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醴陵市耿飚故居红色旅游开发探析

2015-03-27刘建平钟思文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耿飚醴陵故居

刘建平 钟思文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0205)

醴陵市耿飚故居红色旅游开发探析

刘建平 钟思文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0205)

湖南醴陵耿飚故居是醴陵一处重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开发宣传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内涵挖掘不深、旅游配套设施不佳、旅游线路组合不当、旅游营销力度不够、旅游标识系统不全、当地居民参与不足。在此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解决醴陵耿飚故居的问题,推动耿飚故居的发展,应当充分挖掘红色内涵、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新颖旅游线路、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建立旅游标识系统、增强当地居民的参与。这对推动醴陵红色文化发展、提升醴陵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醴陵市;耿飚故居;红色旅游;开发

一、耿飚故居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

耿飚,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新中国派驻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醴陵耿飚故居是醴陵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醴陵市黄獭嘴镇严家冲。1909年8月26日,耿飚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七个春秋。醴陵耿飚故居是在2013年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耿传公祠的基础上修缮的建筑。

(一)醴陵耿飚故居的历史价值

耿飚故居孕育了一位新中国优秀的领导人,它是耿飚度过童年的地方,是耿飚在醴陵的唯一故居。他在这片土地上接受了最早的教育,读私塾、背诗文,从小受醴陵文化的潜移默化。这片热土留下了耿飚生活过的痕迹,体现了耿飚在醴陵生活的真实情况。耿飚故居是耿飚出生、成长、生活的载体,这里的一切都是历史的见证,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他为国为民的精神气息。

(二)醴陵耿飚故居的文化价值

醴陵耿飚故居是在耿传公祠的基础上修建的。耿传公祠系耿氏醴陵一脉的宗祠,始建于1861年,砖木结构。它采用湘东地区典型的庭院式布局,融入南方明清时期建筑的文化理念,建筑精美,是醴陵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醴陵红色旅游和农耕文化展示区的一部分,原本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祠堂经修缮后,现设4个陈列室,分别为“将军外交家的风采”、“耿飚故居复原陈列”、“耿传公祠文化陈列”、“醴陵农耕实物展”。

耿飚故居凝聚了耿飚作为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奋斗的精神,承载了耿飚认真贯彻中央外交方针和政策、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精神。毛泽东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耿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体现,是醴陵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三)醴陵耿飚故居的旅游价值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醴陵耿飚故居是醴陵市一处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

耿飚是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更以新中国派驻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的身份,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促进中国与驻在国的友好关系,努力宣传中国的内外政策和建设成就,扩大了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知道耿飚相关事迹的人们都希望通过一些载体一睹英雄风采,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游客的这种心理需求便是耿飚故居修缮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景区开发的潜在客源市场,怎样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引导这些潜在客源市场转变为现实客源市场,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耿飚故居的旅游价值,在保护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游客有机会感受耿飚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

二、耿飚故居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内涵挖掘不深

第一,对故居旅游资源利用不足。耿飚故居的开发,现处于初始阶段,对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够,故居内陈列内容相对简单,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强。

第二,对红色旅游的内涵理解不深。红色旅游概念中“红色”是指在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在原有革命传统教育上有所创新,通过现代旅游的形式发挥出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在革命传统教育之外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功效[1]。而耿飚故居只是作为单纯的旅游景点,精神和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明显,难以长期吸引游客。

第三,对旅游要素的整合不佳。对红色旅游产品而言,开发比较粗浅,地方特色不够,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不足,“食、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体系还尚未健全,景点接待设施不完善,相关接待设施较为稀缺。

(二)旅游配套设施不佳

耿飚故居是近年才修建并对外开放的,景区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善,但是旅游配套设施却相对缺乏。旅游接待设施方面,故居附近仅有一个耿飚饭店,其他吃住设施不够,停车场面积较小,不利于游客的出行。旅游购物设施方面,建设相对简单,没有固定的购物场所,也没有相关的食品店和小吃街;医疗救护设施方面,相关医疗人员的安排和应急设施较少。

(三)旅游线路组合不当

醴陵耿飚故居只是作为单个景点在经营,未形成旅游产业和产业链,其旅游功能也未得到适当的彰显和发挥。醴陵市拥有很多特色旅游资源,“红、古、绿、俗”,七彩纷呈。然而,耿飚故居在发展过程中却未充分发挥资源融合的优势,没有将故居游览与醴陵市其他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相结合,没有和其他旅游景点组成多种多样的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

(四)旅游营销力度不够

第一,社会知名度不高。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显示,部分醴陵本地人都不知道耿飚故居,且知道的人中,也有较多没有去过,其原因主要是“知道耿飚故居,但是感觉其开发的还不够完善”。耿飚故居是醴陵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却不被当地人所知,更不为外地人所晓。由此可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提升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传统宣传力度不强。耿飚故居从决定改扩建到改建完工,各媒体都鲜有相关的报道信息。故居景点工程落成之后,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等在内的传统营销渠道都未集中的对其进行详细报道。

第三,网络宣传力度不够。在百度等常用浏览器中以“耿飚故居”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显示出来的基本都是通往故居的道路维修情况等不具时效性的信息,基本没有故居主体工程、故居内容及故居相关旅游设施的介绍,甚至在网络地图上也找不到耿飚故居的位置,其准确位置和坐车路线也未标明。种种迹象均表明,醴陵耿飚故居的网络宣传力度较弱。

(五)旅游标识系统缺失

旅游标识在旅游业中被普遍应用,它通过具有“标记”、“识别”作用的一些载体,以视觉元素影响旅游者,协助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更好地完成旅游体验过程,增加对景区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了解[2]。耿飚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一些知道他相关事迹的人慕名来到醴陵,希望一睹耿飚故居的风采。但是,很多游客找不到故居的位置,由此反映出耿飚故居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旅游标识系统缺失。通过亲历走访发现,不仅醴陵市区没有标识耿飚故居的指示牌或相关指引信息,就连故居附近都没有足够明显的指示牌以引导游客前往,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醴陵耿飚故居的发展。

(六)当地居民参与不足

醴陵耿飚故居是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各项设施都还不够完善,当地居民参与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晓度低。耿飚故居作为新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各方面宣传力度还不强,因此,当地居民对其了解不多。二是参与意识不强。耿飚故居位于乡村,当地居民对“旅游促发展”的观念认同感较低。通过调查,绝大部分的居民对耿飚故居的开发关注不多,他们没有意识到故居的开发能够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三、耿飚故居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考

(一)充分挖掘红色内涵

耿飚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发展事业,耿飚精神是值得全国人民倡导和学习的。醴陵耿飚故居具有独特性、文化性、教育性、稀缺性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故居的红色内涵,通过耿飚故居景点的发展,不仅要吸引游客,增加相关人员收入,而且要让人们学到耿飚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要把耿飚故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开发建设一批对人们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的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知名红色旅游品牌。醴陵耿飚故居要将自身的独特之处发扬光大,切忌单纯模仿其他红色景区的题材和内容,而应围绕耿飚故居或耿飚的某一个特点往深挖,向大做,做到有深度、有内涵、有看头,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旅游配套设施的设置及完善对旅游景点或景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醴陵市应协调好各部门,高度重视耿飚故居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接待方面,鼓励当地居民开展农家乐,吸引游客。旅游购物方面,可以将耿飚生平事迹编印成书籍,针对青少年读者可编印小人书、连环画;耿飚的光辉一生可拍摄文献纪录片、电视剧,制作成光碟。旅游商品的开发应注重故事性、通俗性、可读性、文化性。还可以把醴陵的一些特产引入故居景点。旅游娱乐方面,可以联合相关部门编排关于耿飚的评书、地方戏、小型影片等,还可以引进赤水河民间集体原创情景快板《赞耿飚》,在景区进行表演或放映。

(三)开发新颖旅游线路

1.红色旅游的优势结合

醴陵是一个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地方,至1949年止,全市有英名在册的烈士共有2260人,如左权、李立三、耿飚、宋时轮等。英勇的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仅仙山公园就有许多景点,如左权将军纪念碑、烈士陵园,还有李立三故居、先农坛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纪念地等。耿飚故居的开发可以与这些红色景点相结合,组成如“红色醴陵:耿飚故居—李立三故里—左权纪念园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2.红色旅游与陶瓷旅游结合

醴陵自古以“瓷城”誉名,“醴陵陶瓷”在国内和国际上均有着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醴陵的陶瓷工业旅游发展迅速,醴陵群力瓷厂作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近两年倾力打造并对外开放的醴陵陶瓷文化艺术城,更是备受世人关注。醴陵耿飚故居的旅游发展,需要结合这些旅游潮流,开发如“耿飚故居—陶瓷文化艺术城一日游”等类似的旅游产品。

3.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结合

醴陵旅游发展的另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醴陵境内丘陵起伏,山水环绕,自然景观优美。醴陵耿飚故居位于乡镇,其发展更应走旅游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坚持“红绿结合”,大力发展以故居红色旅游为主线、“农家乐”结合自然山水景观的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业,开发如“耿飚故居—官庄水库休闲两日游”等类似旅游线路。

4.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结合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民俗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把耿飚的成长历程、耿飚的精神财富与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把红色文化与民俗表演、当地吃住文化相结合,号召当地人民适当建立民俗风情街、民俗特色饮食街等,以此来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开发“耿飚故居—醴陵民俗文化表演—醴陵特产街趣味游”的体验式旅游线路。

5.红色旅游与节庆创意结合

特别的节庆日和大型活动具有强大的带动力,耿飚故居红色旅游与新年祈福、耿飚诞辰纪念等节庆活动相结合开展祈福纪念活动,将红色旅游发展和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相结合,打造舞台艺术精品,能够极大的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在故居景点举办一些参与性与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如以耿飚故居为题,举办“中小学生红色导游大赛”,以此来提高故居景点的社会关注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四)高度重视市场营销

1.注重新兴营销方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现今微博、微信盛行,很多旅游景点都拥有自己的公众平台。各种旅游信息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给自己的潜在用户,这便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宣传效果。醴陵耿飚故居的宣传推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努力挖掘微博微信用户,打开客源市场。当然,在宣传方式的选择和分配上也应进行合理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反响和客源需求来确定。

2.保留传统营销方式

广告营销。可以由政府倡导,相关企业资助,拍摄醴陵耿飚故居红色文化旅游的广告形象宣传片,片中融入醴陵文化和耿飚文化。宣传片投放到电视台和网络上,在醴陵市繁华地带的大荧幕上定时定段播放,还可以将其刻成光盘进行售卖。

新闻营销。新闻在各大媒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醴陵耿飚故居的宣传需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有规律地、定期地在新闻上播报有关耿飚及耿飚故居的内容。

节事营销。同样以政府发起、企业资助的方式开展,但节事活动的方式必须注意结合故居的特色,内容也应符合醴陵耿飚故居的历史背景。比如定期开展耿飚童年故事、红色革命经历及建国后外交事迹的讲座。

3.倡导体验营销方式

体验式营销醴陵耿飚故居红色文化旅游的关键是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氛围。耿飚故居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要以当地的文化背景为前提进行,要提高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凝聚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红色旅游文化氛围,为耿飚故居的宣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建立旅游标识系统

旅游标识系统是旅游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景区产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旅游标识是否完善是旅游景区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醴陵耿飚故居如今虽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景区,但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耿飚故居的旅游标识系统,使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1.建立和完善市区内的标识

醴陵市近年的交通发展迅速,新修建了醴陵东高铁站,公路也进行了完善,新增了S205岳汝高速枫林互通口,并且完成了枫林互通口至耿飚故居公路的改建工程。四通八达的交通为各地游客出行至醴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自助游、自驾游等出游方式,为给旅游者提供便利,应在各主要通道口设置明显的路标、路牌,引导游客前往故居景区。

2.建立和完善故居附近的标识

醴陵耿飚故居位于醴陵市北乡黄獭嘴镇,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不易寻找,尤其是去往景区的道路岔路口较多,对于外来游客,不熟悉地形,难免出现迷路现象。因此,需要在醴陵耿飚故居周围设立明显的指示牌,在每个岔路口设置好路标,以便游客能够轻松而准确地找到故居所在地。

3.建立和完善网络地图标识

随着现代化、网络化世界的到来,网络工具得到普遍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出行前都会先在网上查看景点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查找景点的网络地图,了解其准确的地理位置,以便于出行。因此,醴陵市相关部门应及时完善耿飚故居在网络地图中的位置,便于游客搜索。

(六)增强当地居民参与

居民的参与能够有效地保护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应依靠当地居民的力量,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旅游自治积极性和参与度,认真听取他们关于故居景点的发展建议。与此同时,醴陵市政府应从宏观上强化每一个公民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弘扬意识,让每一个普通公民都参与到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中来。景区人员应和当地居民多多交流和沟通,为耿飚故居今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还可以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让中小学生在耿飚故居充当小导游,把耿飚故居变为中小学生的红色文化实践新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对耿飚故居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刘建平,刘向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2006,30(5):73.

[2]李宏,陈享尔,郭飞.旅游景区标识规划设计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

[3]潘秋玲.旅游开发对语言文化景观的影响效应研究-以西安为例[J].旅游学刊,2005,20(6):19-251.

[4]毛粉兰.挖掘红色内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庆阳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8).

[5]周伟.红色旅游开发需深挖红色文化内涵[N].中国商报,2012-12-14.

(责任编辑:朱小宝)

F 592

A

1009-2293(2015)04-0078-04

刘建平,湘潭大学副校级督导,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思文,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3.021

猜你喜欢

耿飚醴陵故居
耿飚之问
卫立煌故居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2018·醴陵收藏名瓷春节展在醴陵瓷谷隆重开幕
醴陵尚方窑制“世界和瓶”闪耀巴西里约奥运会
魂兮归来返故居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耿飚之细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耿飚:老百姓还会为你们求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