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少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2015-03-27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刘少奇

赵 正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论刘少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赵 正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刘少奇在其一生中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刘少奇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包括争取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坚持阶级斗争、下层统一战线与上层统一战线相统一、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保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独立性等思想。当前,刘少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实现“四个全面”宏伟目标、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刘少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当代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少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有力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对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刘少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日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抗日救国成为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任务。国内阶级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在中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不仅农民、工人、学生反对内战,要求抗日,就连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抗日情绪也日趋高涨。

(二)中共积极制定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团结一切抗日力量,迎接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会上批评了在党内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制定了建立广泛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为了积极贯彻这一政策,动员全国人民积极抗日,同时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央决定派刘少奇前往华北,打开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

(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促使国民党集团逐渐转变了对抗日的态度

随着国家灾难日益深重,面对蒋介石坚决采取“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部阵营发生了变化,一些爱国将领主张抗日。1932年十九路军对进攻上海的日军予以坚决反击;1933年蔡廷锴、李济深等爱国将领发动“福建事变”,主张抗日反蒋;1936年桂系李宗仁也打出抗日反蒋的旗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严重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四大家族的利益,使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日本态度日益强硬。同时,国民党政府试图改善同苏联和共产党的关系。1932年南京政府恢复同苏联的关系;1935年蒋介石派南京政府驻苏联大使武官邓文仪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取得联系,并与中共代表潘汉年接触,国共双方就国共合作抗日进行了初步交流。1936“西安事变”爆发,在很大程度上迫使蒋介石开始转变对抗日的态度。

二、刘少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刘少奇首先从理论上系统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他指出:“如果不能完全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那就谈不上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广大民众的抗日反汉奸运动,就不会在我党的领导之下开展起来,那就要障碍着我党和革命的前进。”[1]在北方局、中原局及华中局等地工作期间,刘少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行了论证和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取得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可避免的涉及革命领导权问题,这是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刘少奇指出:革命领导权就是哪个阶级应该领导中国革命、来领导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由于资产阶级反对彻底的革命,中国民主革命领导权不能由资产阶级获得。无产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无产阶级有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这就决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给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出路,代表他们的利益,为他们的彻底解放而斗争”[2],中国革命的“唯一领导者”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还指出:革命领导权并不是与生俱来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共产党要与国民党争夺革命领导权“就要分析国共合作的具体条件,并善于运用这些条件,克服自己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利用对方的弱点,并避开与削弱对方的优点”。[3]

(二)在统一战线运动中决不能停止阶级斗争

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统一战线运动中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意味着工农群众就要在统一战线中放弃阶级斗争。刘少奇指出:“民族统一战线并没有消灭社会各阶级间原来的矛盾和冲突。在民族统一战线运动中,这些矛盾是依然存在的,所以阶级斗争依然是存在的。”[4]他认为:工农群众在受到严酷的剥削和压迫下,革命热情和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只有进行坚决地阶级斗争,改善工农大众的地位与生存状况,才能使他们积极、英勇的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在统一战线运动中进行阶级斗争不仅不会削弱统一战线的力量,相反会增强其力量。

刘少奇还分析指出:封建势力是汉奸的社会基础,为了满足工农群众的利益要求,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牺牲他们的利益是应该的;民族资产阶级因为阶级斗争也会受到一定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会在整个反帝斗争中获得利益,而使资本主义有顺利发展的可能。

(三)下层民族统一战线与上层民族统一战线相统一

在中国,工人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统一战线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刘少奇指出:“工农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基本力量。没有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参加和积极拥护,统一战线是不能有力树立起来的,革命是不能胜利的。”[5]共产党必须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开展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调动他们的抗日热情。以工农群众为主的下层统一战线是整个统一战线的基础。

但是,“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不只是下层的,而且是上层的,不只是要在工人、农民、兵士中,要同各种不同主张的群众进行统一战线,而且还要同某些军阀、某些政治派别、某些有群众的社会的上层分子进行统一战线。”[6]刘少奇对上层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他积极组织成立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全国学生救国会;争取二十九军师长宋哲元、“山西王”阎锡山等实力派抗日;还派周小舟和北平中国大学教授吕振羽与国民党代表举行非正式谈判,为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广泛建立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刘少奇高度重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他认为:“抗日各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高形式。”[7]抗日民主政权“是领导中国抗战与革命到最后胜利的最好的最有力的形式”。[8]刘少奇指出:必须广泛的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政权,这种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只有这种政权的广泛的建立,才能不断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刘少奇系统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认为其性质是不同于西欧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这就决定了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应该是一切抗日力量的联合专政。因此,抗日民主政权“政府的组织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各级民主政府的委员制、代表会议制,实行普遍的选举,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9]。共产党反对“一党专政”,共产党愿意一切抗日力量参加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一切抗日党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的合法地位。

(五)在统一战线中保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独立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的联盟,其内部情况复杂。刘少奇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自己确实地、不动摇地独立起来,然后才能与别人进行平等的联合。”[10]对于如何保持和加强独立性,刘少奇提出四点要求,以此来“推动别人跟随自己的主张行动,而不至于去接受别人的影响,在别人的主张下动摇自己,甚至作别人的尾巴”[11]。对于同盟者的错误要坚决予以批评,虽然“在细小的不重要的个别问题上,不应该和同盟者引起过多的不必要的纠纷;但在主要的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就必须毫不放松地坚持自己的观点”[12]。

刘少奇还指出无产阶级与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合作,在基本上是带着阶级对抗的合作,因此在合作时无产阶级要有充分的警惕性、独立性。与大资产阶级合作“就必须超过大资产阶级允许范围,利用一切时机去敌后独立自主地建立我们的武装与根据地,团结一切抗日势力,坚决进行抗战与实行三民主义”[13]。

三、刘少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方式的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只能由其领导。刘少奇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领导权就必须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才能使同盟者团结到自己周围,同时对同盟者要讲究领导的艺术。当今,虽然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其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采用高超的领导艺术,使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力量团结在自己周围。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刘少奇主张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政权,坚决反对一党专政。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献计献策,有利于我们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进而使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有所改善,执政能力有所提高。

(二)对实现“四个全面”宏伟目标的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四个全面”是我党我国当前面临最重要的任务。刘少奇主张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并且不断为广大人民谋取利益。我们党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党,“四个全面”的实现依赖人民的支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刘少奇强调在统一战线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不断协调同盟者之间的关系,使统一战线为完成主要任务而服务。当前我国统一战线中的一切力量要为着实现“中国梦”、实现“四个全面”的重要任务而奋斗,使统一战线能够发挥处理和协调社会关系,加强团结,增进理解,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的指导意义

统一战线对于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经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努力,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但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刘少奇指出在统一战线中要坚决保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独立性,这就要求我国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主张“一中一台“的言论和行为。同时刘少奇指出对同盟者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对台湾在保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我国应坚定实行“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尊重台湾历史传统。同时,刘少奇高度重视下层统一战线与上层统一战线的结合,解决台湾问题也应该需要两岸人民及政府之间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更多地开展交流活动,加深理解,海基会、海协会等民间组织应加强往来,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多做贡献。同时,应该积极推动两岸政党领袖及政府高层之间的正式访问,增强互信,达成共识。全体中国人有理由相信,在良好的统一战线工作之下,在两岸人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台湾问题一定得以解决,祖国完全统一一定得以实现。

[1][2][3][4][5]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4、48、78、51、51-52.

[6]陈绍畴.刘少奇在白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142.

[7][8][9][10][11][12][13]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73、173、174、50、50、51、273.

(责任编辑:刘蓉宝)

D 613

A

1009-2293(2015)04-0017-03

赵正,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4.004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刘少奇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论毛泽东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