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问课堂”

2015-03-26成潇然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情境课堂教学

成潇然

一、现状探析

我们在教研组里开设了课题《“生问课堂”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研究探讨》,对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在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的现象相当突出。原因主要是怕丢面子、从众心理,最主要的是老师的教学过程都是预设好的,方法和答案都是统一的,问了也白问。经统计,大部分课堂学生“没有问题”,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几,而有的课堂老师能问到十几甚至几十个问题,其实这种“满堂问”授课方式就是“满堂灌”的同质异构体。环视周遭,这种师问生答的形式几乎占据了大部分课堂,而且可能已经成为当前教学课堂的主流形态。这种课堂的问题是预设的,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殊途同归。学生已经“建立了一个信念:老师的任何问题都具有一个标准答案”。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理”之中。

因此,这种课堂其实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意义探寻

新课程标准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由此,我们提倡让学生提问走进教学的课堂。

我们课题已开展了一年多,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举例说明,在七年级23课《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中,学生对课本中的第一个材料选择(某城市的街头乱象)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应结合我们本地交通情况更有证明力;接着对书中的提问又进行了补充提问,觉得应和网络热点“中国式过马路”相联系,大家进行评论探讨;在做选择题时,涉及中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又提出为什么刚讲的维护公共秩序相关法律里没提到,正中我下怀,自然地把难点“法律与规则的区分”补充讲解。一堂充满学生提问又高效的课堂形成了,不仅学生有兴趣地学到了知识,我也大受裨益,真正促成教学互长,这样的课堂何乐而不为呢?

课本是在回答社会生活的提问,由于有提出、探讨的环节,教材总是滞后于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这个道理。世界上最难的不在于回答问题,而在于提出问题。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提问的课堂由训诲型、传授型转化为对话型。

三、情境研究对生问课堂的促进作用

课题进程过半,我负责的子课题重在研究情境创设对生问课堂所起的促进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促使学生提问探究的宗旨不变,但教无定法,不能刻板地将教育教学如同生产线一样,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不是产品。不能想着对这个班适用的上课模式,就可一劳永逸地对其他班级都一样。

特别是生问课堂中,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让学生提问——坚持学生演讲

首先我每堂课都坚持让学生轮流课前3分钟演讲,七年级介绍自己,八年级介绍时政热点。演讲结束后,演讲者要对全班学生提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其他学生如有疑问也可以对演讲者提出见解和想法。这样长期坚持演讲不仅会很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人的知识面,而且锻炼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提问。长期下来,课堂越来越民主活跃,学生也习惯做课堂小主人,主动参与合作,给生问课堂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2.让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我经常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提问比赛。具体方法是: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酝酿问题,然后小组间开展提问比赛。提出问题的小组有权指定任意一个小组的某位成员进行回答,但每位学生只能回答一个问题,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加分,同时提出的问题不能有重复,每提出一个问题就给该小组加分,提出

一个难倒对方的问题给予奖励加分。

3.让学生提问——欣赏学生争辩

辩论不仅可以使人明白事理,而且能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雄辩的口才,使学生在轻松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开发智力。由于辩论双方都要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阐明自己的观点时要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反驳对方观点时提出的问题要求角度新颖、论据有力,这对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分工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同时也收获了经过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感。这充分说明,学生只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问题就会产生,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人们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

总之,今后我将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先进性为一体,以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鼓舞斗志,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真正走入“新课堂”中,还学生一个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徐卫国.优化课堂提问,实现教学高效[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情境课堂教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