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对台政策四个“不会”浅析

2015-03-27曹贱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同胞两岸关系和平

曹贱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大陆对台政策四个“不会”浅析

曹贱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提出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四个“不会”,是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战略新思维,四个“不会”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顺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潮流。我们坚信,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统一,一定能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拥护,也一定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只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蓝图就一定能实现。

两岸关系;交流合作;和平发展

2014年5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在会见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提出了四个“不会”,即“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战略新思维。

一、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武力解放台湾”阶段,时间是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第二阶段,“和平解放台湾”阶段,时间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第三阶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阶段,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1979年元旦节,全国人大发表了第五次《告台湾同胞书》,首次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既定方针。“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大局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在1981年国庆前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后被称之为“叶九条”。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独创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根本政策主张。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就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为基础的八项主张,被称为“江八条”。“江八条”符合两岸民意,为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一中全会后,面对“台独”势力的挑衅,两岸关系日趋严峻的形势,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会议期间,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国、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同胞、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四点,后称之为“胡四点”。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把对台政策的主张提高到法律层面。“胡四点”和《反分裂国家法》,彰显大陆新一届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和决心。2006年4月,胡锦涛在会见率团出席“两岸经贸论坛”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又提出四点建议: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讲话未提“和平统一”,重点是强调“两岸和平发展”。

2014年5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提出了大陆对台政策的四个“不会”,这是党中央在现阶段对台政策的战略新思维,也是党中央在新阶段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原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对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

台湾当局为推动海峡两岸交流,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1991年3月9日开始运作。海基会是台湾当局授权与大陆进行文化、商贸交流、协商并“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是台湾当局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海基会成立前夕,1990年11月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海基会即将成立发表谈话说:“对于台湾省的任何团体和个人,只要是真正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三通”和双向交流,我们都愿意与之接触,进行讨论”。双方主要就商贸交流、文华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密切磋商,并达成一定共识。

(一)关于经济交流的战略思维

《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交流基调拟定,两岸反响强烈,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双方同意就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及相关问题、两岸工商界人士互访等问题进一步细节化。1993年4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签定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各自主张经济交流的目的,差异明显。大陆之目的在于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造福台湾人民福祉,没有经济交流的盈利性目的。台湾方面经济性目的很明确,台湾工商界在大陆的投资意欲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利益。

根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14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同比上升0.6%,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6%。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462.8亿美元,同比上升13.9%。自台湾进口为1520.3亿美元,同比下降2.8%。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318个,同比上升14.9%,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0.2亿美元,同比下降3.3%。截至2014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2336个,实际使用台资611.5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服务业在大陆市场目前具有领先优势,如果台湾不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将使大陆服务业变得更有竞争力、更具主导力量,台湾产业在大陆的市场地位势必受到一定的威胁,优势也将不保。去年3·18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反服贸抗争”事件,反对《两岸贸易协议》,这是违背市场经济原理的。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广阔,应该继续开拓进取。大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强劲动力和有利条件。经济融合有利两岸互利双赢,任何时候都不应受到干扰。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照顾弱势群体,使更多台湾民众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中受益。

习近平在2014年海南博鳌论坛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提出两岸合作四点希望:一是希望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二是希望两岸加强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希望两岸加快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四是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关于文化交流的战略思维

在会见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让他们多来往、多交流,感悟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以后能够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是党中央确定的两岸文化交流的方针与走向,将更加侧重于基层两岸青少年之间的交流,而非过去过多锁定在政治人物、大企业家、社会名流等的做法。中央意识到,只有进一步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领域,特别是基层的交流和接触,才能增进双方的进一步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两岸关系的基础才会更牢固。

双方在文化交流方面要积极促进青少年互访走动,特别要多举办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多视角、全方位青年文化交流。同时在两岸青少年交流的过程中,要更多注入更多的两岸同宗同祖,文化同源的元素,进一步增强祖国认同感、归属感。

两岸青年交流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两岸多年来的隔绝,社会制度、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同,地理上存在距离,心理上也存在差距。但是,两岸同胞同根、同祖、同文化,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两岸青年将会在这一共同点上发挥攻坚克难的作用。通过交流,可以增进两岸青年交往彼此的知识系统和话语系统,可以增进彼此间的理解。通过交流,两岸青年终将会多反思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找寻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交流,两岸同胞真心交朋友,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友谊必将跨越差异,一定能汇聚起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三、对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努力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信任。同胞有了互信,很多难题就容易找到解决办法。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

在抗日战争时期,两岸同胞团结抗日的事迹非常感人。抗战时期,台湾爱国人士李友邦,在幼年亲眼目睹、亲身体会到殖民统治下日寇对华人的百般歧视与欺凌后,加入了蒋渭水(为台湾日侵时期医师、民族运动者,台湾文化协会与台湾民众党的创立者,被视为最重要的日侵时期反殖民运动的领袖之一)等抗日先驱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积极从事反日宣传活动。李友邦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机关刊物《东南战线》上发表了《台湾义勇队之组织及其工作》一文,详细阐述了义勇队与大陆同胞团结抗日的事例。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台湾的革命和祖国的抗战有着密切的联系,祖国抗战而胜,台湾的革命之路离成功就要缩短一点。因此,参加祖国的抗战就是台湾革命的最初步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海南博鳌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提出两岸关系可以说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梦”需要两岸同胞真诚团结合作来圆。“中国梦”应该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梦。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历史前提和基本保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奋斗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繁荣兴旺、延绵不绝的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不统一、民族不团结,就会各自为政,明争暗斗,互抓把柄,矛盾重重,更谈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亲的理念真诚团结合作,维护国家统一,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国家昌盛、人民富裕的梦。一个国家如果国家不昌盛、人民不富裕,那这个国家就是穷国,就会受到列强的欺凌。要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共筑国家统一昌盛、民族团结富裕的“中国梦”。

四、遏制“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定意志不会动摇

习近平积极评价宋楚瑜和亲民党在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宋楚瑜表示,亲民党坚守两岸一中、反对“台独”的基本信念从未动摇,将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两岸对话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促进同胞心灵相通,为实现共圆中华梦的共同理想而努力。两岸同胞坚守两岸一中,反对“台独”是“两岸一家亲”的取向。在这一点上,两岸同胞不能忘记我们是同祖共宗,是“天下一家亲”的兄弟,无论是地理、人文、行政管辖,两岸都是永远不可能分割的整体。

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以前一直困扰两岸的各种问题,都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下得到合理解决。台湾同胞将与祖国其他地区人民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1]其隆.两岸青年交流风好正扬帆[J].两岸关系,2014,(9):7-8.

[2]苏进强.深化基层交流巩固和平发展[J].两岸关系,2014,(10):第60.

[3]赵博,许雪毅.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J].台声,2014,(10):16-17.

(责任编辑:朱小宝)

D 609

A

1009-2293(2015)04-0091-03

曹贱保,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4.024

猜你喜欢

同胞两岸关系和平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博弈·和平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期盼和平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