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广西金秀水源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对策

2015-03-27黄茂松

绿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益林水源林地

黄茂松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来宾545001)

1 引言

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弧形山脉东翼中段,主体部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以下称金秀县)境内,面积为2080km2,其外围延伸到柳州市的鹿寨县,来宾市的象州县、武宣县,贵港的桂平市、平南县,梧州市的蒙山县等区域。据地质及气象资料,大瑶山地层古老,地貌以中山为主,山体庞大陡峻,气候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区的山区类型,夏无酷署,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大瑶山在金秀县境内发源的河流就有25条,其水源惠及金秀、鹿寨、象州、武宣、桂平、平南、蒙山、荔浦等8个县(市),直接影响200多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和80多万亩耕地的灌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81%,水源林保护区面积达158万多亩,其中还包含着38万多亩的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珠江流域重要源头。随着区域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增加,毁林开垦时有发生,加之林区林业资源保护意识问题,各类政策、执行力不到位,环境气候的变化,导致水源林资源受到压缩,河流水资源调节受到影响,秋、冬季河流水资源不断减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需加强保护区内水源林保护及发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意义深远。

2 水源林的概念与功能

2.1 水源林的概念

水源林又称水源涵养林,是指以调节、改善水域流量和水质为特质的一种防护林。水源林有天然水源林和人工水源林之分,天然水源林是指通过自然更新生长而形成的天然森林。天然水源林多分布在江河水系的源头,具有环境适应力强、森林结构完整、分布较稳定、成长时间长、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特点。人工水源林属于人工林,在造林时以木材利用为主,后因水资源保护需要改成水源涵养林。在水源涵养林区内过去因部分采伐后通过人工康复形成的林分(属天然起源的林地)有天然与人工的痕迹,可归为天然水源涵养林。

2.2 水源林的功能

水源涵养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通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及土壤层对降水的拦截和滞留作用来减少林下迳流量推迟水流损失时间而达到蓄水涵水目的,因而林冠截留降雨的能力就受林分树种组成、郁闭度、下层灌草盖度、土壤汲水力及降雨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林分类型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树冠对降雨截留的能力不同,不同的枯落物的持水性取决于其在林地上的积累量及其本身的持水能力。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对其蓄水量影响很大,疏松及毛管孔隙发达的土壤汲水能力一般较强。天然完整结构的阔叶林由于生长时间长,枯枝落叶易腐质,易促进土壤改良,对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涵养水源能力一般天然林优于人工林,阔叶林优于针叶林。

3 金秀县现有林地现状

根据林地生态补偿性质及结构类型可将林地划分为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目前金秀县公益林地面积为124057.3hm2,商品林地为96123.2hm2。在公益林地中林木以天然起源的林地面积100898.9hm2,人工起源的林地面积22115.4hm2;商品林地中林木以天然起源的林地面积20971.6hm2,人工起源的林地面积66518.1 hm2。公益林地按林地权属划分为国有和集体,国有公益林地面积为45135.6hm2,其中自然保护区24901.4 hm2,金秀林场17525.9hm2,老山林场2708.3hm2。集体公益林地78921.7hm2,分别分布在各乡镇。

金秀县大瑶山水源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据林业部门统计,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25种,分别占广西植物区系科、属、种总数的76%、52%、39%,其中银杉、桫椤、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合柱金连木、猪血木等27种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保护区内有陆栖脊椎动物373种,昆虫21科570属85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就有12种,如瑶山鳄蜥、金斑喙凤蝶等。种群资源仅次于云南西双版纳成为全国第二大物种基因库,被人们誉为“立体资源宝库”、“天然绿色水库”。

4 大瑶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存在的问题

4.1 水源涵养林在功能划分上存在不足

按照水源涵养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水源林的划分应该尽可能是天然林,但实际是,由于群众的意识特别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涵养水源较好的天然林被划分在商品林区,当作商品林来经营,这些林分就会被人工更新为针叶林,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还有,金秀县分布有较多的八角林,从经济效益出发,群众是欢迎将其八角林划分为水源涵养林,这样群众得到了双重经济效益,然而群众把八角林按经济林来经营,导致八角树种植密度低,郁闭度小,林下植被被人为调整,涵养水源的效能大大降低。

4.2 群众对水源涵养林保护意识淡薄

水源涵养林要求涵养更多的天气降水,使河流、湖泊常年能有更大的水流量,满足工农业生产的用水,所产生的是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当地群众没有经济效益,缺少培育与保护管理吸引力。一些群众为了经济利益,淡化了对天然水源涵养林的保护,表现在:对部分天然林地进行开垦种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或经济林,如沿江沿河道坡地种植旱生家作物;江河源状保护地砍天然杂木林制木炭,又不加以康复;近年因茶业发展很快,一些中山坡地用来种茶树,使原来林木受损严重;再者金秀县旅游开发中很多景区均处在天然林水源林区,旅游规划设计对原生植被保护虽然有规划有措施,但在项目实际建设中还是有破坏天然林现象。

4.3 水源涵养林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2001年国家划分了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后,森林的经营即分两部分进行,对于金秀大瑶山所划分的生态公益林基本上是水源涵养林范畴,国家给予生态公益林一定的补助,但这些补助经过层层分流后,到达经营者的手中就很少了。正是由于生态公益补助在基层存在问题,群众感到利益不足,没有积极性,致使群众自身参与天然水源林保护的热情减少。

4.4 对生态公益林的调整过于频繁

最初生态公益林的政策自2001年,当时国家希望这项政策能有效保护好生态公益林,同时做到当地群众有收入能致富。后来该政策经过多次频繁调整,一些林地经营者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将一些好的水源涵养林分调出生态公益林范畴,将一些比较次的林分划调入生态公益林。如此,生长好的原水源林按商品林经营,大径阶林木被砍伐,林地受到破坏;不良的林分调入公益林后,又不能很好培育管理让其康复,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降低。

5 金秀水源林资源保护理论依据

特定区域水源林资源保护涉及到的理论比较多,诸如环境生态学、森林经理学、造林学、景观生态学、森林植物学、民族文化学、土壤学、生态伦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等。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强调资源延续性问题,具体可定义为“在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同时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而水源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下生存及产业发展的需求,达到设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有较好的保护,使水资源得以延续”。具体来说,金秀水源林的保护能满足如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做好资源保护使其满足下一代的需要,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学理论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研究道德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生态学重点在于研究自然生态环境,是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间关系的科学。由此生态伦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及人对大自然的保护态度与行为准则。生态伦理是要确立自然界的权利和价值,因此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其核心要件是要求人类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可靠的道德基础。生态伦理学应用于水源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就是要强调人与自然(天然林分)如何建立道德规范,防止人类行为破坏自然因素(天然水源林)。因此在水源林资源定位及保护规划设计等都需融入生态伦理的内容。

6 金秀大瑶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技术对策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伦理学观点,探索在重要水源涵养林区的保护措施及技术对策必须紧紧围绕涵养区内的资源要素与特点,还必须着力构建与地方群众有切身利益的经济链,所有的措施与对策均不能离开人们生活一方的水土。正是出于这种理解,笔者才感到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人与自然共同形成的道德基础,能将保护意识引向正确的层面。

6.1 从生态保护理论提升区域整体保护意识

这是技术保护的基本要求,技术措施需要理论支撑。生态学、植物学、民族学、环境地理学及谈到的生态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或多或少给予水源林保护区管理者十分重要的理论。过去所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结合国家、地方的政策进行制定,理论上的指导相对薄弱,一是由于管理者知识学习过少,只凭经验进行管理;二是认为抽象的理论不好运用,难以融合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三是过度依赖领导意识,领导说了算,缺少科学的规划及指导。因此,在如今特别重视建构良好人居环境,提倡生态乡村建设的态势下,生态环境理论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金秀水源林保护更不例外,需要林区管理者、区域群众及相关利益者都要有整体保护意识,提升对江河源头生态林的自然关爱,以敬畏的意识行为参与资源保护。

6.2 设计激励机制引导大众参与水源林区共管

金秀县大瑶山水源林区既对本区域重要又对下游江河区域如桂平、平南、梧州甚至珠江流域(广东、香港等)意义重大。生态论理学阐明一方受益应该感恩源头资源一方,如果缺少这种伦理意识,源头方只是贫穷落后,受益方则富裕发达,长此下去源头方就会想办法致富,要致富除了林地物还能有什么,所以水源山林就被砍伐,资源越来越枯竭。由此,自2009年起金秀县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出台了水源林木认领制度,来自广东、广西东南部各城市的市民纷纷到金秀来认领水源林木,所认领的树木均有编号记录,并挂牌。这一保护措施的实施从更广泛的层面宣传了水源林区,还增加了广大市民、学生对水源林的关注和爱护。

6.3 运作和创新水源林经营模式

金秀县是广西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十分丰富。金秀还是全区自然生态旅游开发重点县,是广西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县。全县生态旅游资源如莲花山、圣堂山、林海山等有很大影响力,这些生态旅游景区又是水源涵养林区,因此要保护好水源涵养林资源就必须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发,利用丰富的游憩资源融入民族文化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生态游景区,以全新的经营模式发展地方经济,让群众得益得利,群众才有劲头才有积极性,保护政策、措施才可充分发挥其效能。

6.4 水源林地划分定性要注意差别对待

金秀县现在划分的水源涵养林有完整林分结构的天然林和人工经营的八角林等,对于天然林它只产生生态效益,并且所产生的水源涵养效益要大于人工林,这一定性得到专家的认可并一直都这么做。国家所给予的生态补偿在地方没有体现补偿的差异,不论人工八角林还是源头生态水源林都一样补偿,这不太合理,应该让源头生态涵养林得到的补偿高于人工八角林,才有利于天然林的保护和发展。

补偿差别还在于八角林划分为水源公益林的林分,对经营者来说,既得到国家生态公益的补偿,又得到林产品经济的收益,整体补偿往往高于天然公益林。在实际保护中,对八角林的经营应有一定的要求,如要求在八角林中混交一定比例的其它阔叶树种,保持林下一定的灌草盖度和高度,以及落叶层等。

6.5 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投资力度必须加大

由于群众对经营水源涵养林所得到的收益远小于经营商品林所得到的收益,对经营水源涵养林意愿不高,只有不断提高补偿力度,体现其价值时,群众自觉经营和保护水源林的意愿会自然提高。现状是除国家一定的生态公益补偿外,江河源头水源林很难得到相关利益,没有采伐权采伐指标,还需投入资金进行林区管理,因此显得比较困难,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并以专款形式用于水源林保护。

6.6 对生态公益林的调整要更科学更合理

生态公益林的调整应遵循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而不是为了谋取其它利益而进行的调整。生态公益林的调整是有规范、标准和原则的,不是谁说了算。在林地经营中,随着林木生长及林地利用情况,有时为了经营需要对原定性的公交林、商品林进行调整,或将公益林调整为商品林,或将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无论如何,对于调入、调出的每一块林地都应附有现场照片,并说明调整理由,由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现场核实出具意见,严格执行规范与标准。

另一种情况,在商品林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天然阔叶林符合并应当纳入水源涵养林管理,应该将这部分天然阔叶林按照生态公益林进行管理,给予适当补偿。只有不断完善国家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科学合理有效发挥其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6.7 林业信息技术应融于水源林资源保护管理中

林业信息技术突出的特点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水源林资源进行有效管控,3S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水源林区管理更规范更科学。目前,国家森林资源一张图建立后,将生态公益林纳入国家系统管理,实时管理,定期监测。对地方来说,所有观测数据通过信息处理,每一地块怎样都清清楚楚,其界定、树木结构、林分现状、涵养区、居民点等都能一一可视,十分利于管理。除此之外,通过实时信息管控,还能有效做好涵养林护林防火、病虫害监测等。

7 结语

金额秀大瑶山水源林对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水源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并不高,河流的径流量与从前相比减少了,随着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效能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与发展,将会更加突显其重要性,各级政府应该提高对该区域水源林资源保护的重视,特别是对天然林的保护。要重视在保护中运用生态伦理学理论,要进行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不断加大生态公益补偿资金力度,完善水源林公益规章、政策,加大信息技术监管,全面促进水源林可持续发展。

[1]罗基明.浅析金秀县大瑶山水源林区的保护管理[J].广西林业,2010,4(2).

[2]郑红波,罗志军.大瑶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J].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01(4).

[3]吴伟玲.广西金秀县森林生态公益林工程的实施与社会发展[J].北京农业,2013,12(30).

[4]韦美玲.广西金秀县大瑶山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探讨[J].广西林业科学,2001(3).

[5]覃凤珍.关于广西金秀水源林保护区情况的调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3).

[6]李 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公益林水源林地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Summer Is Coming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