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青春的路上同行

2015-03-26殷乐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总会心灵

殷乐

时光悄然流逝,两年前,我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现在,学生每天向我问好,叫我“殷老师”。两年里,有幸福、感动,也有伤心、无助,许多画面都很熟悉,时常让我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刚任教时,我教高一。有一天课外活动,班里一位女生走过来叫我。其实,我对她并无太多印象,但看到她无助的神情,我还是温和问道:“有什么事吗?”在她低声的叙述中,我弄明白了。原来她从初中就非常要好的朋友转学走了,现在她每天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朋友,越来越孤单,一天都说不了几句话。“我看你是年轻的女老师,就想跟你说说这些。”看着这个羞涩的女孩子,我感动于自己被如此信任,于是鼓励她跟周围同学多来往,告诉她有什么心事都可以来找我聊聊。整个课外活动时间,我听她说了很多心里话。最后她说:“老师,幸好你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我说的你也都懂。”

我想,这就是最真实的他们,有着最真实的青春。在日复一日备考的学习状态下,他们依然有属于自己的痛苦与欢乐。无处安放的青春,也在不同的角落悄悄绽放。他们是一群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成长的步伐是不一样的,有的快点,有的慢点,但都需要关爱,需要老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对于学生来说,算是“过来人”,拥有的也无非是零散的经验。我想,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依靠这点经验僵化地将学生“代入”,去进行一些流于表面又居高临下的教诲,而应该是带学生去看世界的模样,引导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只有深切的成长体验和感悟,才能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力量,激励他在人生道路上前进。他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理应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没有被“格式化”过的头脑,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在课堂上问了一个问题——“我喜欢什么”。刚开始,学生没什么积极性回答。我就说自己高中时最喜欢看小说——当然是跟学习无关的小说,并讲自己跟父母老师“斗智斗勇”偷看小说的细节。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我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有个学生写了一小段话:

每天,我都坐在同样的位置上听课、写作业,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可是我很喜欢旅行,不是跟团那种,是像古人一样一个人“行万里路”。也许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真正的自己,寻找到一个不同于在这里机械做题的我。我想,那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这让我欣慰不已。老师确实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止是对知识的追求,还有对生命的热爱。我们应该懂得欣赏诗歌、欣赏音乐、欣赏大自然,带着这些前进,心灵会更加柔软,生命会更富有激情。

去年我带毕业班,有学生跟我说:“看到拼命奋斗的父母,我害怕自己考不好。他们总会鼓励我,可越是鼓励我就觉得身上承载得越多,心理负担非常重。”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面对成绩决定前途的高考,没有几个学生能不感到紧张和焦虑,可是又不敢在家人面前表露。

为什么不把学生那根紧绷的弦松一松呢?我总会选一个自习课,静静地给学生读精选的美文,用音响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名曲,让学生的心灵得以休息。我们读泰戈尔的诗,读《时间简史》,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听《渔舟唱晚》,听巴赫的咏叹调,偶尔我也用生涩的技艺在班里弹吉他。事实证明,触动心灵的艺术可以使孩子们感受到希望和力量,班里的学习氛围明显轻松很多,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后来,我收到了那位女生给我写的一封信——“老师,每次看到你总会觉得温暖、踏实。你对我说的那些话,我都记着,珍藏着。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就是特别感激遇上你这么一个老师。”读后,幸福感油然从我心里迸发了出来。

我喜欢看到学生纯真的笑脸,喜欢看到他们解决难题时恍然大悟的模样,喜欢看到他们彼此分享的喜悦。我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有幸用自己的青春陪伴他们的成长,是使命,更是责任。我想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慢一点,不错过任何美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总会心灵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春天总会来
陈埭镇同乡总会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画与话
心灵小语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