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育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15-03-26刘寿华
要达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教学建议中指出的教育目标,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绝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场外书写正确率常常曝“0”。笔者曾在好多场合了解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诸如“冒”“尴尬”的书写,正确率不到20%,“及”与“乃”,“丑”与“讯”等笔顺正确率不到30%。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名师在2014年5月26日苏州《城市商报》B07版专栏文章《繁恼思》中说,她在教学《孔繁森》(苏教版)一课写课题时,将“繁”的左上写成“每”,被学生指出书本上的“每”第四笔没有钩。她经过一番“查阅各类工具书”“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追溯‘造字演变”后,认为“繁”字是由“敏”和糸字底组成,语文书上显示的不是这样,“这和电脑显示的字体有关”。继而,走进教室与学生明确:“‘繁字,是由‘敏和糸字底组成,其中‘每不需要简化(第四笔应是横折钩,不是‘横折)。”这位老师很有钻研精神,为一字,为一笔都认真计较——“查阅各类工具书”“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追溯‘造字演变”。只可惜结论是错误的,而否定了学生难得的发现,则更是令人遗憾的。究其原因有:
其一,不知汉字规范中,有些字做了部首或部件后“变形”(说“形变”更准确些)的规律。
1. 横的形变。除“口、日、田”等框形字外,做左旁的字末笔是横的变成提,如“土
“彐”凡有笔画上下穿过的,中间的横出头,如“秉、事、君、肃、隶”等;凡没有笔画上下穿过的,中间的横不出头,如“归、当、寻、灵、帚、雪、慧”等(“彐”开口朝右的除外,如“虐、疟”等)。
2. 竖的形变。“羊、半、手”作左旁时,竖变成撇,如“差、着、判、叛、看、拜”等。“月”做左旁或右边时,起笔为竖撇,如“肥、胖、明、期”等;做底时,起笔为竖,如“青、育、胃、臀”等。“冂”,有的第一笔是竖,如“同、冈、网、罔”等;有的第一笔是竖撇,如“周、用”等。
3. 捺的形变。凡在左边做旁的均为点,如“木(村)、禾(和)、火(灯)、又(观)”等;在框中右下的捺,变成点,如“囚、因、囱、困、囷、圂、園、圜”等,右上的捺不变,如“囹、图、囵、圈”等。上部位包孕下部位时,下边的捺改成点,如“癸、食、奏”等;下部位承托上部位时,上边的捺改为点,如“灸、类、炎、聚”等;中部托上包下时,上下捺均改为点,如“黍、膝、餐”等;两字横叠时,前一个捺画改为点,如“林、楚、聂、轰、双、叒”;“品”字型上捺和右下的捺不变,如“森、淼、鑫、焱、猋、馫”等(“叒、飚、飙”除外)。凡靠近走之儿(辶)底捺的捺,一律变为长点,如“达、这、送、退”等。
4. 钩的形变。“小、可、几、羽、敏、亦”等字做头,无钩,如“劣、尘(“玺、您”除外)、哥、朵、没、翠、翼、繁、变、弯”等。“西、四”做头,竖弯变成竖,如“要、贾、罗、置”等。左旁中末笔是竖弯钩的,变为竖提,如“改、鸠、顿、辉、赞”等。
以上这些“形变”以第11版《新华字典》为准,可不能说“这和电脑显示的字体有关”,更不能说是“简化”。这些形变体现着汉字向心、内聚、匀称、稳定等特质。
其二,不知汉字结体的基本常识。诸如:
1. 汉字笔画组合关系有“相交、相接、相离、综合”。
2. 笔画、部件组合方法有“穿插、避让、补空、救应、天覆、地载、横担、顾盼、呼应、向心、平衡、相背、相向、收放、疏密、错位”等。
3. 汉字外沿轮廓呈现的不同几何图形有正方、长方、扁方、三角形、梯形、菱形。
4. 部件组合形状有左大右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低右高、上宽下窄、上窄下宽、中间宽上下窄等。
5. 部件组合的结构有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半包围结构又有两面包围:左上包围、右上包围、左下包围,三面包围:上包围、左包围、下包围等。
6. 结构法则,如“通常法则左让右,左缩右伸阴阳和”“左部大而右部小,左昂右低下平衡”“中间横长如翅膀,平插有力字稳当”“居中竖画垂直写,顶天立地脊梁正”“横短撇长先写横,上收下展撇稍长”“横长撇短先写撇,横笔左长右微收” 等一百多个。如,教“左右”二字,老师们常常问学生怎么记住这两个字(或怎么写这两个字),几乎都是说“左右”两个字都是一横、一撇(),下面一个是“工”,一个是“口”,就没有注意这两个字的横和撇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横短撇长”,一个是“横长撇短”。再如“陪、部”两个字,都是“阝”和“咅”组成,却不知“左耳小,右耳大,单耳向下拉(如“即”)”。三包框的字,“下缺、右缺向里收”,如“同、用,臣、医”等;“上缺、左缺向外出”,如“凶、幽、司、匐”等等。
其三,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区域培训,大多是“高大上”的头脑风暴,听时感动、激动、冲动,教学时往往就晕了、傻了、胡了。缺乏学科专业知识的复习巩固与更新。
1. 不少语文教师没有第11版的《新华字典》,更不要说去比较一下第11版与第10版有哪些改动。如“的”,第10版有3个字音:de、dí、dì,第11版增加了字音dī:“的士(出租车)的省称: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拜”,第10版只有一个字音bài,第11版增加了字音bái:“[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拾”,第10版只有一个字音shí,第11版增加了字音shè:“轻步而上:~级(逐步登上梯级)”等等。改了读音的如“地壳qiào”改为“地壳ké”,“阿ē房pánɡ宫”改为“阿ā房fánɡ宫”,“心宽体胖pán”改为“心宽体胖pànɡ”等。在释义方面,第11版对一些常用字,增加了近年来新出现的某些义项。比如对“晒”字,新增了“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例举“晒工资”“晒隐私”;“门”字,新增了“多指负面事件。”如“学历门”“考试门”;“秀”字,新增了“表演、展示”的义项,举例的词中则有“作秀”这一时髦新词。在第11版中,“奴”字则多了一个特殊的义项,指“为了支付贷款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例如“房奴”“车奴”。至于“烧”字,则也可解释为“因富有而忘乎所以”,例句很形象:“有俩钱,看把他烧的。”
2. 没有研读或不知道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7年4月7日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如“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丑”的笔顺是横折、竖、横、横;“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义”先写点,再写撇和捺(点在上边或左上边的要先写,如“门、斗”等;点在右边或字里面的要后写,如“瓦、犬”等);“匚”形字,先写“匚”上面的横,然后写“匚”里面的部分,再写“匚”最后的折,例如“匹、区、臣、匠、匣、匿”等等。
3. 没有研读或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9年1月12日发布的《汉字部首表》及《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如将序号为5的“乛”部的附形部首“亅”,改为序号为2的“丨”部的附形部首;将序号为5的“乛”部,增等12个附形部首等。
4. 没有研读或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9年3月24日发布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如“汉字结构有独体字和合体字”;“汉字的合体结构有12种,分为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左上包、右上包、左三包、左下包、上三包、下三包、全包围、镶嵌结构”;独体字是指“由笔画组成、不能或不宜再行拆分、可以构成合体字”的字;“出、串”等属于“交重结构,不能拆分的”独体字等。
5. 没有研读或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9年3月24日发布的《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如“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简称“部件”;“位于上下、上中下结构上部的部件称‘×字头”,如“”称为“青字头”,“”称为“勇字头”;“位于上下、上中下结构下部的部件称‘×字底”;“位于左右结构左部的部件称‘×字旁”;“位于左右结构右部的部件称‘×字边”;“位于包围结构外部的部件称‘×字框”;“位于包围结构中部的部件称‘×字心”;“位于上中下结构或半包围结构中部的部件称‘×字腰”;位于汉字四角部位的部件称‘×字角”如“歺”称为“餐左角”,为“岛省”等。
6. 不知道有“查找汉字笔画笔顺”“2500个汉字Flɑsh笔画演示”等软件。
因此,要想把“识字、写字”“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每个学段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教师自己必须加强学习,不能把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学的已过时或淘汰的知识拿来教学,教师应带头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最新法规,切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刘寿华,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工业园区
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