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5-03-27张冬侠

关键词:第二课堂会计专业活动

张冬侠

(1.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230000;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236800)

第二课堂是指在传统第一课堂教学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它以第一课堂教学为基础,是第一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第二课堂充分拓展教材的内容,利用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来展开教学活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共同学习共同参与;从教学效果看,它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会计专业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理论知识内容规则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培养学生会计技能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借助于第二课堂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由于会计专业知识概念抽象,核算复杂,专业术语难懂,规则性、系统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会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换一种方式来接触了解会计,正确认识会计,提高对会计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另外,第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习中的问题不再是由老师提出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进而想办法解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二)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人的能力获得最佳的展现。由于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所以即使同样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传统课堂教学注重面向全体,由于受时间、学生人数等因素限制,很难兼顾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每个学生,通过接触了解他们各自的兴趣点,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来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形式,集中学习重点,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是否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协调的发展。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传授的是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知识,第二课堂作为对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有效检验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适时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在第二课堂中,教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得以检验,从而促进第一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实践性强,同时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运行情况知之甚少,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企业运营的框架,认识理解抽象的会计专业理论,掌握会计核算的职业能力,是关系会计教学成败的关键。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学,仅仅依靠理论讲解、课程实训或案例教学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效果不甚明显。积极推动第二课堂教学,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将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借助第二课堂的开放体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在理解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五)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显著特点是师生相互了解,相处融洽、彼此信任,教师具有较高的威信。第二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增加,对话的机会增加,相互了解也就增加,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学生与老师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一)读书、网络学习活动。读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思维,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习兴趣。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很多书包括教材更新会滞后,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完成知识更新。

(二)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应配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同时也可以结合会计实际工作或会计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比如,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报税的具体工作流程,请专家分析“营改增”对于企业的影响。通过专题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讨论会。讨论会也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选择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实际会计案例,也可以选择当前热点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如商誉的确认问题,购物奖励积分等特殊业务的处理问题。

(四)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会计知识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全省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或者其他科技竞赛,还可以定期举办会计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出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

(五)参观考察。参观考察的联系准备工作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参观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业和其它单位。教师在参观现场应边参观边讲解,参观考察完毕,学生应完成参观考察报告,记录参观的感受和收获。参观考察让学生“眼见为实”,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具有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六)会计晚会。会计晚会是第二课堂活动中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它以富有趣味性的形式来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团结合作的作风都能得到较好体现。

三、会计第二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一)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相适应

当前有些学生、甚至老师对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或者对其目的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强调的是第二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注重开发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学历与知识已不是用人单位的唯一指标,企业对员工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会计工作除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基本职业技能外,同时对其与外界的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有较高要求。第二课堂的活动应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相适应,除通过开展会计专项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对企业参观考察、实地调研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体验,通过专业知识辩论比赛、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二)合理规划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程的安排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的内容、合理的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生投入第二课堂的学习;如果内容和形式安排不合理则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第二课堂流于形式,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的水平有差别,教师在安排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时要兼顾到每位同学,这就需要提前作出有效的规划。首先学校管理方面,应专门设置相应的指导管理部门,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第二课堂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部分,也使得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具体的指导规范。另外教师方面,由于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制定活动计划时要以学生为本,多征求学生意见,部分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参与完成计划的制定,老师在给与适当指导即可。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举办会计知识技能竞赛,让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竞赛规则的制定;鼓励学生举办小型会计专题晚会,晚会的筹划及参与全部交由学生完成,教师规定相应的奖励条件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课堂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广泛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第二课堂的开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从制度上为课程开展提供保证。制定第二课堂工作量计算办法,使第二课堂的工作量计算结果和教师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正比,保证多劳多得;(2)将第二课堂纳入年度考核标准。将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水平作为指标纳入年度考核标准,将第二课堂开展有明显成效的认定为教学成果,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第二课堂指导的水平和质量;(3)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借鉴更多的经验。教师在加强自我建设的同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专题讲座或者讨论会等形式,让老师相互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指导水平。

(四)完善评价标准,引导第二课堂健康发展

课程评价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第二课堂评价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标准,对第二课堂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反馈不足。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评估机制,引导第二课堂健康发展。第二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过程,因此对第二课堂的评价首先要评价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设计。第二课堂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要求更高,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学情境、教学组织的比重要加大。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评价,这一部分应由学生来完成,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来完成对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的成长和能力提升离不开传统课堂教学,但也需要第二课堂的有效补充,第二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特长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舞台。只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第二课堂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次会计第二课堂的活动都成为学生印象深刻并学有所获的课堂。

[1]陶静,雷萱.会计学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1,(5).

[2]邱爱军.基于有效教学的会计第二课堂实践探索[J].财会通讯,2014,(6).

[3]范莹莹,刘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J].经济研究导刊,2011,(8).

[4]王勋.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会计专业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