 结语
结合区域特色,挖掘地方经济发展点,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滨海旅游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独特景观及生态资源,给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根据实际的区域情况,在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园艺专业人才.
[1]王志凯.海南岛滨海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海南:海南大学,2011.
[2]张国富.园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践[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3]彭立新,孟智华,阎国荣.调整园艺(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沿海都市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9(6):51-52.
[4]向韵.浙江省园林绿化行业(2007-2011)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5]翁少斌.福建省特色滨海城市构建中的园林景观构成探析[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6]何建顺.中国海南与新加坡热带植物景观比较研究[D].海南:海南大学,2010.
[7]宋晓宏,岳荣.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26-327.
[8]张洪田,王云龙.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7):4-5.
[9]王远宏.高技能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45-46.
[10]周义龙.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和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5(1):97-99.
[11]张力伟,郭玲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4(3):4-7.
[12]刘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13]华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Talent-cultivating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ased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aking the Coastal Tourist City as an Example
WEN Pan
(College of Tropical Biology and Agronomy, 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 Hainan,572022,China)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talent-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which conforms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alent-cultivating mode suitable for horticultural major is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talent-cultivating goal and principle, teaching system and guarante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reover,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talent-cultivating mode which is appropriate for horticultural major in coastal tourist citie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oriented; horticultural major; talent-cultivating
2015-04-27
海南省教育厅项目“琼州学院园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HNJG2013-33);海南省教育厅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Hnjg2015-55)
文攀(1983-),女,河南邓州人,琼州学院热带生物与农学院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活性成分开发与利用、高等教育研究.
G642.3
A
1008-6722(2015) 05-0125-04
10.13307/j.issn.1008-6722.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