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质性推进招考改革的关键之年

2015-03-26周大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长规范素质

周大平

2014年12月,教育部连续发布的4个高考改革配套文件,内容包括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规定、高校自主招生安排在高考后等。这标志着国家招考制度改革从逐步完善的顶层设计迈进了具体的实施阶段。接下来,如何实质性推进招考制度改革,2015年将是关键之年。

2015年将启动的招考改革

上海将实施全新的春季高考制度,眼下已经完成了春季高考报名。这次改革也对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要求,比如促进高校完善自主招生面试考察、做到自主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总结推广春考经验、筹划增加春考招生学校、扩大学生选择权等。上海的春季高考,如果能交出令公众满意的改革答卷,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招考分离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在全国范围内,将启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态度,将影响这两项改革的走向。由于目前尚不明朗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会起多大的“参考”作用,如果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于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积极性不高而导致“走过场”,其改革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需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究竟怎么使用,也需要发挥学校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其分值。此次对现有高考加分项目进行清理、规范,舆论期待应该有“断腕之勇”。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就会压缩弄虚作假的生存空间。而严格执行的关键一是加强信息公开,提高高考加分的透明度,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二是加强责任追究,对违规者不姑息迁就,让弄虚作假的成本远高于收益。为了防止政策在操作上跑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制度化的经费投入和全方位的专业支撑,一个都不能少。

高校的自主招生将调整到统一高考之后进行。这是我国实行自主招生试点10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否让自主招生更规范、更公平,同时起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中学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作用?对2015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实际运作情况,社会各界都寄予厚望。各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应积极回应舆论的关切,如果高考前自主招生的老问题,在高考后的自主招生中再次出现,公众对改革的期许或将变为抱怨。

高考加分项目再“瘦身”

近几年,高考加分乱象被频频曝光。如拿到奥数赛事名次可加分的政策,导致全民学奥数;有高中生所报的在省市运动会上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奥运冠军。还有备受关注的特权学生加分现象,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13年高考照顾对象名单显示,享受10~20分投档加分的共9700余名学生,占当年全市考生数的13.5%。

此次对高考加分项目的清理、规范,是在2014年清理高考加分项目基础上的再“瘦身”。2015年开始,所谓的学科特长、体育特长、艺术特长、荣誉奖励和思想品德奖励等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而加分泛滥、造假受到遏制后,高考能否更健康,则取决于各地对国家的加分新政能否认真执行,以及高校招生中能否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在今后几年将逐步取消。作为过渡,2015年1月前考生获得的高考奖励性质加分还会保留,只不过分值要控制在5分以内。对这部分短期保留的加分,应该坚持透明、公开操作,避免再造假。另外,在实行加分新政后,照顾、扶持性质的加分会长期保留,这部分加分也必须防止弄虚作假。以往就有通过变更民族身份骗取加分的丑闻。

对于高考加分造假,此次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提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见,把高考加分造假等同于高考作弊进行处理,是必须严加执行的。以往,通过造假获得加分的学生被发现之后,仅仅被取消加分资格,这种“零风险”处理,显然是对造假行为的姑息纵容。

最适宜的办法,是在加分操作中,引入民主管理和专业监督机制。不能全由政府部门审核、认定,而应该对保留哪些加分项目,进行公开讨论、审议,在加分认定过程中引入社会专业机构监督,做到所有加分信息全部公开。而一旦出现加分造假,应该由司法机关介入,而不单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调查。

综合素质评价经受“考评”

改变目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和唯分数论的录取办法,符合育人规律。但到了实施阶段,对此期盼已久的公众又不无担忧:考试和评价一旦不能保证其严肃性、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综合素质评价就又会被特权和腐败所侵蚀。

考试命题方面,在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组织命题的体制中,建立命题人员资格标准和命题专家库,都必须避免部门内部消化和“近亲繁殖”。对于试卷评估和分析,则应由行业内有信誉的第三方评价组织进行,避免命题者自说自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更要客观直面目前社会整体的诚信水平,最大限度地打造有利于提高科学性和诚信度的评价体系。为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需要严格规范评价程序,更需要专业机构和考生家长积极而理性地参与和监督。

这两项与高校招生有直接关联的改革,都面临实践中的全新挑战,对于改革的推进者都是严峻的考验。每次学业水平考试都有“小高考”的味道,搞得好,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择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在取消奖励性质加分之后,要引导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必须深入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将学生的学科、体育、艺术方面特长及综合素质表现,纳入多元评价体系。从教育部公布的规范自主招生的意见看,由于高校的自主招生空间被压缩,学生的选择权也没有扩大,这都有可能消解中学进行综合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的改革努力。因此,只有切实推行考试招生分离,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在高校录取中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可能让基础教育从应试格局中真正解放出来,从而在维护高考公平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探索高校自主招生的正道

高校自主招生能否有力推进,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应试格局能否被打破。如果高考录取维持现在的集中录取制度,取消高考加分很可能带来另一个问题,即在高考中更强调分数的作用,这会让基础教育变得更加注重考试成绩,使不少家长为让学生提高分数,把孩子送到培训班,这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且与发展他们真实的兴趣、特长相背离。

既要避免加分乱象、防止加分腐败,又要在高校录取中体现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关注,唯一的办法,就是高考之后的高校自主招生,实行“统一考试加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方式,即高考成绩公布后,高校可自主提出申请本校的成绩要求(包括统一测试成绩要求和学科特长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自主申请多所高校,高校独立结合统一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素质、中学特长表现和大学面试考察,综合评价申请者,并独立发出录取通知书,每个考生可在自主招生中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再做选择。

在最初几年中,这种方式的自主招生可在目前的90所自主招生高校中进行试点,控制名额,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和自主招生规范建设(包括信息公开制度、录取报告制度、招生委员会制度等),等探索成熟之后,再增加学校和扩大自主招生名额,减少集中录取名额,逐渐实现从集中录取向完全自主招生过渡。果真如此,困扰我国基础教育多年的应试格局问题,以及高校无法自主招生的问题,都会逐步找到破解之道。

(责 编 子 君)

猜你喜欢

特长规范素质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老板的特长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取消特长招生与特长教育并不矛盾
特长
钱就是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