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县杉木采伐迹地南酸枣造林试验
2015-03-27张文鸿
张文鸿
(云南省腾冲县林业局,云南 腾冲 679100)
腾冲县杉木采伐迹地南酸枣造林试验
张文鸿
(云南省腾冲县林业局,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南酸枣,造林成活率为97%,3年保存率为94%,3年树高达 6.2m,胸径达 7.2cm,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南酸枣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速生树种加以推广。
关键词:杉木采伐迹地;造林试验;南酸枣
作者简介:张文鸿(1973—),男,云南腾冲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生产和林业调查工作。
[7]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南涧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 昆明: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6.
[6]南涧县人民政府.南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R]. 南涧:南涧县人民政府,2011.
[5]南涧县人民政府.南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R]. 南涧:南涧县人民政府,2011.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2-0169-02
Abstract:Through the reforestation test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on the Chinese fir cutover 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reforestation can reach 97% and the three- year preservation rate can reach 94%. The height of trees is 6.2m and the diameter is 7.2cm in three years. Besides, the young trees grow well withou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refore,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can be generalized as a kind of fast-growing species on the cutover land of Chinese fir.
1引言
腾冲县是全国林政资源示范县,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经过调查,腾冲县杉木面积14365hm2,蓄积2614801m3,其中纯林占80%[1],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退耕还林时期所造的纯林,长期的杉木纯林经营带来以下弊病。一是地力衰退,森林功能下降等生态问题。二是杉木纯林景观效果差,有损腾冲旅游城市的生态形象。三是火灾隐患极其严重,且火灾扑救困难。四是鼠害严重,防治困难。因此,对杉木纯林的改造和寻找效益好、更新容易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树种对腾冲林业具有重要现意义。南酸枣(ChoerospndiasaxillarisBurtt.etHill),又称酸枣、五眼果等,为漆树科南酸枣属落叶大乔木,是我国南方速生多用途优良树种,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为重要的工业原料[2],也是腾冲县的乡土树种之一,多散生分布于村寨周边、房前屋后,在腾冲没有发现具有一定面积的纯林。2012年苏江林场首次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南酸枣造林试验。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设置
试验地设置在腾冲县苏江林场七沟河营林区第52林班,采伐前为杉木纯林,于2011年冬季进行了皆伐,杉木采伐时林龄为25年。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8°11′20″,北纬25°15′20″ ,属西南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多雨,干湿分明”,年平均温度14.8℃ ,极端最高气温 30.5℃ ,极端最低气温-4.2℃,年均降雨量1600mm,年平均日照2176h, 海拔 1560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厚层山地黄壤,中性偏酸,pH值在5.5~6.0,东南坡向,位于坡的下部,坡度18°。
2.2 种苗来源
种子从腾冲县中和镇散生南酸枣健壮母树采集,在10月果实由白变黄自然脱落时拾取,堆放沤烂,拌沙搓洗去果肉晾干,用室内沙藏法沙藏至来年3月在中和镇播种。因种壳不易突破,为促进种子发芽,播前用浓度0.2%高锰酸钾液浸泡15min消毒,然后用45℃温水浸泡48h。选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为圃地,播种采用开沟条播方法,沟深5cm,沟宽10cm,行距25cm,播种时种孔朝上,株距15cm,覆土厚度约2cm。定时浇水,中耕除草,间苗补苗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在6月至8月中旬苗木生长旺盛期,应以尿素3kg/667m2追肥,每隔15d施肥1次,先稀后浓,9月上旬停止施氮肥,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10月下旬苗木停止高生长。在来年3月份选取苗高100cm以上,地径0.8cm以上,无病虫害、充分木质化、色泽正常的苗木出圃造林。
2.3 试验方法
2.3.1 造林
对伐区剩余物和杂灌进行清理,采用环山水平带状归堆。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带间距3m,带宽60cm,株距2m,栽植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按“品”字形分布。2012年3月选取1年实生壮苗造林,每穴施西洋复合肥底肥100g,再回填一层腐殖土后才植入苗木,杜绝苗木根部直接接触底肥,定植做到苗正、压实、根舒,植株根部培土呈“龟背状”,以防积水。
2.3.2 抚育
连续3年于每年6月、8月进行2次除草抚育,以改善林地条件,促进幼树生长。在抚育过程中对南酸枣进行整枝,去除杉木伐兜多余的萌生条,可适当保留部分伐兜上生长健壮、离地较近、上坡部位的萌生条1~2条,每亩保留40~50株,在短期内培育杉木小径材。
2.3.3 幼树生长测定
幼树测定采用标准地法测定,每个标准地1亩,2014年12月初对标准地中幼树进行每木检尺,实测胸径和树高,同时对病虫害进行调查[3]。
3试验结果
3.1 南酸枣生长迅速
南酸枣生长迅速,南酸枣比杉木生长快,居于上层林冠。南酸枣3年树高生长达6.2m,年均高生长2.07m;胸径达7.2cm,年均生长量2.4cm。幼树能安全越冬越夏,未见日灼害、寒害和其它病虫害。萌生杉木3年树高生长2.84m,年均高生长0.95m;胸径3.6cm,年均生长量1.2cm。
云南省南酸枣没有具体速生丰产指标,但根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何贵平研究员等人通过在福建邵武对南酸枣开展的试验研究,在A类立地条件下,3龄南酸枣平均树高总生长量5.6m,胸径(去皮)总生长量5.10cm,表明了南酸枣为早期速生树种[4],而此次造林试验结果优于福建邵武A类地区的试验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1384—2007)实生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指标比较,速生丰产指标为年平均高生长1.3m以上,可见此次造林试验的萌生杉木未达到实生杉木丰产指标,表明杉木采伐迹地不适宜大量培育萌生杉木,只宜作为非目的树种进行小径材短期培育。
3.2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
经调查造林成活率为97%,3年生保存率为94%。
3.3 病虫害少
经调查杉木迹地上种植的南酸枣,没有病虫害,生长良好。
3.4 生态、经济效益比杉木更佳
从生态角度看,南酸枣与萌生杉木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可降低火灾隐患和鼠害,景观效果也比杉木纯林好,南酸枣落叶量大,落叶易腐烂分解,可以改良土壤。从经济角度看,南酸枣生长快,可培育中大径材,果实可加工食用。萌生杉木降低了造林成本,在短期内可生产小径材,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实现以短养长。
4结语
(1)试验结果表明,南酸枣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生长良好,今后应将其作为腾冲县一个迹地更新的树种来大面积推广。
(2)应尽快对南酸枣进行良种选育和制定苗木分级标准。
(3)腾冲县气候类型多样,有暖温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等气候带,海拔高差大,南酸枣作为乡土树种,要详细调查其在腾冲的分布范围、垂直分布和适生环境,应进一步对南酸枣在腾冲不同区位、不同海拔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其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确保大范围推广造林成功。
参考文献:
[1]腾冲县林业局:腾冲县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的实施意见[R].腾冲:腾冲县林业局,2010.
[2]朱慧.优良树种南酸枣研究综述[J].广西林业科学,2005(3):22.
[3]楚永兴,郭安.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2000(3).
[4]何贵平,陈益泰,余元化.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2):208.
The Reforestation Test of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on the Chinese Fir Cutover Land in Tengchong
Zhang Wenhong
(ForestryBureauofTengchongCounty,YunnanProvince,Tengchong679100,China)
Key words: Chinese fir cutover land; reforestation test;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