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教师的语言

2015-03-26毛荣富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差生评语力量

毛荣富

最近,读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深受教益,并联想到了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也应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习式语言有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很多话已成经典,比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团结”等,平实好记,又能让人品味再三。习式语言朴素而有新意,形象中寄寓了深刻道理。

教师以育人为职责,理应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和能力,但现状怎样呢?记得某市举行作文大奖赛,作文题是《难忘那句话》,参赛作文有两三千篇,而写了出自老师之口的难忘的话的仅数十篇,而且无一得奖。令人遗憾的是,其中还有些是因那句话伤害了学生自尊而令学生“难忘”的。

在不少人眼里,语言并非什么大问题,只是工具和形式而已。这种语言观早已过时。其实,语言即思想、即精神,即人的情感气质。日本作家滨田秀一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感情的代名词。”汪曾祺则说得更透彻:“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思想内容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语言浸透了内容,浸透了作者的思想。”

近年来,随着西方哲学出现的“语言学转向”,随着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哲学演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形式论”的巨大缺陷。大家更加认同的是,语言即人,世上并无离开语言的思想,也找不到没有思想的语言。语言的苍白,就是思想的苍白;语言的魅力,就是思想的魅力。

教师大概是讲话最多的群体,每天都在进行着“言教”。其语言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教师的语言理应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就是思想的力量、说服的力量、感染的力量。

教师的语言显示职业修养

我所在的中学曾请一位大学教授来讲教育理论。他在报告中,左一个“差生”,右一个“差生”,真让人莫名惊诧。

在他眼里,凡是学习困难的、考试成绩不佳的或是不太听话的都是“差生”。他的话题中就有“差生产生的原因” “差生心理探秘” “差生也能考上本科”等。面对教师群体,他能这样无所顾忌地大讲“差生”如何如何,语言修养如此,难怪有人说,这位大学教授如来中学任教,怕也难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差生”是个很含混的概念,人是复杂多面的,不能光凭着学习有困难或不太听话,就从整体上将其定性为“差”。这一概念早已被有些学校定为“忌语”而弃用。据我观察,许多有个性甚至有某种天赋的学生,往往被戴上“差生”的帽子而备受轻蔑,以致丧失自信,趔趄不前。把学生分为“差生”“优生”,教育就会成为噩梦。诚哉斯言!

教育少不了批评,而批评语言最能看出教师的素养。多少不文明的语言在“批评教育”的名义下大行其道!有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训人的口气。“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 “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之类的话频出其口。同学们索性称之为“红灯闪闪的老师”。

有位叫夏冬的学生爱流鼻涕。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啊,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哗,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会深深伤害这位学生稚嫩的心。

有个老教师,提到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说“又多了个拉板车的”。五六十年代,“拉板车”在城市里被认为是“低贱”的行当,没有地位。有意思的是,他看到儿子睡懒觉,对同事说:“以后也是个拉板车的料儿。”可以想见,在听了他的课后,孩子们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社会上的体力劳动者。这种在课堂传播传统落后的等级观念的教师,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

我曾惊异于有些学生对任何严厉尖刻的批评都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的心灵已经麻木?现在想想,恐怕是领受了太多批评而产生的“抗药性”吧。

从语言艺术看教师的底蕴

写作文评语,也许最能看出语文教师的思想和语言的功底。叶圣陶说,他当教师时,是把作文评语当作自己的作品来写的。那些写得精彩的作文评语或可传世,如:某生作文喜用“而”字,该用不该用的地方都用“而”。近代名士章式之批道:“当而不而,不而而而,而今而后,而已而已。”评语16个字,却连用了9个“而”。借题发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读来妙趣横生。

传说清朝有个秀才写了篇文章,请纪晓岚批改,纪批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秀才不解,纪笑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也;‘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也。”

民国时期,某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是句古诗,某生不解其意,无从下笔,最后写歪诗一首,阅卷老师看后批道:“虽无实学,却有歪才;屁股免打,下次再来。”

南开中学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天气十分好,花儿十分香……风景十分美,心里十分高兴……”老师的批语只一句:此文拟给120分。学生大惑不解,老师说:这完全是你该得的,接着让他数了数,文中共有12个“十分”。

某校招聘语文教师,应者甚众,忙不过来,校长问我这个教学顾问有何良法,我说,只需发篇学生作文,让每人写篇不超过80字的评语。这篇作文的题目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大多数应聘者的评语字数都超过了80字,且多废话。而有位应聘者只是批道:“翅膀说:许多人都渴望我长在他们的肉体上,很少有人希望我长在其心灵上。难怪古往今来,鲜有人懂得什么叫作真正的飞翔。”此人遂被录用。后校长告我:此君上课深受欢迎。——评语虽短,却足见教师的功底。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语言修养极其重要。即使是枯燥乏味的数学,生动形象的语言都能将它带入一种美妙境界,让学生学起来饶有趣味。

有位数学特级教师是这样来讲“曲线”的:“许多典型的曲线不仅有柔和而流畅的外形,还具备丰富而又深刻的含义:圆,完美无缺,无可非议;螺旋线蜿蜒伸展,暗示着某种人生真谛;双曲线的渐进线欲达而不能,激起人们不断追求的渴望……”这种诗化的语言令学生着迷。

抽象的“极限”概念往往弄得学生如坠五里雾中,而他是这样讲的:“我觉得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画得不太准确,不过也不可能画得绝对准确。你想,国徽上不是有个天安门城楼吗?这个城楼上也应该有国徽,但这个国徽上还是有个天安门城楼……永远也难以穷尽!”学生顿感豁然开朗。他又引用了李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大家发挥想象,体会“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他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变量趋向于0的动态意境。用古典诗词来诠释深奥的数学概念,学生自然兴味盎然。

有位化学教师在讲到“原子核周围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易失去电子,电子数较多的则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较为稳定”这一内容时,说这就像农村里喝喜酒,8个人一桌比较稳定,如果一桌上只有一两个人,就容易被其他桌上的拉走;如果一桌有六七个人,则往往要去拉一两个来凑成一桌。听到这里,学生莫不大悟,且印象深刻。

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中收集的总书记讲话,有形象比喻,有民间俗语,有经典诗词,这些都是博览群书、日积月累的结晶。总书记日理万机,尚且如此重视读书,善于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加倍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切莫书到用时方恨少。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越多,便越能深入体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和独有内涵。教师平时阅读要注重品味和赏玩语言,融入生活阅历与情感体验,展开丰富的审美联想。这不但可以使阅读充满趣味,而且可以让人的科学素质和人文情怀、感性和理性、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都得到全面发展。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差生评语力量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麦唛力量 (一)
在书上睡觉
孤独的力量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找你算账
怀疑一切的力量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