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03-26刘建爱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实施创新性的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学生创造思维的沃土,一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地。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在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任务。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开卷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实施创新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营造创新氛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但“兴趣不是横空出世的,需要用心培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录音、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利用创设情景剧、组织辩论赛、我来当法官等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增添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对思想品德学科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体验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民主、开放课堂,激发创新思维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新型的师生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彼此互敬互爱,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之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引导启迪,“施教之路,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改变“学生是知识的容器”的观念,深入了解学生,善于营造一种“学习场”,让学生受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磁化”,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和监督者。要努力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能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由“厌学”到“乐学”再到“求学”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死板教条的教学风格,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留给学生探究空间,适当增加高层次问题或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由浅入深,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同时,还要通过小组讨论、专题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关心生活,关心时事,培养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理论知识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渗透这些与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就无法活化书本上的知识,就谈不上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也就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永不枯竭”的生命与动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功能决定了其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实际,回归生活,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思想品德理论。例如,在讲保护环境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在讲孝敬父母时,让学生说说父母为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感动的事以及自己为孝敬父母做了哪些事,从而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让学生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事每天都在发生,因为其新颖性而受到学生的关注,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探究的积极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在讲精神文明建设时,进行“扶不扶”现象道德大讨论;讲到政治建设时,关注两会、“十八大”召开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创新实践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抓好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积极开展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等,举办展览等活动,安排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等。社会实践内容的增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用学到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过程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精心组织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写作政治小论文,举行政治时事交流会等形式,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马克思曾经说过:“创新思想就像一颗种子,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最灵性的火花。”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变中求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培养这颗“种子”,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学生创造思维的沃土,一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地。
参考文献:
林海峰.在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09(28).
作者简介:刘建爱,1977年2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现就职于平遥县实验中学,致力于中学思品教育研究,获得的最高荣誉为晋中市教学能手。
编辑 董慧红