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英语专业工程化改革

2015-03-27卢洁,朱晓靖

关键词:工程化市场需求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英语专业工程化改革

卢洁,朱晓靖

(蚌埠学院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分析了在英语本科专业中积极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指出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程化;就业;市场需求;英语本科专业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的日益频繁使得仅以专业为单位的单科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适应社会总体结构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约,普通高校本科教育阶段应是学科性的广博知识型教育,不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内的知识要素和单元,更应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在知识结构上体现宽与专的统一;在学生人文素质方面,不仅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更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责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但从目前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缺乏对就业导向的执行力度。一方面,从教学内容上看,国内大学英语教材的主题过于偏重英语的文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缺少英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就业导向的内容较少;另一方面,从教学形式上看,“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仍是大多数英语课堂的主要模式,缺少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普通高校的英语本科教育教学来说,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

一、“工程化”教育的内涵和发展

“工程化(Engineering)”最初指通过工程构思、设计和制造,将知识形态的科学理论、概念、模型和规律转变为物化状态的商品,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途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工程化”的涵义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今“工程化”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系统性、社会性及实践性。“工程化”教育的涵义已发展到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应让学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还应让学生接触到大规模的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不仅应包括对有关技术学科知识的整合,还应包括对更大范围内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日益增进的了解。它要求高等院校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从教学内容选择到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从教育决策到教育实施,都充分考虑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以就业为导向在英语专业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树立“工程化”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根本保证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来看,个体需要是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基本依据,社会需要是衡量高等教育目标的客观尺度,是高等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二者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只有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的人,才能应对未来各种挑战、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树立“工程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从狭窄的专业教育转向综合的素质培养,在关注学生专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文、科技、法律、艺术和环境等交叉学科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的逐年弱化,客观上需要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般来说,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大学生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需求情况,毕业生所从事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率的高低反映该专业的特性和竞争性。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但近年来,除了教师、翻译等职业外,社会对英语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结构和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于大多数的职位而言,英语已非专业技能,而是必备的职业素质,这直接导致英语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弱势专业。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目前中国最专业、

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整理出的2007年以来《高校文学本科专业热度排行榜》和《大学生最易就业专业排行榜》,英语本科专业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但与此同时,英语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和竞争优势却在逐年下降,就业形式日趋严峻。根据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英语本科专业连续三年(2011~2013年)位列就业红牌专业,即就业率低、失业率高、薪酬低且就业趋势不向好具有持续性。

由此可见,仅以专业为单位的单科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英语本科专业教育来说,根据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并适时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这不仅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利于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

(三)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推进英语专业“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

据统计,全国近86%的高校都开设英语专业且专业设置雷同,使得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总体上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学生择业时所关注的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和薪酬等方面亦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安徽部分高校2013、2014连续两届500余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考研。面临严峻的就业竞争和压力以及希望自身在学术上的进一步提升,很多毕业生将考研作为第一选择,或报考英语专业研究生,或凭借其英语专业的优势,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以经济、法学、教育、翻译专业居多)。

2.从教。由于外语系85%以上是女生,加之教师这一职业的稳定性和自主性,30%左右的学生选择在小学、中学、中职、技校和各类英语培训中心任教。

3.入企业。20%的毕业生选择贸易公司、民营企业、餐饮、旅游、房产、金融等单位的文秘、翻译和销售等工作。这些岗位往往并不需要很高的英语水平,但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4.暂缓就业。近10%的毕业生或准备报考公务员、或准备出国、或准备自主创业或其他原因而处于考虑、准备或等待阶段。

三、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英语专业“工程化”改革的具体举措

通过对500余名历届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1%的毕业生在一年内更换过工作岗位;52%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英语由专业向技能转变;8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比较欠缺;7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期间所学专业的实践环节不足,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选修课有待进一步增加。

结合当今人才市场对英语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观念的改变出发,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人才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经济,面向教育、文化、科技、经贸和外事等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从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和沟通,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构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基础课要适用,课时适当下调;专业基础课要管用,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降低重复性;专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

(三)努力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通过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削减理论教学课时数,体现“就业导向、阶段需求、职业性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强调实践教学,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通过实习、实训、科研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通过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工程化”改革的探讨与实践,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同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灵活运用多元文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双能型”教师,以满足英语专业“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英语专业“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势与必然。为此,我们要树立“工程化”教育理念,明晰“工程化”教育思想,找准推进“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统一。

(注:本文系蚌埠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工程化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以蚌埠学院英语本科专业为例”,项目编号:JYWZ1204)

参考文献:

[1]吴添祖,鲍健强.现代工程教育思想:从“专业化”到“工程化”——兼论地方工业大学教育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2008,(1):23-29.

[2]束洪春.回归工程教育,提高工科育人质量[J].科技资讯,2008,(24):143-144.

[3]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3):23-25.

[4]赵光慧,张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6):58-61

猜你喜欢

工程化市场需求就业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