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2015-03-27刘红兵,陈俊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刘红兵,陈俊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要遵循两条路径:基础路径,即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为思政课创设有利的大环境。实战路径,即创新课程理念,重视课程设计,突出能力培养,认可多元成功。两条路径,并行不悖,交织重叠。基础路径是平台,急需夯实,实战路径是靶标,必须锁定。循此路径,持之以恒,定见成效。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提高教学质量;路径

一、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1]课程教学质量关乎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一重大使命的实现,是关乎到社会和谐稳定及永葆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

截至2009年,我国高职院校已达1184所,在校生人数达900万。预计2020年,在校生人数达1480万人,规模更加宏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不是普通劳动力。在某些院校,由于培养目标没有完全理清,教学中“学生反感,教师反感,恶性互动”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课程教学劳而无功,其中就包括思政课。

职教课改专家戴士弘教授提出的德育课程设计“三原则”: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以及德育课向专业课“渗透”的理论,以全新视角审视教学评价等重要问题,为思考什么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启示。

下面从基础和实战两条路径,谈谈如何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求教大方之家。

二、基础路径:教师提升水平,学生养成优良习惯,创设有利的思政课大环境

思政课教学质量是“教”与“学”的合力在学生方面的体现,是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政治立场、法治意识在理论和实践中对照标准所达到的水平,是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效果的综合反映。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需有“好师资、好环境、可塑造的学生”。

(一)授业解惑为传道,培养思政课良师名师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政课良师、推出一批名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何谓思政课良师?就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着较多积累和经验,学生喜爱,同行认可,在教科研方面做出优良成绩的教师。思政课名师是有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教科研活动中有专门研究且成绩斐然,公认的、有名望的优秀教师。要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就要有一大批良师、名师。他们的课精彩、有特色,启人智慧,发人深省,给人振奋和鼓舞。

(二)学有所教爱无差,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坚持“因材施教”的传统和教学原则对改进思政课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不啻为一项重要举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留心观察那些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有爱心、乐于助人,思想道德素质好的学生,给他们加任务、挑担子,充分锻炼英才。

同时,要做到“有教无类”,对所有学生都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把“英才”和普通生隔离开来,不能歧视普通生,要帮助和引导他们进入“英才”行列。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英才”和普通生都要给机会。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学习思政课,重要的是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优良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情操,进而固化为道德行为。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中国精神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及法治教育。有的学生不遵守道德准则,不遵守法律法规,对国家、政府说三道四,悲观失望。因为学业压力、感情挫折、就业困难,动不动就要跳楼,就要自杀杀人。试问,大学生责任在哪里?课程作用在哪里?一系列情况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放松,正需亟待加强。

(三)共创和谐大环境,思政教育的协同配合

学校要为思政课教学创设有利的大环境,为思政课教学转化为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正确的行为规范、科学的价值判断、高尚的人生追求做些指导性、激励性的工作。要关注思政课教学动态,优化思政课教学过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怀辛勤耕耘的教师。

创设思政课教学有利的大环境有赖于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配合。教务处、学工处、思政部、学团组织要发挥各自职能,找到工作中的联系点。学校要为教学顺利开展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激励,使教师切身感受到作为党的先进理论的传播者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为提高教学质量戮力同心,殚精竭虑。

三、实战路径:创新课程评价,重视课程设计,突出能力培养,认可多元成功

(一)创新课程评价

“现在的事实是,用传统标准衡量,教师讲得可以,但教学

效果一塌糊涂,这样的课程比比皆是。仅以教师讲课的水平来评价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是不完整的。新的职教课程评价标准认为:同学喜欢,能帮助同学提高思想觉悟、认识水平,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课就是好课。”[2]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看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讲得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从何而来?是由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直接推论而来!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3]以掌握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标准评价高职教育是不适当的,犯了方向性错误。传统课程评价往往倚重督导和同行的意见,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轻视、忽略学生的感受。课改专家戴士弘认为:引不起学生兴趣,不能使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课不是成功的课,只强调“知识目标”,忽略或放弃“能力目标”的教师不是合格的高职教师。他提出的新课程评价标准是:第一,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看学生动手操练。第二,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第三,用恰当任务进行能力训练。这就是职教课改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是新旧课程教学的重要分水岭。[4]

(二)重视课程设计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为了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宏观目标),需要为职业教育课程寻找恰当的教学目标(微观目标)。结合课程评价标准,戴士弘教授提出了课程单元设计“三原则”,即“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课程整体设计原则“六原则”,即包括上述“三原则”外还有“教师要以职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共计六个原则。他指出,在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上,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近五年来,戴教授在全国各地推广宣传新的职教理念和新的课程评价标准,得到教育部的关注和认可,相当多的职业院校正在认真学习和效法。

(三)突出能力培养

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计迥异。思政课教师也能够围绕“能力目标”完成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能设计为“能力目标”的包括创新、信念、诚信等内容。譬如,教师把“能力目标”设计为“独立能力”。教师要求学生“模拟一场景,证明自己有独立能力。”学生表演的小品有:《来校报到》、《洗衣服》、《打工》、《寄宿学校》等。教师接下来问:“如何增强独立能力?”同学答“克服依赖思想,培养独立意识,努力践行。”该设计突出了能力目标、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得到领导和老师们认可,颇受同学欢迎。学生评价:“联系实际、生动直观、深入浅出、启迪心灵”。

能力目标是职业教育教改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观念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用做事来训练,最好直接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的问题。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程必定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兴高采烈地跟随教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5]国外某学校在给学生讲授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时,让学生模拟找对象,全班14对男女学生结对子假扮恋人、结婚,伴随着学习、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了法律知识,直至最后“离婚”,乐此不疲。

(四)认可多元成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6]高职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职业院校教师、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研究和宣传职业教育的新观念: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等。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提升思政课质量的两条路径并行不悖,交织重叠。基础路径是平台,是前提;实战路径是关键,是临门一脚。好师资、好环境和可塑之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创新理念,新的课程设计,突出能力目标,科学求实的课程评价是提质的标靶和标准,两者结合,提升课程质量才有抓手、有目标,才有的放矢。

于光远说过“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7]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伴随人的一生,如果在课程学习阶段教师就通过新的课程设计,突出能力目标,进行直接及“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落地开花,那么,随后的职业生涯里,他(她)已经具备成为一名好员工、好公民、好的管理者坚实的思想基础、道德情怀和价值取向,这些基本素质终将融进他(她)思想和血液,成为工作、生活、处世的信条。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尊师爱生善教乐教引导育人——快乐思政课堂的构建》系列研究成果,项目号:2013szxm161)

参考文献:

[1]徐瑞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及其作用[EB/OL].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2011-12-3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北京:中国政府网,2014-06-22.

[7]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J].北京:1980.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升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抓好化学课改 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下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思考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