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松>是李白写的”》《课的形式是什么》

2015-03-26李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青松李白男孩

李琳

初冬的一天,我应邀参加某区一个教师培训班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第一节课是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青松》。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陈毅元帅的诗《青松》,请学生朗读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一个小姑娘高高举起小手第一个发言。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李白!”同学们和听课者惊异的眼神与课堂的短暂静默,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哗然与否定。谁也没有料到学生竟然会答错,而且错得这么离谱。女教师匆匆示意小姑娘坐下,举止间似乎表达了“你说的不对”的意思。

瞬间,很多学生得意地举起小手,她很快请了一个举手的孩子,一语中的,化解了僵局,一个小小的危机就这样过去了。课按照教案设计,顺顺当当地往下走。这个答错题的小女孩以及这个短暂的教学瞬间,就这样过去了。

课结束了,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地留存着这个细节。“《青松》是李白写的”,对这个完全错误的回答,教师该怎样予以回应呢?我们不妨来作这样的假想:

师:你怎么知道是李白写的呢?(你是猜测的,还是听说或看过的呢?)

生:我是猜的,因为我小时候背过李白的诗就是像这样的。

师:那你背一首“这样的”给我们听听。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同学们,她背的李白的《静夜思》,与我们今天要学的《青松》是不是很像?所以,你就是根据这个来猜测的,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眼睛凝神望向老师,目光里充满了美好)

师:这首诗是陈毅元帅写的。他是我们新中国的一位元帅,不是古代诗人。虽然你猜得不对,但老师觉得你的猜想还是蛮有道理的,充满了趣味。看到这样格式的诗,你自然想到诗仙李白,这是李白的伟大。

这段“事后诸葛亮”的假想,源自一个唐突的错误答案,但却可以引出一片温馨和美好,使一颗稚嫩积极的童心受到了妥帖呵护,而且是用语文的方式,进行了语文的对话,把古代诗、现代诗、古代诗人、当代元帅等这些与《青松》教学相关的话题,悄然嵌入师生的对话之中。

这个学生究竟为什么会认为《青松》是李白写的,这一点现在已不得而知。值得探讨的是,课堂上教师该如何直面且应对学生的错误?

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做法无非两种,一种是直接否定,一种是回避,不置可否或含糊其辞,原因是怕伤害和打击学生。第二种动机虽好,但不值得推崇,故此暂且搁置不议。我们重点来讨论否定。同样是否定,不同的教师自然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表达,所带来和留下的定然不尽相同。1. 直接指出错误,因为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2. 含蓄委婉否定,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3. 追问错误根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思考,答案是怎么来的,将简单的是否判断变成新的学习和讨论;4. 巧妙利用错误,把错误变为生成的鲜活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

以上四类做法,出于不同的教师,当然也要根据当时的课堂情境,并视不同的错误类型,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课堂出错,再平常不过,在日常教学中,很难想象有不出错的课堂和不出错的学生。如何面对和应对错误,是对教师的一种磨练和考量,其中透发出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解,是教学勇气和教学技术,更是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其中隐含和折射的不仅是教学层面的东西,还有关乎道德和人性的诸多话题。由此我不由想到张丽钧《美丽的心》中的一段文字:

一位小学特级教师应邀到外地讲课。大礼堂里坐着上千名听课者。学生是临时从附近学校里“借”来的,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要读课文了,孩子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随意点了一个胖胖的男孩,这个孩子一开口就把句子念错了。老师柔声提醒他看清楚再念,他居然结巴起来。邻座的一个男生忍不住笑了,举手想替这个同学读,但老师没有应允。老师耐心地鼓励胖男孩重新读,胖男孩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总算把那个句子念顺当了。老师示意他坐下,然后,走到那个发笑的孩子身边,问他:你想评价一下他的阅读吗?那个男孩站起来,伶牙俐齿地说:他急得出了满头大汗,才把一个句子念好了。老师说:“应该说,他为了念好一个句子,急得出了满头大汗——请你带个头,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他一下,好吗?”

这位非凡的教师给了弱者尊严,给了强者仁爱,更给了所有学生看世界的眼睛。

掩卷沉思,无限感慨: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一位好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真的是功德无量。

猜你喜欢

青松李白男孩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男孩今年六十岁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林青松
倒下的那一刻
Asymptotic Behavior of the Drift Coefficient Estimator of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riven by Small No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